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教育

作者:吳為山    發布時間:2021-08-13    來源:學習強國
分享到 :

《共商國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大型浮雕,陳列於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

吳為山 《鐵軍忠魂》 高4.5米 鑄銅 立於新四軍紀念館 2020年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更多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正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丹青寫春秋,百年正風華。”在各種文藝形式中,美術憑借其直觀性成為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廣泛的藝術形式之一。紅色美術經典以美為體,以史為魂,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勛,通過將黨史內容和美術經典巧妙結合,融黨史題材和藝術之美於一體,創新拓展了重大主題表達空間。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延安時期的版畫,誕生於烽火年代,以鮮明而深刻的藝術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環境和眾多人物的塑造,將矛盾的沖突集中於一個焦點,揭示了“血衣”的主題﹔石魯的《轉戰陝北》,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構圖,將革命領袖運籌帷幄的生動形象表現得准確、厚重、生動﹔《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是現代雕塑的裡程碑,是中國雕塑家為歷史所塑造的豐碑……這些經典美術作品,依托豐富的歷史素材和研究史料,運用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再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藝術化地展現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勛,抒發藝術家和全社會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揮著積極的影響。紅色美術經典匯聚成時代長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之美,於歷史細節處探尋初心使命,為觀眾講述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黨史故事,帶領觀眾從中領略信仰之美,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

吳為山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百年贛鄱耀中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江西省大型美術書法詩詞創作展開幕式上致辭 

紅色經典美術作品主題鮮明、思想深刻、題材典型、形式新穎、表現力強、精神內涵豐富,令人過目不忘,直抵心靈,具備史詩般鼓舞人心的力量。它們是人民的心聲、時代的強音、催人奮進的號角,是對革命年代的緬懷,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禮贊,對改革開放的頌唱,對新時代逐夢的展望。進一步推進其研究、創作、展覽和傳播,能夠讓人民牢記黨和國家的光榮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助力百年黨史的學習宣傳深入人心。

黨史專家和全國美術家、理論家、評論家要共同努力,把百年來的紅色美術經典研究好、展示好、傳播好,並以此為契機,脫穎而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能夠體現黨的輝煌歷史、偉大民族精神、鮮明時代特征的經典美術作品,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昂首闊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豐功偉績,用具有史詩品格、震撼心靈的精品力作描繪新時代,抒寫新征程,推動中國美術事業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吳為山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百年贛鄱耀中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江西省大型美術書法詩詞創作展開幕式上致辭 

一、加強對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研究和評論,密切配合黨史學習教育

以百年黨史學習宣傳為契機,組織專家學者就20世紀以來主題性美術作品創作,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對其基本形態、思維方式、表現手法、造型原則等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為我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做好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研究與闡釋,對於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更好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重要意義,如重大理論成果如何表現、重要歷史事件主要人物和內容的表現角度如何選取、重要歷史節點的場景如何選定、比較“抽象”的選題如何“破題”,等等。

黨史鮮活於畫面、雕塑中,要仔細研究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后的黨史故事和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總結歸納怎樣用美術作品講好黨史,從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等角度對經典之作進行梳理,圍繞重大黨史事件、重要黨史場景、優秀共產黨人等主題,構建作品序列,開展系列研究,提煉其時代內涵,推動新經典的不斷涌現。理論和評論相結合,研究黨史上的經典作品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評價和傳播推廣,要用當代人能夠接受的藝術方式表現。不但要深入研究近現代所有有關黨史的創作,還要研究黨員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創作心態,如第一個黨員美術家韓樂然同志為代表的老一代美術工作者緊扣歷史脈動,懷著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以豐沛飽滿的情感投入創作,去表現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他們的精神和作品,激勵著一代代美術家的創作。有條件的機構、美術館等可以組織黨史美術創作研討會,深入研究美術中的黨史、新時代如何表現黨史。如中國美術館計劃主辦的“首屆全國黨史美術創作研討會”,就是以研究促進創作的舉措。

二、精心組織創作,打造新時代的紅色經典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想要真正走進當代人的心靈,唯有以新的審美創造,突破固化的思維模式、表現樣式,用新的內容、新的形式,為人民塑像、為時代立碑。要發掘藝術發展與創新中所產生的新創作方式,用緊貼新時代的藝術語言表現黨史內容。如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精心策劃選題,聚焦現實題材,以美術作品反映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及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不懈奮斗。同時通過舉辦“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以創作帶動教學,以教學推動創作,在出精品出人才、帶動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教學和理論研究、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美術創作應以建黨百年歷程為線索,以革命精神為突出點,兼顧區域特點,做好紅色資源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要找准節點,提煉精神,編寫腳本,對重要歷史事件進行經典解讀。要避免概念化、公式化,視野要寬廣,表現手法要新穎,可以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成功經驗,如中國美術館精心組織創作的《長征組雕》,是雕塑形式的《長征組歌》﹔如融合具象與抽象語匯的大型雕塑《旗幟》,以新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推動紅色經典的創新。

美術家要和黨史專家合作,認真聽取專家對黨史事實、政治內涵、重大意義及相關政策理論的解讀,對歷史場景、事件人物、關鍵細節等的描述,幫助美術家以正確的歷史、民族、國家、文化觀,更加准確深刻地了解掌握黨的輝煌歷史,使作品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美術家們要理解准確后再動筆,防止創作的盲目性,避免操之過急搞突擊創作﹔目光要放長遠,確保創作質量,在豐富多彩的畫面中,在多樣的形式表現中,講述一個個富於理想、充滿情感、生動鮮活的故事,用真情、真心、真藝,表現歷史與當代,以滿足新的審美需求,發揮對整個美術界創作風向和風氣的引領作用。

時代不斷地向前發展,題材的延伸與拓展成為黨史題材主題美術創作的當代課題。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涌現出許多時代英雄,他們雖不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但在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工農業等各個領域盡顯神威。因此,要在題材內容、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上有新意,這個新意還應該包括思想境界和審美境界。在吸收借鑒前輩美術家成功創作經驗和創作手法基礎上勇於突破、勇於創新、精雕細琢,用具有當代視野、民族特色、中國風格的藝術語言創作出一批具有厚重歷史感,能夠體現藝術的時代特征,具有持久藝術魅力的佳作、力作,並以此引領和推動當代美術創作。

三、圍繞黨史學習教育舉辦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美術展覽,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方式

紅色經典美術作品是為國家、為人民而作,創作和展覽都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未來,中國美術館新館建成后,將對近現代美術史進行整體梳理並形成長期陳列,載入藝術史冊。進入中國美術館收藏序列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美術創作面貌,百年后將成為美術史研究的范本。全國有條件的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要組織圍繞黨史宣傳有特色的展覽活動,反對大而空泛,提倡精心策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符合時代精神和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的特展、專題展。另外,一些革命老區的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缺乏高質量的藝術精品,甚至還出現了品質不高、與史實不符的作品。相關機構應認真梳理當地革命歷史、典型人物,結合自身定位,做好規劃、提煉精神,最大程度利用好場館空間,創作出一批具有區域特點、體現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的經典作品,講好紅色故事。此外,全國各大美術館也可將本館的經典藏品進行高仿復制,雕塑可以3D打印,贈送給相應題材的革命紀念館,如中國美術館多次從藏品中遴選,選出142件延安時期版畫佳作,精心復制后,無償贈送給延安魯藝文化園區展覽並永久保存,使人們從珍貴的圖像中觸摸歷史細節,感受到昂揚向上的延安精神,同時還將相關題材的作品贈予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等。

藝術作品不僅要存在於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紀念館,還應該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對於美術展覽和公共藝術教育的傳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可以充分發揮社區、機場、地鐵等廣告覆蓋面廣、受眾多、傳播性強的優勢,讓經典美術作品延伸觸角,這類廣告可以有多條渠道贊助,並運用多種形式、多種創意、多種載體、多個區域來宣傳,結合不同場景類型受眾的特點,針對性地投放並根據需要及時更新。

要借鑒先進展覽方式和傳播方法,適應當代人的審美和欣賞習慣。充分利用現代數字化信息手段和先進理念,增強經典美術作品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雲展覽,不只是把線下的展覽簡單地搬到線上去,還要研究線上的特點,進行更為有效的傳播。可以結合短視頻、VR(虛擬現實技術)、AR(增強現實技術)、網絡虛擬導覽等,提高對經典美術作品的數字化保護和利用。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以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吸引青年人關注黨史、敬仰英雄。

紅色故事不僅發生在中國,也與世界緊密相關。我們要用文明、和平、國際的眼光,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不斷發掘題材進行創作。雕塑作品《馬克思》立於德國馬克思故鄉,《百年豐碑》立於法國蒙達爾紀鄧小平廣場,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講述老一輩革命家旅法勤工儉學的故事,講述東西方文化對話的故事……它們不僅通過藝術闡述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同時也向世界宣傳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故事。

(作者:吳為山,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