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三大推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形成
今天的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一帶,綠樹掩映、繁花簇擁,在600多棟民國時期的花園式別墅中,矗立著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和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裡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30多人出席,代表全國420名黨員。這次大會提出了黨在現階段“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明確了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形式,從而推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迅速形成了規模宏大、發動群眾廣泛、影響深遠的全國大革命的高潮。
圖為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黨的三大會議期間,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部分代表在此居住辦公。
圖為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場場景油畫
建黨初期對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認識與探索
在黨的三大前,我們黨對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黨的一大通過的《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規定“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隨著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深化,黨的二大通過的《關於“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案》指出,為了實現反帝反軍閥的革命目標,必須組成“民主的聯合戰線”。要聯合全國一切的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決定邀請國民黨等革命團體舉行聯席會議,共商具體辦法。對統一戰線認識的變化是與當時中國革命形勢密切相關的。黨成立后的近兩年時間裡,主要精力是從事工人運動,相繼發動和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等一系列工人運動,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增強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斗爭勇氣和信心,但是由於中國軍閥勢力過於強大,加上我們黨還缺乏斗爭經驗,工人運動也面臨著嚴峻的斗爭形勢。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遭到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二七慘案”的發生,使我們黨進一步認識到:工人階級雖然有堅強的革命性,但人數畢竟較少,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為了戰勝強大的敵人,僅僅依靠自身的孤軍奮斗是不夠的,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而此時的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屢遭挫折,陷於苦悶,深感國民黨內許多人已日趨腐敗,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支新興的、生機勃勃的力量,願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黨的三大的召開
1923年1月,共產國際執委會作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認為中國獨立的工人運動尚且軟弱,中國國民黨是“中國唯一重大的國民革命集團”,要求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應該“留在國民黨內”。共產國際的這個決議對黨的三大的召開、促進國共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中心議題就是討論國共合作方針和辦法。大會決定接受共產國際關於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等文件,強調:黨在現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共產黨員應該加入國民黨”,“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於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於國民黨”。
圖為《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手寫稿
黨的三大正確估計了孫中山的革命立場和國民黨進行改組的可能性,決定採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明確規定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保持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獨立性。
黨的三大的歷史功績
黨的三大決定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對國共兩黨的發展,對中國革命的前進,都是有利的。有利於我們黨以公開的方式走上更廣闊的政治舞台,有利於在國民革命的旗幟下廣泛發動和組織群眾,壯大革命力量,有利於我們黨幫助國民黨革新。黨的三大之后,我們黨採取了一系列實際舉措幫助國民黨改組,最終促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對三民主義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這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廣州為中心,匯聚全國的革命力量。我們黨第一次將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等幾個階級聯合起來,最大程度上凝聚起打倒軍閥、除列強的強大革命力量,推動形成了國民革命運動的新局面。黃埔軍校的創立,廣州沙面工人罷工、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相繼取得勝利,廣州農講所連續舉辦六屆……
圖為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在農民運動講習所授課的油畫
這是黨的三大的歷史功績。與此同時,我們黨在探索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的過程中,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為以后黨探索和實踐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和愛國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
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圖為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紀念館改擴建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當中,今年6月,紀念館將以全新面貌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說到底,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