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史上最強創業團隊”——

百年大黨 何以為鉅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21-06-28   
分享到 :

閱讀提要

●1956年,董必武借用《庄子》內篇《人間世》的一句話,揮毫題詞,送給一大紀念館:“作始也簡,將畢也鉅。”“鉅”,通“巨”,大也。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程,就是這樣一個由“簡”而“鉅”的過程。這個“大”,這個“鉅”,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百年奮斗、百年探索、百年自身建設而發展起來的。

●中國共產黨的大黨之大,並不僅僅在數量,更重要的還在力量。數量,是力量的基礎,但隻有把龐大的數量轉化為嚴密的組織,才具有巨大的力量。

●百年大黨,規模之大,力量之大,作用之大,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基本條件。總的來說,大,還是一種外在的形式,根本上還在於“大”后面的內在性質、品質和氣質。

走過100年的中國共產黨,已經名副其實成為一個大黨。如果放在世界上加以比較,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大執政黨。1956年,董必武借用《庄子》內篇《人間世》的一句話,揮毫題詞,送給一大紀念館:“作始也簡,將畢也鉅。”“鉅”,通“巨”,大也。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程,就是這樣一個由“簡”而“鉅”的過程。這個“大”,這個“鉅”,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百年奮斗、百年探索、百年自身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在舉國同慶黨的百歲華誕之時,我們考察一下中國共產黨何以為鉅、何以成鉅的問題,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並從中感悟出一些規律性的道理來。

規模之大

“大”有很多標准,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讀。我們先從規模說起。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走過百年光輝歷程、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果將世界各國按人口排序,這9100多萬也可以排在前20位之內。

回到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隻有50多名黨員。按照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英文譯稿)》的規定:“在黨員人數超過五百,或已成立五個以上地方執行委員會時,應選擇一適當地點成立由全國代表會議選出之十名委員組成之中央執行委員會。”因當時人數達不到這個標准,所以,一大沒有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而是選舉產生了一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這樣一個小小的規模,似乎微不足道,也難成大事。但他們是種子、是酵母、是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先鋒。

黨成立后,立即深入工農,廣泛開展群眾運動,擴大黨的組織和規模。1922年,黨的二大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應當是無產階級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眾組織起來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為無產階級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由此,黨在為實現初心使命的過程中,也開始了自身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從1921年至1949年,黨員數量在波浪起伏中迅速增長:1921年7月一大時,58名(《中國共產黨簡史》中的說法是“50多名”)﹔1922年7月二大時,195名﹔1923年6月三大時,420名﹔1925年1月四大時,994名﹔1927年4月五大時,近5.8萬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1萬多名﹔1928年6月六大時,4萬多名﹔1934年,30多萬名﹔1937年初,4萬多名﹔1945年4月七大時,121萬名。

黨員數量的增長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多次曲折。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說:“我們黨有兩次變小過,大起來又小了,大起來又小了。頭一次,五萬多黨員剩下沒有多少﹔后來一次,三十萬黨員也剩下沒有多少。按比例說,頭一次的損失還小些,五萬多人剩下萬把人,剩下了五分之一﹔后來三十萬剩下不到三萬,隻有二萬五千左右有組織的黨員,還不到十分之一。現在又大起來了,小指頭變成了拳頭,今后不要再讓它變小了。”

這樣的大小變化,與黨的經歷有關。抗戰之前,黨有過蓬勃發展,也有過失誤曲折。黨員的數量變化,直觀地反映了這個過程。抗戰期間,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贏得了人心,也擴大了自身隊伍,黨員數量直線增長,而且從1945年的七大開始,黨員數量就沒有再減少過。

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員和黨組織從秘密轉為公開。基於黨的事業、影響和掌握政權的地位,更多的民眾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黨的隊伍一路發展壯大。雖然黨也不斷對自身進行過清理,但黨員人數仍然呈現出有增無減之勢。

1949年至1978年,黨員數量是:1949年底,449萬名﹔1956年八大時,1073萬名﹔1969年九大時,2200萬名﹔1973年十大時,2800萬名﹔1977年十一大時,3500多萬名。

其中,在“左”傾錯誤逐步發展過程中,黨的隊伍有出,也有進。在“文化大革命”中,黨的組織癱了、亂了,但黨還在,黨員隊伍沒有散,黨仍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通過整黨建黨,黨員數量仍在緩慢增長。

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黨和國家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中國社會增強了活力,中國共產黨也增強了活力。黨的隊伍一路高歌猛進,黨員數量迅速增長。即使遇到風風雨雨,黨也沒有擔心自身規模會縮小,而是警惕黨員數量擴張可能帶來的問題,一直從嚴把守著質量之門。1978年年底,3698萬名﹔1982年十二大時,3900多萬名﹔1987年十三大時,4600多萬名﹔1992年十四大時,5100多萬名﹔1997年十五大時,5800多萬名﹔2002年十六大時,6600多萬名﹔2007年十七大時,7300多萬名﹔2012年十八大時,8200多萬名﹔2017年十九大時,8900多萬名﹔截至2019年12月31日,黨員總數達到了9191.4萬名。

顯然,黨員數量就如同一部密碼。從這些數字的構成、變化和比較中,可以解讀出100年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變化,解讀出黨的目標和任務的實施過程,解讀出黨所經歷的艱辛和曲折,解讀出黨的建設的成就,解讀出黨的規模由小變大的原因。

如同GDP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能綜合性地說明最重要的國力問題一樣,黨員數量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能說明一個最重要的事實:中國共產黨100年來由小到大的過程,直到今天成為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奇跡。

力量之大

中國共產黨的大黨之大,並不僅僅在數量,更重要的還在力量。數量,是力量的基礎,但隻有把龐大的數量轉化為嚴密的組織,才具有巨大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數量,不是一個簡單、隨意甚至凌亂的數字,而是一組嚴密、有序、高度組織化的數據。

列寧說過,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組織,我們就能讓俄國翻轉過來。他做到了。中國共產黨,實際上也把中國給翻轉了過來。靠的什麼?有很多原因,但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組織。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化程度,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嚴密、最強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戰斗力,除了宗旨、思想、任務等等外,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組織。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接受了列寧的先鋒隊理論,致力於把黨建設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戰斗能力和行動能力的嚴密整體。100年來,黨通過不斷實踐,反復探索,逐漸形成了嚴密、有序和統一的整體。黨由黨章加以規范,並由專門的紀律檢查機關加以保障。

黨的最重要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黨員領導干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在這種組織體系的基礎之上,黨不斷深化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從中國國情和不同實際出發,科學確定黨的目標任務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從而形成了黨的綜合性的力量。這種力量,體現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全部歷史過程中,也反映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業中。

中國共產黨的這種力量,100年來不斷發展,日益強大,並同時轉化為國家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從而形成了黨和國家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基本態勢,創造了人民公認的許多奇跡。

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解放戰爭為例。1946年7月時,人民軍隊約127萬人,而國民黨軍隊約430萬人,在軍隊數量、裝備和戰爭資源等方面明顯地佔有優勢。到1947年7月,人民軍隊發展到195萬人,而國民黨軍隊減少到373萬人。1947年7月,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斗爭的問題。實際上,最后隻用了3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完成了。

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以“一五”計劃為例。新中國構畫的第一張藍圖,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對新政權的期待和對國家發展的美好願望。五年內,國家用於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投資總額達766.4億元,折合黃金7億多兩。這樣巨大的建設投資,是舊中國歷屆政府都無法企及的。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大都超額完成,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填補了重工業建設的很多空白,初步改變了舊中國工業過於集中於沿海的不合理布局,開始形成了工業布局的新框架。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以三峽工程建設為例。經過長達40年的論証和近兩年的施工准備,三峽工程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2012年7月4日,最后一台70萬千瓦巨型機組正式交付運行,32台機組全部投產。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可抵御特大洪水,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強大的規劃力、組織力、決策力、動員力,是難以設想、難以建成的。

進入新時代以來,依靠這種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縱觀1949年以來的經濟總量:1952年是679億元﹔1956年突破1千億元人民幣。改革開放以后不斷突破:從1978年的3645億元,到2012年跨過50萬億,達到519470億元。進入新時代,繼續大步跨越:2014年,跨過60萬億,達到63.6463萬億元﹔2020年,突破百萬億大關。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598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了經濟正增長。

“力拔山兮氣蓋世”,中國共產黨的力量用這句名言來形容,大概是不為過的。

作用之大

中國共產黨的規模和力量不斷擴大,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不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就利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等形式,組織工人和其他勞動群眾,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其中,1922年1月,香港海員為要求增加工資舉行罷工。在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克服港英當局的種種阻撓和破壞,堅持罷工56天,最終取得勝利。這是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直接同帝國主義勢力進行的有組織的較量。

在土地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其他一系列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其他許多紅軍部隊。在各革命根據地,黨建立蘇維埃政權,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設,開始學到治國安邦的本領,培養了執政能力,積累了寶貴的執政經驗,造就了一批治黨、治國、治軍的領導干部和骨干力量,成為以后黨在全國執政和領導各族人民群眾建設新中國的預演。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倡導、促成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和老百姓,推動形成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辟廣大的敵后戰場,領導抗日軍民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造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特別是在“一五”計劃期間,黨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廣大人民群眾和軍隊官兵,以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狀態,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奇跡,為奠定國家的工業和民生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是1953—1956年建成的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汽車制造廠,是發展中國汽車制造的最早的標志性工程。為了建設一汽,中組部從全國各地抽調了150多名廳局級干部到籌備組從事領導工作,東北局調配了529名機關干部並從農村中挑選了一大批黨員、團員及復員軍人,使來到一汽參加建設的干部猛增到4000多人。第一機械部抽調了全國一大批技術干部、技術工人和汽車行業的專家,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建工部從上海、大連、沈陽、北京、天津等地調來大批技術工人和能工巧匠。幾萬名建設大軍冒著東北的風霜雨雪,披星戴月,終於在1956年7月生產出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車,發揮了新中國汽車工業搖籃、先驅的作用。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標志著黨和國家開始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的堅強決心。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改革開放啟動和展開的標志,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始的標志,對於此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中國面貌的變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根據鄧小平的設想,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成為激勵全國人民為一個共同理想而奮斗的行動綱領。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直按照“三步走”戰略,穩步扎實地向前推進,並根據實施的成效、條件和新的要求,適時豐富、發展、細化,向前延伸和推進,統籌指導各方面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對一個發展中大國作出如此長遠的規劃,並一直發揮著如此重大的作用,這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消除貧困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改革開放之后,黨和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針對大量貧困人口,又特別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實施了扶貧開發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打響了一場新的脫貧攻堅戰,其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到2020年底,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並保証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勝利實現。

百年大黨,規模之大,力量之大,作用之大,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基本條件。總的來說,大,還是一種外在的形式,根本上還在於因其本領高強而壯大,在於“大”后面的內在性質、品質和氣質,即在於黨是否能始終遵循歷史發展規律,走在時代的前列﹔是否始終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否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否始終保持自己的廉潔清明﹔是否始終具有親和力、處理好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正是因為在這些根本內容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百年大黨的“大”才具有了實質性意義。面向未來,我們仍然需要在這些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北京日報》2021年6月28日 第17版 理論周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