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

——中國共產黨對自身歷史認識的發展及其意義

作者:楊明偉    發布時間:2021-06-23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要論】

善於回顧和總結自己的歷史,不斷深化對走過的歷程和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一個政黨成熟並在創造千秋偉業中永葆青春活力的體現。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在不斷認識和總結自己歷史中清醒地走向未來的成熟大黨。

“歷史是一面鏡子”:每走一步都要“照照鏡子”

歷史每前進一步,都需要反觀和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與一個人看清自己需要“照鏡子、正衣冠”一樣,一個政黨認清自身,也需要把歷史作為一面鏡子,時常對照。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中,常有“照鏡子”的活動相伴,“既有日常的經常性工作,也有集中行動”。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集中行動”也有多次,比如延安整風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初期,特別是這次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延安時期,為使我們黨更好地承擔起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歷史使命,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為,要把事情辦得更好,就必須把黨的歷史搞清楚,“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為幫助黨內同志認清黨的歷史脈絡,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掌握科學的方法更好地指導革命實踐,黨中央把整風運動與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有機結合起來。如何更好地“照鏡子”?首先,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了《六大以來》等學習對照材料,倡導全黨系統學習研究黨的歷史,“同志們讀了之后恍然大悟,發生了啟發思想的作用”﹔其次,他要求全黨把握學習研究黨史的正確方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全面的歷史的方法”,提醒大家在研究我們黨的歷史時,既要看到歷史的縱深、時空的轉換,又要了解中國的、外國的各種情況,知己知彼﹔再次,他提醒學習研究者要站穩立場,“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不要一切以外國為中心、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而不研究中國的特點,強調要“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延安整風時期的黨史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開創了我們黨系統總結歷史經驗、把自己的歷史作為“一面鏡子”自照、自省的先例。

新中國成立后,為領導人民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更加重視黨的自身建設,並經常用黨的歷史來“照照鏡子、洗洗臉”,從歷史經驗和教訓中得到啟迪。比如,從1951年起,結合《毛澤東選集》各卷陸續出版,持續開展了以研讀毛澤東著作、回顧黨的歷史為內容的學習活動﹔又比如,在建黨30周年、40周年、50周年等歷史節點上,結合黨的光輝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等等。這些學習活動,無論是對黨的自身建設,還是對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如李達所說:“對一些較老的黨員同志說來,學習黨史,是極有意義的”﹔“對一些新的黨員同志說來,學習黨史,更是極有意義的”﹔“對一些非黨員而願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乃至全中國人民說來,學習黨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在今天勝利的中國,大家學習黨史,都是很必要的。”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我們黨勇於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這次全會前后,還圍繞歷史決議的起草、討論和學習貫徹,全面開展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學習辨析。這一過程,也是一次大范圍的黨史、國史學習教育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的歷史問題作出結論性決議,引導全黨正確認識黨的歷史上若干重大問題,這既是我們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經驗和傳統,也是全面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一個重要舉措。

之后,我們黨又先后開展了整黨、“三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先進性、科學發展觀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其中都包含了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學習教育內容,一些重要環節,還是從黨史學習切入的。以黨的歷史為“明鏡”,目的是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不斷開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在我們黨迎來建黨百年的時候,如何開啟第二個百年歷史新征程、如何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動員全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洪流等一系列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正是基於對這些重大戰略問題的深刻思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決策,這又是一次集中的“照鏡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以史為鏡、以史明志。”

縱觀我們黨清醒而深刻地認識自身歷史的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加強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正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勤洗臉”“照鏡子”的優良傳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每總結一次經驗都會形成“寶貴的歷史教材”

中國共產黨始終善於從歷史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黨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時,都會把這些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並達成更加廣泛的共識,從而形成教育和引導全黨更好前進的生動而深刻的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

在延安時期的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黨一方面系統性地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一方面深入梳理黨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第一次對自己成立以來的道路和歷史經驗作了全面總結,形成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既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了我們黨的斗爭經驗、重大歷史問題和領導路線問題,也從政治、軍事、組織、思想上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為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作了充分准備。從此,《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也成為我們黨評價、判斷自己的歷史問題的第一個歷史標尺或標准答案,成為學習研究黨的歷史的第一本最權威的“教科書”。毛澤東認為,“我們這個歷史決議出來后,敵人一定會利用它。但是我們不管他們利用不利用,還是作出了這個歷史決議。我們要不聽任何敵人的挑撥”。形成這樣的“教科書”,目的是統一全黨的認識,“全黨團結如兄弟姊妹一樣,為全國勝利而奮斗,不達勝利誓不休”!

在改革開放初期結合撥亂反正進行的黨的歷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黨又對新中國成立32年來所走過的道路和歷史經驗進行系統的科學分析和總結,實事求是地評價了這期間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分清了其中的功過是非,特別是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科學地論述了毛澤東思想。在思想上解決了這些重大問題后,扎實審慎地作出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我們黨清醒、深刻和系統地認識自己的歷史后所作出的第二個歷史決議,是又一本極為重要的歷史教材。鄧小平明確指出:“這個決議要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文化大革命’,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使這個決議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歷史決議所起的作用,就是總結經驗,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我們黨為寫好這個歷史決議,前后用了一年多時間,中間經過四千人大討論,又經過幾十人的討論,再經過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和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的充分討論。這種對黨自身歷史的學習研究討論過程的認真、嚴肅和仔細程度,是空前的,因此,這個歷史決議也成為評述我們黨的歷史上一些重大問題的基本遵循,成為我們黨認識自己和走向未來的又一個標准的“教科書”。

進入新時代,在我們黨迎來建黨百年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黨的第二個百年歷史新起點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決定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是我們黨回望來路、眺望未來的需要,隻有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才能更好地開啟新的歷史征程,更好地創建千秋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在新時代修好這門課,也需要權威教材。要堅持以我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這部重要著作系統回顧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入總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闡明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明確要求科學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當然,還要結合黨的領導人在一些重要歷史節點發表的重要講話進行學習,同時參考黨的歷史和文獻編輯研究部門提供的各種權威讀本。

我們黨在總結自身的歷史經驗方面,還有一個獨特的經驗做法,那就是每到黨的建設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在重溫歷史、總結經驗、統一思想的同時,深化理論認識並形成一些重要的“教科書式”的理論成果。比如,1939年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總結我們黨建立以來18年的斗爭經驗,凝練成《〈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即:“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總結黨的18年歷史得出來的“三大法寶”,深化了黨的斗爭理論和自身建設理論。又比如,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28年之際,毛澤東親自撰寫了以“論人民民主專政”為主標題、“紀念中國共產黨二十八周年”為副標題的大文章,再次系統地總結我們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深刻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革命力量團結一致。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這是毛澤東進一步總結我們黨的28年歷程得出的主要結論,深刻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深化了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理論。這些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理論成果,都成為我們黨認識自己和走向未來的“寶貴的歷史教材”。

“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每學習一次黨史都是為了“激勵使命”

我們黨不斷總結和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營養,特別是從自己的歷史中得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智慧、方法,以便更好地啟迪未來、繼續前進。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提醒黨內同志要加強對歷史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學習時專門強調要“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通過回顧黨對自身歷史認識的發展,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迪。

認清自己的歷史,就要搞清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從而增強初心使命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涵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回顧歷史、品讀過去,“從黨的非凡歷史中找尋初心、激勵使命”。我們黨領導人民正在走的新長征路,既承繼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也包含著對近代以來一百八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和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在這條新長征路上,作為一個百年大黨,我們時常需要拷問自己:“為什麼要出發、要到哪裡去?”隻有搞清楚這個關鍵問題,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亂雲飛渡仍從容”,才不會“把初心和使命拋到九霄雲外去”。

認清自己的歷史,就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前進定力,從而增強“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歷史上,我們黨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勝利,創造了偉大的奇跡。在新時代的偉大斗爭中,我們要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就必須樹立起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具備更加強大的戰略定力和充分的自信,延續中國共產黨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豪邁。“四個自信”絕不是盲目和空泛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扎實的現實基礎﹔我們正在創造和將要創造的新業績以及書寫的新歷史,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在從過去承繼的條件下才能創造出來。現實和未來都是歷史的延續,隻有認清自己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自信地走好現在的道路、開辟美好的未來。

認清自己的歷史,就要不斷探索回答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從而進一步開創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並不斷探索解決中國社會存在的突出問題的歷史,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在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是隨著實踐發展變化而不斷創新發展的,是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從我們黨對自己歷史的總結中可以看出,凡是我們黨立足中國實際、回答時代之問、回應人民之需的時候,都是黨的事業及其指導思想蓬勃發展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揚了歷代中國共產黨人創新發展品格,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的發展,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解決新課題、回應新挑戰,開創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業績。

認清自己的歷史,就要學會觀察當今中國和世界,從而增強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能力,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認清自己的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觀察當今中國和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這也提示我們,隻有搞清歷史的發展脈絡,才能看清當今中國的社會本質。當今社會主義的中國已經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們正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正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堅持一切從中國的過去和現實出發,立足國情辦好自己的事情,立足歷史和現實開創自己的未來,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社會的探索發展提供更好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楊明偉,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