解讀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

——中國青年報社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理論研討會發言摘要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5-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

編者的話

由中國青年報社和北京大學黨的理論創新研究中心合作的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理論研討會,4月28日在北京舉辦。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覺醒年代》編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原主任龍平平,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辛鳴提交書面發言。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來自中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北京師范大學的6位專家學者作大會主旨發言。來自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宣傳部的思政工作者以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圍繞全方位解讀中國共產黨何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這一主題展開,專家學者從宏觀層面高屋建瓴進行梳理和解讀,青年學子的發言則提供了一個個鮮活的樣本,專家和思政工作者與青年學子展開面對面交流討論,積極回應同學們的思考和問題,氣氛熱烈,時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這裡,我們特別推出《思想者》特刊,摘發座談會上與會者的精彩發言。

——————————

揭示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

■石仲泉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青春密碼”是什麼?即刻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熱點,媒體、網絡研討的論文如雲。此時,在我們這個百年大黨主要締造者之一李大釗先輩的就義日,召開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理論研討會極富創意。大釗先輩是吶喊“青春中華”第一人,以肩負“青春中華之創造”歷史重任投入新文化運動,並成為創造“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載體——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旗手!回首百年,他親手參與締造的這個黨,沒有辜負他的建黨初心,“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

百年大黨青春常在的“密碼”是什麼?堅持黨的初心領導著百年大黨的習總書記給了明確答案。就黨的建設而言,這就是“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這個論斷雖然是2014年講的,但這既是對百年大黨走過的青春之路的深刻總結,也是對百年大黨未來之路永葆青春的正確指南。思想建黨是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創造,經過古田會議決議和延安整風運動教育,解決了在黨員隊伍以農民成分為主的情況和革命戰爭十分殘酷環境下,如何著重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建設黨以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這對於奪取革命勝利、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起了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總結走過歷史道路的經驗教訓,指出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提出了制度治黨治國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使之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理論根據,進行刀刃向內的空前自我革命,我們黨煥發了新的青春。

從黨走過的百年道路而言,堅持思想建黨使我們黨青春常在,最突出的表現為: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使黨在前進道路上始終擁有科學指南﹔二是堅持理想、信仰、信念教育,使廣大黨員始終具有積極向上的強大精神支柱﹔三是堅持“兩個務必”思想,不斷反腐倡廉,發揚艱苦奮斗作風,使黨始終具有先進性純潔性精神面貌﹔四是堅持顧全大局、團結友愛、崇尚集體主義的革命精神,使黨始終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正能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不斷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使黨始終具有獲得人民群眾支持的強大根基。習總書記說: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証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這就是黨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密碼。

就制度治黨成為黨的“青春密碼”而言,從百年歷史發展視域看,最重要的有這樣幾點:一是不斷健全集體領導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度。這是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抗戰時期特別是整風運動中不斷強調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從鄧小平到習近平的歷屆中央將其作為黨和國家領導根本制度加強建設,從而使黨的領導發揮著堅強核心作用來保持青春活力﹔二是不斷健全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加強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大膽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干部,使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具有青春活力﹔三是不斷健全和提高共產黨員標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適時開展整黨整風運動和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這是黨的基層隊伍不斷保持先進性、純潔性,使黨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基礎建設﹔四是不斷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體系,完善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和勇於自我革命的機制,使黨的肌體始終保持健康狀態,從而具有青春活力﹔五是不斷健全中央領導干部產生、工作和退休制度,形成極具特色的新老干部合作交替和漸進有序的前進機制。這樣平穩的交接班方式,既有利於保持黨的路線和政策的連續性,也是我們黨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體制。

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是多維的、全方位的。就起決定性作用的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而言,內涵也很豐富,需要多視角、寬領域地加以研究。但是,揭示百年大黨“青春密碼”的目的,是通過揭示研究來明確百年大黨在今后漫長征途上怎樣與時俱進地堅持“青春密碼”,從而永葆青春。

65年黨齡老黨員的幾點希望

在今天這個研討百年大黨“青春密碼”的會上,我以一個有著65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份,以過來人的經歷,對廣大青年怎樣在今后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上使黨和國家的事業永葆青春談幾點希望。

第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仰。青年正是處於樹立理想和確立信仰青春期的黃金時代。革命理想高於天,信仰之火永不滅。這是我們百年大黨具有青春活力的首要密碼,也是作為祖國未來和民族希望的廣大青年應當掌握的首要密碼。隻有掌握這個首要密碼,百年大黨擁有的源源不絕的新生力量,在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上,將永葆青春。

第二,要有不畏任何困難、不怕任何險阻的艱苦奮斗精神。我們現在開始進入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但是艱苦奮斗的革命傳家寶不能丟。這是百年大黨青春常駐的又一個密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會有許多艱巨繁重的任務﹔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的偉大斗爭中,會有許多未能預料到的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這就需要我們一代代青年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去頑強拼搏,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使走過了百年艱辛路的大黨永葆青春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三,要有植根人民、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價值情懷。不斷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而也是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對於廣大青年,特別是對於那些即將成為黨和國家中堅力量的青年才俊來說,更需要自覺地培育植根人民、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價值情懷,努力克服那些背離這種高尚情懷的不良思想傾向,不做包裝嚴實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堅持做忠誠的利他主義者,愛黨愛國愛民的初心不變﹔絕對不要成為人民唾棄的“精神貴族”,而要成為人民愛戴的時代楷模精英。這是黨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一代代有志於擔當歷史重任的青年,隻有堅持這種價值情懷,走過了百年艱辛路的大黨在為實現民族復興的漫漫征途上才能永葆青春!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會比一代強。有志於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成為奮進者、搏擊者的青年一代,定會使百年大黨煥發出永葆青春的絢麗光彩!

百歲正壯年 解碼葆青春

■李忠杰

(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1949年6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28歲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說,我們黨就“像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走過28年的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幾歲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個大人了。”

那麼,現在到了100歲的中國共產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年齡段呢?

按照馬克思主義“過程論”的思想,整個世界,無論自然物質,還是人類自身,無論社會生活還是意識觀念,說到底,都是作為一種過程而存在的。從誕生、發展,到成熟、鼎盛,再到衰落、消失。任何事物,都會經歷這樣一個發展演化的過程。一個過程完結了,另一個過程又會開始。無數的過程相互交織,此伏彼起,前后相繼,推陳出新。世界就在這無數過程的演化中,經歷著無限的新陳代謝的生命運動。

根據這一“過程論”思想,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根本規律。新事物不斷出現,充滿勃勃生機,於是就不斷成長。但如果失去活力,陷於停滯、僵化,不能繼續前進,那就遲早要被歷史淘汰。

政黨,同樣也是這樣一個生命運動的過程。一個政黨生命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客觀,首先是歷史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主觀,則主要取決於這個黨自身是否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是否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先進性,是否始終保持廉潔而不腐敗,是否始終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隻要這兩方面因素結合得好,黨的生命運動的過程就會很長很長。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100年的歷程,達到了100歲的年齡。這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就,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100歲,如果從一個人的自然生命來說,已經超過“耄耋之年”,而稱之為“期頤之年”了。但對於一個政黨來說,生命的歷程還很長很長,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對於我們從事的事業來說,更不過是短短一瞬。因此,按照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共產黨顯然不能劃入老年的范疇。1949年,毛澤東說我們黨已經不是年輕小伙子。而現在,我們則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既不是青年,也不是老年,而是壯年。“百歲華誕仍壯年”,或“百歲華誕正壯年”。

壯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方面,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干了很多大事,取得了許多成就,經驗也已經非常豐富,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了﹔另一方面,前面還有很多的事要干,有很多的輝煌需要創造,也有很多的風險需要去迎戰。因此如同毛澤東比喻的萬裡長征,我們今天仍然在路上。

壯年的中國共產黨,依然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面向未來,更要繼續保持青春的活力。總結100年,我們黨的青春“密碼”在哪裡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和概括。我認為,主要有4條,一是堅持趕上時代,走在時代前列﹔二是堅持扎根人民,以人民為中心﹔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激發自身和社會的創造活力﹔四是堅持完善制度,保持活力與秩序的統一。這些方面做得好,我們就能青春常駐,不會衰老,就能始終保持強大的活力,乃至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怪圈。

所以,我們既為曾經擁有、現在仍有的青春感到自豪,同時,也要警惕這樣的青春衰減和消失。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探討“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是很有意義的。探索和揭示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關鍵是要運用這一“密碼”,進一步去編織我們萬裡長征的未來之路,編織防止病毒入侵的銅牆鐵壁,編織防止基因突變的科學程序,從而使我們的壯年時期延續得更長更長,使我們的青春氣質保持得更久更久。

百年大黨,青春芳華,需要我們所有的共產黨員努力。既需要中年人,也需要老年人,更需要青年。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191.4萬名,其中30歲及以下黨員1231.5萬名,31至35歲黨員994.6萬名,36至40歲黨員882.7萬名,41至45歲黨員864.4萬名,46至50歲黨員936.2萬名,51至55歲黨員879.4萬名,56至60歲黨員745.1萬名,61歲及以上黨員2657.7萬名。從這些統計數字可以看到,除了61歲以上外,30歲及以下黨員數量最多,佔的比例最大。

當年,27歲的李大釗發表文章,號召青年“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100年,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從幼年、少年、青年、壯年到老年的過程。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有不同的貢獻,也會有不同的挑戰。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事業也是一個過程。

在生命的旅程上,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也珍惜黨的青春、國家的青春、民族的青春。用我們共同的努力,永葆自己的青春,永葆黨的青春、國家的青春、中華民族的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當時代責任,要勇於砥礪奮斗,要練就過硬本領,要錘煉品德修為。總書記說:“實踐充分証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青春大黨的密碼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青春年華能不能永葆青春,青春大黨能不能永葆青春,根本上要看我們自己的努力和奮斗。

從北大紅樓到南湖紅船

■龍平平

(《覺醒年代》編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原主任)

在一次座談中,有年輕同志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但馬克思主義是舶來品,不是中國產的,是從外國引進的。而且,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國這樣一個古老落后的東方大國,是沒有條件搞社會主義的。當初陳獨秀、李大釗這些人為什麼要激烈地批判孔孟之道,積極地引進宣傳馬克思主義?當初有沒有可能在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梳理和改造中找到救國和民族振興的道路?當時我正在思考《覺醒年代》的寫作提綱,年輕人提出的這些問題幫助我找到了這部電視劇的主題。

中國共產黨是怎麼來的,是哪些人搞起來的?當初,先哲們為什麼要接受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選擇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搞社會主義?當初的選擇對不對?這是《覺醒年代》要回答的問題,也是它的主題。

為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除了在對待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問題上存在一些模糊認識之外,在講述中國共產黨的由來和黨的創建過程等問題上,也有一些沒有講清楚的地方,甚至有一些違背客觀事實的錯訛。比如,說到中國共產黨的由來,人們往往習慣於把上海的石庫門和嘉興的紅船看成是源頭。那麼,這條紅船是從哪裡駛過來的?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最初的醞釀是在北京,北大的紅樓是源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地存在著從北大紅樓到上海石庫門和嘉興紅船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我曾經在大學生和研究生中做過調研,當時很少有人知道趙世炎、鄧中夏、陳延年、陳喬年、蔡和森、俞秀鬆、何孟雄。他們都是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大多20多歲就慷慨赴死了。才幾十年,人們就不知道他們了。這不是一個大國大黨應有的狀態。

我是1985年研究生畢業后就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的,一輩子研究黨史。在參與電視劇《我們的法蘭西歲月》和《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創作之后,我就萌發了要寫一部既全面客觀,又有思想深度、高尚情懷和生動故事的全景式反映中國共產黨從醞釀到成立過程的電視劇的想法。幸運的是,我的這個想法踩到了新時代的點子上。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提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我聽到這個話時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這部電視劇要表達的主題嗎?我之所以要寫這部電視劇,不就是想說清楚中國共產黨的來歷和初心嗎?這個初心是什麼?它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初心?今天的中國人應該知道並且牢牢地記住這段歷史和這份初心。所以我要說,是總書記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給這部電視劇注入了靈魂與活力。

實事求是地展現黨的由來和建黨的過程,不能忽視北京大學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大,發表重要講話。2014年,他講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源頭。2018年,他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並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是北大的驕傲,也是北大的光榮。”他還說:“從五四運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是劃時代的。”這就把源頭和今天都講清楚了。電視劇《覺醒年代》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經中央審定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以及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為依據,秉承既定的歷史認同,以尊重歷史的科學態度,把北京大學作為敘事平台,通過全景式展現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歷史畫卷和先進分子為中國尋找出路的艱辛探索,生動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這個主題。特別是今天社會主義中國的蓬勃發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信服地說明了100年前先哲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使得《覺醒年代》在展現這個主題的時候理直氣壯。

劇中,有一場胡適和李大釗關於社會主義的辯論。胡適責問李大釗:社會主義是德國人發明的,德國人都不信,法國人按照社會主義理論搞巴黎公社,失敗了﹔英國人歐文在美國搞社會主義試驗,破產了。社會主義就是一個騙局,你們憑什麼說它能救中國?李大釗說,我相信,社會主義絕不會欺騙中國!我想,今天的青年在熒屏上聽到李大釗這句話時,應該是感同身受的。這就是這部電視劇的主題。

百年大黨信仰理想之樹常青

■辛鳴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講:“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百年世事滄桑、百年風雨兼程、百年改天換地,中國共產黨始終永葆青春,這背后有著眾多深邃的密碼、獨門的法寶。但其中最為根本、最為深刻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與理想。

一個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根本的是什麼?不在於是否執政,也不在於人多人少,而是它的信仰主義,它的理想信念。理想科學遠大,信念堅定執著,政黨就會發展壯大,事業就會繁榮昌盛。毛澤東的名言“主義譬如一面旗幟”,講的就是理想信念。隻要旗幟豎了起來,就會應者雲集,知道向哪裡去靠攏。

固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一個政黨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目標會有階段性的變化。我們不能急躁冒進,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做我們能做的事情,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會有權宜之計,會作策略性調整,但絕對不能也不要因為走的時間久、走的道路遠了就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執政當然是政黨最重要的目標,但任何政黨的執政都不可能是也確實不是為執政而執政,而是要通過執政實現其理想,踐履其信仰,光大其主義。

那麼,什麼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呢?中國共產黨又是為什麼而出發的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終極信仰。中國共產黨的這種理想信念既不是出自痛恨資本主義的道德義憤,也不是源於向往共產主義的善良願望,而是基於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對建設一個新世界的使命擔當。共產主義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為中國共產黨人打造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頂天立地的精神之“鈣”。

誠然,共產主義距離現實社會狀態確實還很遠,隻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而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但這正是理想之為理想的魅力所在,信念之為信念的價值所在。“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踮起腳就能夠得著的不是理想,朝三暮四有奶便是娘也不是信念。滿足於眼前蠅頭小利而欣欣然,被別人罵上幾句就六神無主,進入低潮稍有挫折就惶惶不可終日,這不是一個已經干大事而且還要干更大事的政黨應該有的精神狀態。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風雨中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所以,“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不論是革命時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是建設時期的“建設四個現代化”,改革時期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到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一以貫之的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守,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追求。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在理想信念上堅定不移,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的輝煌,鑄就了中國社會百年來的自立自強,也讓社會主義這一共產主義在現實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形態,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呈現出了“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

也正是因為理想信念對於政黨的根本性意義,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當一個政黨內充斥著大量不信仰共產主義的共產黨員,把黨員作為一種政治身份而沒有政治信仰的時候,政黨大廈的根基就動搖了。以史為鑒,20世紀90年代一個歷經血與火的嚴酷考驗曾經建立起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宣布解體時,2000多萬政黨成員“竟無一人是男兒”。為什麼?動搖了理想信念,丟棄了理想信念,所以塌了脊梁冷卻了血性而難有作為也不思作為了。

我們常常把理想信念連在一起講,其實它們是政黨建設的兩個方面。理想是一個政黨所追求並認為是最好、最高、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遠景與目標,信念是一個政黨對其理想的相信與堅守、奮斗與努力、付出與犧牲、意志與情懷。因為理想科學而信念更加堅定,因為信念堅定而理想更加真切。

應該說在當下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下,堅守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資本主義內在活力的繼續釋放,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相對徘徊,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並不像我們過去想的那樣一目了然,而是隱藏在目前尚不斷展現繁榮的社會現象中。透過資本主義社會表面的繁華看出背后的危機與必然的消亡,透過共產主義運動目前的隱忍看出其必然的勝利與鐵的法則,需要大覺悟、需要大定力、需要大無畏。如果我們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做不到亂雲飛渡仍從容,是很容易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甚至失望灰心、自廢武功的。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在中國共產黨跨越第一個百年,從輝煌歷史走向光明未來的新的歷史時期,讓我們銘記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永遠不丟信仰”,“革命理想高於天”,隨時准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是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密碼所在。

從百年進程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探索

■辛向陽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研究員)

艱辛之一:如何准確翻譯馬克思主義的文本?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有多少呢?根據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編成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歷史考証版,總計為114卷,如果全部翻譯成中文,總共約為6000萬字。在這些著述中,約有65%為德文寫成,有30%為英文寫成,其他5%用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丹麥文寫成。譯文的准確程度影響到對思想的理解。我們黨歷來重視經典著作的翻譯,這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了文本基礎。194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由毛澤東提議並親自審訂的《關於一九四三年翻譯工作的決定》,指出,“翻譯工作尤其是馬列主義古典著作的翻譯工作,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1974年7月成仿吾寫信給毛澤東,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原著譯本中錯誤很多,表示自己願意從事校譯工作。毛澤東很快作了批示,並要求有關單位支持他開展這項工作。

艱辛之二:如何完整准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們黨一直強調完整准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這個結論實際上也是經過了艱辛探索得出來的結論。首先,要克服教條化的理解馬克思主義。一種就是從“左”的角度的理解。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都曾經存在過“左”傾問題。一種是從右的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就是曲解、肢解馬克思主義精髓,使馬克思主義變得面目全非。其次,要全面地不是零打碎敲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經歷了一個十分復雜艱難的歷史過程的。

艱辛之三:要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949年6月30日在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而作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毛澤東講了那句著名的話:“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為什麼要強調“走俄國人的路”。首先,中國共產黨是在蘇聯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的。在我們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過程中,“走俄國人的路”可以說再自然不過了。其次,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影響是深遠的,存在著制度超越問題。無論是在西方進步知識分子中間,還是在蘇聯國內大眾之中﹔無論是在西方一般民眾之中,還是在西方政治家中,對於20世紀30年代、40年代蘇聯制度的威力是深信不移的。阿諾德·湯因比這位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在看到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就時曾經講過一段話:“1931年這一年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全世界男男女女都在認真思考與坦率討論這樣一個可能性,即西方社會制度或許會垮台,再也行不通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十分巨大。在20世紀40年代、50年代,是否以蘇為師、是否遵循斯大林指出的方向、是否仿效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是否走蘇式社會主義道路就成了戰后各國共產黨是否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是否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和立場的大是大非問題。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們探索走自己的路,並且經過艱辛努力,到改革開放之初,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百年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

■劉榮剛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在100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如長征精神、抗疫精神等。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這些革命精神有著一些共同的特質。

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必須具有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經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於共產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有執著信念和堅定信仰,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初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比忠誠。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和成就、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挑戰,主要就是堅持了實事求是,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開拓創新。開拓創新指的是解放思想,知難而進,守正創新,敢於打破固有觀念思維,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始終與時代同步前進。開拓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敢於斗爭。敢於斗爭是指中國共產黨人積極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堅決斗爭。敢於斗爭是共產黨人爭取勝利的方式之一,是共產黨人的固有品質。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不懈奮斗、敢於斗爭,團結帶領人民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大道。

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是黨的力量源泉。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依靠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了同人民群眾最密切的聯系,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壯大,團結帶領人民根本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奉獻犧牲。奉獻犧牲指的是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甘於奉獻、勇於犧牲,大公無私、鞠躬盡瘁,忠於職守、勇於擔當,為黨和國家事業作出貢獻。奉獻犧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無私奉獻、英勇犧牲的歷史。

團結合作。團結合作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發揮中華民族、愛國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制度、黨的組織等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優勢,全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共贏的時代畫卷,為奪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提供了重要法寶。

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質,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統作風和政治本色。黨以艱苦奮斗而興,國以艱苦奮斗而強,人以艱苦奮斗而立。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秉持著艱苦奮斗精神,帶領人民成就偉業、創造輝煌、實現跨越。

人無精神則不強,國無精神則不立。黨的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黨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不竭源泉。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點上,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大力弘揚黨的革命精神,從黨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前進力量。

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

■宇文利

(北京大學黨的理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百年中國共產黨書寫了艱辛探索的歷史,也編定了永葆青春的密碼。從百年黨的歷程看,青年及其作為完美詮釋了黨的事業成功、發展和基業長青的“神奇力量”。可以認為,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的歷史,其中值得信賴、值得托付和必須依靠的那股強大力量就是青年。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對於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來說,勇於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必須做到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百年黨史告訴廣大青年,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隻有把個人的命運、夢想和發展方向與祖國、人民的需要結合起來,青年才能夠最大程度實現人生價值,才能夠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大任。

歷史的事業在青年時代的使命靠青年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百年來,一大批革命志士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用科學的力量教育和引領青年,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在李大釗、陳獨秀的帶領下,毛澤東、鄧中夏、高君宇等有志青年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南,實現了自身的思想轉變,掌握了改造中國、拯救中國的思想武器,走上了救國為民的道路。當年投身革命事業的那一批時代青年,正值風華正茂,恰是血氣方剛,他們理想遠大,有抱負,有擔當。在滄海桑田和歷史大潮中經歷風雨、披荊斬棘,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可以說,革命前輩們所開創的事業有一個根本的、總的原則,那就是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復興大業的最關鍵環節、最重要任務落在了新時代青年身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百年黨史、百年偉業,民族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會計日程功。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總是在一個長時間的鏈條中逐步變為現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隻能一步接著一步、一環緊扣一環。新時代青年恰逢實現民族復興的緊要關頭,自身成長進步的時段與民族復興的史程合二為一、同向同行。為此,新時代青年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必須有勇氣和能力擔當起這份承載了中華民族百年夙願的使命和責任。

解開青春密碼堅定信念信心

回顧百年黨史,可以領悟其中所蘊含的“青春密碼”。百年前,革命先驅李大釗贊頌青春、高歌精神。他指出,青年是人生之王,青春是人生之華。他尊重青年、教育青年、引領青年、愛護青年。他用自身的生命歷程為廣大青年樹立了人生典范。他在《獄中自述》中要求當局若要計罪,自己甘願承擔一切責任,唯願對廣大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他清醒地指出,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峻的道路。這樣崎嶇險峻的道路讓奮斗者有機會領略奇絕壯美的景致,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同時他也指出,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這種生命的壯美的。李大釗用自己38歲的生命歷程為廣大青年解開了青春的密碼,就是要敢於犧牲、勇於奉獻。他對革命事業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忠貞堅定,書寫了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負的青年導師的光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理應用雄健的精神鼓舞起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意志,堅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的信心和信念。唯如此,才能真正領悟百年黨史的真諦,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格局。也唯如此,才能掌握百年黨史的青春密碼,用它打開人生建功立業的妙門。

領悟思想魅力練好立業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明了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也為廣大青年指明了學習黨史的方向和方法。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就要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學習黨史、領悟黨史的關鍵不僅僅在於了解鮮為人知的黨史細節,更要從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和精神的魅力,感受黨史賦予青年的史志和史魂。因此,解讀百年黨史的青春密碼,最重要的是要從歷史的經驗和規律中體會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啟迪,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結合。對於新時代青年而言,就是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真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信念。政治上的堅定來源於理論上的清醒,沒有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把握和武裝,青年就很難把自身發展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就很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藍圖,也就很難把握好人生發展的道路和方向。為此,新時代青年在解讀百年黨史的青春密碼的同時,就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堅定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信心,用堅定的思想武裝指導自己的行動,在新時代的青年運動中做到方向明、信心足、本領強,從而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功立業,激揚青春。

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共青團政治性的重要體現

■胡獻忠

(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館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運史學科首席專家)

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中,中國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和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共青團政治性的重要體現。從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生動實踐來看,共青團政治性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共青團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從這個意義來理解,中國共青團應該而且必須加強黨史學習教育。

不深入了解黨史,就不能真正懂得團史以及跟黨走的初衷。隻有講清楚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才能看清楚共青團的歷史方位。縱觀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和內外挑戰,從失敗中挺起,在困境中突圍,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學習黨史,才能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才能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深入了解黨的奮斗歷程,才能更加欽敬中國共產黨高屋建瓴的戰略謀劃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高超駕馭能力、不斷糾偏糾錯的自我革命能力。歷史反復証明:在當代中國,隻有緊跟共產黨,才能迎來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締造的,在黨的旗幟下成長,在黨的戰略中奮斗,其鮮明的政治定位就是助手和后備軍。因此,對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了解得越深入,對共青團的歷史方位把握得越精准。革命年代,中國共青團緊跟黨浴血奮戰打破一個舊世界﹔建設年代,中國共青團緊跟黨艱苦奮斗建設一個新國家﹔改革年代,中國共青團緊跟黨銳意創新開拓一個新局面。可以說,百年黨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共青團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的奮斗史。

共青團作為黨的青年組織,要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黨史故事,理清革命、建設、改革的政治邏輯和社會邏輯,匯聚青年共識,維護黨的形象,傳播黨的思想和主張。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學好黨史,講好黨史故事,是當前一個時期各級共青團的重要任務。當代青年思維活躍,知識豐富,視野開闊,青年群體的民族自信在不斷增強,同時他們還是互聯網的原著民。對他們的歷史認知要有真實的、生動的正向引導,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能放任無鑒別地跟著網上的“八卦”野史人雲亦雲的思潮。

良好有效的學習教育需要什麼樣的內容與形式呢?當然是既有理論高度,又有情感溫度。黨史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其真實的歷史細節往往比小說更曲折更精彩,更引人入勝。通過展示原始檔案文獻和大事件中的小細節,包括家書、日記、圖片、視頻、數據、圖表等,正如恩格斯所說的“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可以在更大范圍吸引青年、潛移默化地改變青年。當然,黨史學習教育僅有生動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的歷史觀——唯物史觀,“史料准確+觀點正確”才能呈現給廣大青年一個真實的歷史。而且,越是平等的交流和傳播,越能讓青年自發地產生認同感、向心力。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訓導,隻能是淪為無效宣教甚至招致反感。

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說過:“我們學習歷史,就是要認識時代,增加人們的智慧,讓人們更加自覺地認識歷史,看清楚整個社會前進的方向。這個認識,集中起來是巨大的物質力量,其社會效益是不可估計的。”中國共產黨一直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始終以崇高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以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青年,以不懈的奮斗精神激勵青年,以廣闊的事業舞台成就青年,始終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作為中國青年運動的永恆主題,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為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中煥發出絢麗的青春光彩。在這一過程中積累的諸多經驗教訓,已成為青年發展、社會進步、國家昌盛、民族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在於“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歷史一再証明,共青團能夠圍繞黨的時代使命,結合青年特點開展工作,黨的青年工作就呈現勃勃生機。從歷史經驗教訓來看,要切實把握好若干重大關系,比如,繼承傳統與銳意創新的關系,團結廣大青年與融入人民群眾的關系,吸納青年精英與聯系普通青年的關系等。總之,各級共青團要緊緊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契機,創造性地運用學習教育成果,積極帶動各方面工作持續提升,牢牢把握時代主題和青年特點,奏響為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強音。

以大歷史觀引導青年明理增信

■楊增岽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把歷史置於總體坐標中進行長時段的考察,把歷史現象或碎片化的歷史情境同整個歷史發展的總體進程和趨勢聯系起來,從邏輯與歷史辯証統一的角度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正是“大歷史觀”蘊涵的方法論的體現。我們常說“歷史從不說謊”,這是對歷史客觀性的評述。從對廣大青年進行“四史”教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角度講,“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都需要一個前提,即要上升到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上,以理解社會形態發展一般規律或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為前提。“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隻有明白了內在邏輯必然性的東西才能更加堅定自信,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有了心中的篤信,方能身體力行,生發出實踐力量。今天引導廣大青年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並堅定理想信念,恰恰需要樹立大歷史觀。以大歷史觀之,當代中國道路自信的內在邏輯的認知至少存在三個最重要的維度——

從長線維度看,世界上的諸種文明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曾綻放過各自的光彩,都對人類社會作出過重要貢獻。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來沒有中斷過的,一脈相承延續至今。但近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發展卻遭遇重創。恰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國道路的開辟使得中華文明與文化能夠在短短數十年時間裡逐步走出了困局。中國面對西方的沖擊從“被動抵觸”到“自覺學鑒”再到今天“平等視之”的嬗變,短短幾十年光景的變奏足以說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並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有效的。

從中線維度看,15世紀至16世紀新航路開辟和西方大航海時代到來,這是人類歷史邁向“世界歷史”的第一步,此時也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創生之時。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加速了人類社會發展,科技革命和工業生產一路凱歌猛進,推動了生產力的躍升。到了19世紀不少國家紛紛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這與清王朝的日漸沒落形成鮮明對比,中西力量對比由此發生巨大變化。自此二三百年以降,西方靠自由、民主和基於私有制的市場經濟帶來的繁榮讓人們對西方現代化之路形成了迷信,造成了世人對現代性及現代化道路理解的“西方中心主義”。近代中國並不是沒有學過西方現代化道路,但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而且先生老打學生,西式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藥方”還是“治愈”不了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

從短線的維度看,如果說140多年前李鴻章驚呼清王朝“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印証了清王朝由盛轉衰的滄桑歷史,那麼,今天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則充分昭示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大變局”同新時代,同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間節點,都是共時態的表達。

隻有以更長的時間軸,才能更好地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在時間長河中,從悠遠到現今,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迅速改變落后中國面貌、徹底扭轉時局,用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三四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正是因為我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共產黨,走了適合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今天,我們引導廣大青年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之理,使之牢牢堅定“四個自信”,既要有不同具體時期歷史事件和素材的透徹洞察和闡釋,也要有大歷史的整體觀照,在長、中、短三線段位中總體理解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和基本規律。

本版圖片均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5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