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傳略》:厚重、生動的黨史教科書

作者:廖心文    發布時間:2021-06-09   
分享到 :

在全黨開展學習黨史教育活動、喜迎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恩來傳略》一書,書中的很多情節讓我們的眼前又浮現出那個可親、可敬、充滿了微笑和溫暖的臉龐。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參與過半個多世紀黨的歷史上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建立的光輝業績、闡發的重要思想、展現的精神風范,與黨的歷史密切相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黨的歷史和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周恩來的歷史地位決定了他本人就是一本厚重的黨史教科書,值得去翻閱、去鑽研,值得汲取至今可以激勵人們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周恩來傳略》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一本內容豐富且通俗易讀的書籍,每篇獨立成篇,卻有著內在的聯系。作者選取了傳主一生中重要的節點,以講故事的筆法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其中很多內容鮮為人知。

人們知道周恩來一生中遇到過許多險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第一次遇險是在大革命時期的廣州。當年,他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率軍校學員參加了反對英帝國主義的示威游行,隊伍走到沙基時,遭到武裝鎮壓。在周恩來身旁並行前進的兩個人不幸中彈而亡,鮮血濺撒到周恩來身上。鄧穎超說:“這是周恩來第一次遇到的險情。”

難以想象,在受到“左”的錯誤思想干擾的年代,周恩來為了糾正文藝界的偏差,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他曾在處理完手頭繁雜的事務后,深夜親臨首都劇場觀劇,並與演職人員探討劇中的問題。當時,在“大躍進”的氛圍下,為了趕任務,影響了劇的質量。周恩來在談話中不是批評,而是以飽含著歉意的口吻跟大家說:“大躍進是好事,但因‘多、快’而影響到‘好、省’,就沒有全面地對待這一方針。經濟問題如此,文藝界的問題也是如此。”“當然,這個責任還在我們身上。”這則簡短的小故事並非杜撰,而是來自一篇當年的檔案記載。從這一細節中,讀者不僅可以了解到作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在那個年代的辯証思維和主動承擔責任的擔當精神,還可以看到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折射出為什麼周恩來去世多年人們依然懷念他的原因。

《周恩來傳略》中有一章的題目是《干一杯酒》,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6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周恩來是解決全國糧食問題的總指揮。這一年,他就糧食問題作過40多次講話,著力解決國家對糧食的需求量同各糧食調出省區調出量之間的逆差問題,以確保京、津、滬、遼等城市和重災省區人口口糧的最低需求。這年9月17日,周恩來在江西廬山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后到南昌視察。18日晚,周恩來等領導同江西省委領導楊尚奎、劉俊秀等共進便餐,席間,周恩來談鋒甚健,愈談興味愈濃。他風趣地對江西省委班子說:“你們不是有個《江西是個好地方》的歌子嗎?這個歌兒不錯,江西確實是個好地方,三面環山,還有鄱陽湖,既是魚米之鄉,又是革命老根據地。這些年,你們工作抓得不錯!糧食也比較多嘛!”省委負責農業生產的劉俊秀站起來說:“南昌是總理領導八一起義的英雄城,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總理離開南昌34年了,今天來到南昌視察工作,我們心裡格外高興,為總理的健康敬一杯酒!”周恩來樂呵呵地說:“江西對國家的貢獻是大的,特別是這幾年困難時期,又多支援了國家糧食,應該受到人民的表揚。”隨后,他詼諧並加重語氣說:“俊秀同志,你要敬我一杯可以,但有個條件!”劉俊秀略為一驚地問:“有什麼條件?”周恩來輕快地回答道:“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調糧食1億斤!我們干3杯,增加3億斤好不好?”劉俊秀說:“總理啊,國務院給我們的外調糧食任務12億斤,我們保証一粒不少,堅決完成,再增加3億斤就是15億斤了,怕有些困難啊!”陪同周總理的譚震林、羅瑞卿給劉俊秀鼓勁說:“老劉啊!總理多年沒有來南昌了,看到你們江西形勢比較好,心裡很高興,你既然敬總理的酒,敬3杯,3億斤就3億斤嘛!”由於事前對江西本年度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佔有量等情況已有清楚的了解,周恩來又十分懇切地說:“我有調查,江西老表口糧水平比較高,還有儲備糧,比嚴重缺糧的晉、冀、魯、豫好多了。增加3億斤雖有困難,但還是可以增加的!”

周恩來一番懇切的言詞,打動了劉俊秀的心,他想到周總理是我國6億多人民的當家人,如果現在國家沒有面臨這麼大的困難,周總理是決不會開口向江西要糧食的。於是劉俊秀說:“總理的心情我們理解,國家有困難我們應該大力支援,3億斤就3億斤!”周恩來高興地舉起酒杯,同楊尚奎、劉俊秀等連干了3杯。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帶著江西為國家增加3億斤外調糧的喜訊飛回北京。由於全國人民節衣縮食,同舟共濟,我們的國家終於在1962年渡過難關,農業生產形勢開始好轉。

這則故事讓我們看到周恩來總理高超的工作技巧和令人傾倒的人格魅力,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學習黨的優秀人物特別是領袖的生平、思想和精神風范是學習黨史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們的事跡是生動而厚重的教科書,是我們的精神楷模和前進的無窮動力!

《周恩來傳略》還有一個特點是:作者均來自黨的文獻和黨的領袖人物研究權威部門的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他們比其他研究者接觸到更多的關於黨史和黨的領袖人物的第一手檔案資料,通過研讀這些檔案,可以寫出一些人們不了解的真實故事,讓更多的人能夠從周恩來身上學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提升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等。同時,作者還採訪到大批知情人,包括周恩來最親近的鄧穎超及其他親屬,同周恩來一起經歷過歷史上重要事件的楊尚昆、薄一波等,多年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的宋平、童小鵬、羅青長、熊向暉、楊德中等,還有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馬列、錢嘉東、趙煒、高振普、紀東等。他們的講述,是對檔案資料的重要補充,是連接一些歷史檔案缺失的重要鏈條。由於《周恩來傳略》作者具備這樣的寫作優勢,因此,這部書稿的史料更具有權威性,內容真實可靠。

四川人民出版社曾經出版過許多優質的紅色書籍,在社會上發揮了重要的資政育人的作用。這次,出版社在眾多的書稿中選擇出版《周恩來傳略》配合全國黨史學習教育,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新閱讀》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