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龍華英烈畫傳面世:講述11位中央委員、中央監委委員的壯麗人生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8-31   
分享到 :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回望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力量、艱苦卓絕的開拓斗爭、舍生取義的無畏犧牲,從中汲取繼續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龍華烈士紀念館編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值此建黨百年之際,致敬為真理上下求索、為信仰奮斗犧牲的革命先驅者們。

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是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時期著名英烈人物最為集中的紀念地,安葬著1700多名革命先烈。叢書首批選取11位英烈,按照其生平脈絡,選取若干重要歷史事件,配以反映歷史背景、切合主題內容、延伸相關閱讀的豐富歷史圖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敘寫龍華英烈們在風雨如晦中篳路藍縷的艱難尋路、為中國革命披肝瀝膽的無畏與犧牲,彰顯早期共產黨人救國、救民的初心。

PREFACE

1929年8月30日,上海龍華,彭湃與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英勇就義,烈士噴涌而出的鮮血,染紅了龍華陰霾的天空。

至暗的午夜,黎明還很遠,但英雄如炬的目光穿透黑暗迎向曙光。

精彩搶先看之一

彭湃︱驚起駭浪,

“去沖刷黑暗社會的污泥濁水”


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1922年6月創建全國第一個農民協會,7月在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黨的五大當選中央委員,參與領導南昌起義。1927年11月建立中國第一個工農兵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黨的六大當選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11月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任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9年1月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常委。8月24日因叛徒出賣被捕,30日犧牲於上海龍華,年僅33歲。

懷鴻鵠志消蒼生苦

“留取丹心照汗青”

廣東省海豐縣,位於我國的南海之濱,北依崇山峻嶺,南臨萬頃大海。1896年10月22日,彭湃誕生在海豐一個富庶的地主家裡。彭家擁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在當地成為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彭湃曾這樣自述:“我的家庭在海豐縣可以算做個大地主,每年收入千余石租,共計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

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烈士故居

8歲的彭湃在林祖祠小學遇到當時的進步人士林晉亭老師,在他的講述和教導下,彭湃對文天祥的以身殉國、林則徐的為國銷煙都崇敬不已。那時的彭湃,就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57年,海豐人民為了紀念彭湃烈士,將海豐中學改名為彭湃中學,建校於五坡嶺

少年已知家國憂。彭湃的少年時代,正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后,不斷蠶食、瓜分中國的時代,滿目瘡痍的故土上,百姓顛沛流離、熬煎於水火之中。而故鄉海豐因山多田少、土地貧瘠,面對帝國主義的掠奪和連年的軍閥混戰,農民“終日在地主的斗蓋,紳士的扇頭,和官府的鎖鏈中呻吟過活”。幼年在祖父的行鋪玩耍,彭湃見到乞討的人就吵著要大人分東西給乞丐﹔11歲時看到佃農交租的苦情,當場喊出“不要交租”的驚人之語。正因為有這樣的情懷積澱,青年彭湃才在言志詩中發出了“願消天下蒼生苦”的宏願,堅定地為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

枕戈待旦遍尋真理

終得“赤心報國”的明燈

1917年6月,懷著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振興民族的赤膽忠心,彭湃登上了出國的海輪。赴日留學期間,他改名彭湃,“以激勵自己像浩瀚的大海那樣洶涌澎湃,去沖刷黑暗社會的污泥濁水”。

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存的彭湃照片

因天資聰穎、努力好學,彭湃於翌年9月考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日本早稻田大學是西方政治經濟學說傳入日本的窗口和集散地,彭湃在這裡涉獵了各種政治學說,包括各種社會主義學說,進行對比思考選擇,尋找救亡圖存之良方。彭湃曾對同學說:“我選定此類專業,為的將來研究我國的政治經濟,與同道者一起,竭盡全力,秉志改革,方不負遠涉重洋,到此求學之初願。”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日本政府則在5月7日中國國恥日這天慶祝,而當天以“罷學歸國”表達憤怒的中國學生被抓捕並迫害。志士的鮮血,刻骨的國恥,使彭湃悲憤交加,回到寓所他立即咬破手指,在一幅白絹上寫下“毋忘國恥”四個鮮紅的血字,寄給故鄉海豐的學生聯合總會,以激勵青年們愛國求榮的壯志。

1920年,彭湃和李春濤等同學在日本發起組織了“赤心社”,圖為赤心社成員合影

此時的中國,是在黑暗中掙扎、國將不國的中國。為了尋找照亮中國的那盞明燈,他在日本遍讀經典,比照思考。最終,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他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救中國的希望和可行性,他開始如飢似渴地系統鑽研馬克思主義。1920年他在日本組織發起“赤心社”,提出“以《共產黨宣言》為母本,以蘇俄革命為先聲,赤心報國,匹夫有責”,主張“要解放全人類”。

開蒙啟智點亮星火

“漫天撒下自由種”

1921年5月,彭湃回國后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此時的他早已是海豐進步青年們熟悉和崇敬的對象。彭湃立刻將他們團結起來,學習馬克思主義,探討中國革命問題,並組織成立了“社會主義研究社”。社員們走進工廠、商號宣講世界工運的發展形勢,到集市上向農民講解生活與地租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種子,第一次撒播進海豐工農群眾的心田。

彭湃借教育局長之職傳播馬列

10月1日,彭湃就任海豐教育局長。他在辦公室大客廳的牆壁上,挂了一幅他親手畫的一米多高的馬克思畫像,而他居所的牆上也貼了一副醒目的對聯:“漫天撒下自由種,佇看將來爆發時”。

彭湃決心以教育為陣地,培育革命的種子。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革新教學內容,發展鄉村教育,創辦女子學校,提倡體育運動等等。同時他還身體力行,兼任海豐中學等中小學校的美術課,教學生畫馬克思、列寧的像和攻打冬宮的圖畫,培養學生的革命思想,讓80%都寫不出自己名字的農民們知道教育為何物。

得趣書室

而他的“得趣”書室也經常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前來談心,彭湃都熱情歡迎、赤誠相見,讓學生們叫自己“湃哥”,最好是叫“同志”,還專門把“同志”這個新鮮的名詞解釋給大家聽。

1922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彭湃組織全縣各校學生舉行紀念游行,師生們敲鑼打鼓,高呼“勞工神聖”的口號,從海豐的大街小巷裡穿過。聲勢之浩大,震動海豐。很快彭湃被撤去教育局長的職務,“縣中所有思想教新的校長教員們紛紛的下台了”,他“從教育入手去實現社會的革命”之夢想破滅了,彭湃發現身后可依賴的力量中竟沒有一個工農。

建農會得千人同心

“採取一種主義去幫助農民”

早在早稻田大學學習期間,彭湃就開始認識到唯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同時他認為中國是農業國,農民佔80%之多,社會革命要發動和依靠農民。

從事農運時的彭湃

他毅然謝絕了當官的錦繡前程,背叛了家族的期望,在1922年6月,義無反顧、孑身一人走進鄉村,走到苦難深重的農民中去。彭湃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十二分堅決的,遂把這個形單影隻的我,送到農村去作單獨的奮斗。”

彭湃開始革命宣傳的地方

他想方設法退去富家子弟和知識分子的高貴深奧作派,摘下白通帽,帶上尖頂竹笠,脫下鞋子,光著腳板,帶著農民最愛的旱煙筒,踩著鄉間裡泥濘不平的小路,走到農民中間去,與農民打成一片。田埂間終日的風吹日晒,將那個風度翩翩的大學生變成了一位瘦削、精干的農民青年。彭湃還將文雅的語言和書面術語翻譯成俗話,在行人歇腳的大榕樹下,有時先表演魔術,有時用留聲機播放唱片,有時教牧童唱民歌,吸引了很多來往農民,然后再將革命道理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告訴農民。

六人農會銅像

在走進鄉間宣傳革命一個月之后,終於有5個人願意與彭湃並肩作戰,“六人農會”成立了,這也是中共農會的雛形。彭湃對此興奮不已,在當天的日記裡寫道:“成功快到了!”在彭湃和農會的努力下,來聽宣講的農民越來越多,彭湃用深入淺出、句句在理的分析,不厭其煩地開導教育還在徘徊觀望的農民:“我們加入農會,即是聯合的過河,手握手的進行,如一個跌下河去,就手握手地接起來,所以農會是互助扶助,親如兄弟的機關。”1922年10月,赤山約農會成立,這是一個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團結、教育和組織農民的新型農民組織。

棄富庶身家如蔽履

“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去奮斗”

彭湃的戰友李勞工曾憶述他第一次見彭湃,問:“你們辦這個農會是不是本著馬克思主義?”彭湃表示他信仰馬克思主義,同時強調:“要之,我們不是叫農民來曲就主義,我們是釆取一種主義去幫助農民。”

彭湃在開展農運的時候,辦了一間農民醫藥房,凡是農會會員就診免費,憑會員証買藥僅收一半藥費

彭湃越深入農民,他與他的地主家庭之間的溝壑就越深,他的大哥因此向他提出分家。彭湃則將自己分家所得的田契,親自送給佃戶,佃戶們不敢要,彭湃便把他們召集到距自家大宅百米開外的廣場上,當眾燒毀了田契,並告訴他們:“耕者有其田才公平,從此一升一谷不必擔還給我。”台下成百上千的農民沸騰了,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烈焰,還有對眼前這位與自己富庶出身相向而馳的彭湃的信任。彭湃還地給農民,讓耕者有其田,卻將自己變成一個無產者,決絕地開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農村變革結合的偉大實踐。

(摘編自《彭湃畫傳》,趙菲著)

精彩搶先看之二

楊殷︱用生命捍衛信仰的俠骨少年

楊殷(1892—1929),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民主革命活動。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黨的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和情報保衛工作的重要開拓者之一,黨的六大后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常委、常委,中央軍事部部長。1929年1月起,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主任兼中共江蘇省委軍事部長。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賣被捕,30日犧牲於龍華,年僅37歲。

「一」翠亨村裡走出的俠骨少年

1892年仲夏,楊殷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一個富裕家庭,雖出身富貴,但楊殷卻沒有一般富家子弟的紈绔之氣,而是擁有一顆俠義心腸。

民國年間編修的翠亨《楊氏家譜》中關於楊殷及其妻子、兒女的記載

他的俠義之心,一方面,來自他從小的習武生涯。1899年,7歲的楊殷被送入私塾念書,同時,開始跟隨拳師學習武術。為了習武,楊殷先后被送到相鄰的山門村等地拜師學藝。據說,楊殷在廣州念書時,還曾在“寶芝林”學過拳法。自小開始的習武生涯讓楊殷學到了習武之人匡扶正義、不恃強凌弱的俠士風骨。另一方面,與他生活的翠亨村有關。楊殷所在的翠亨村,雖然村民人數不多,但近代以來人才輩出,如“翠亨四杰”,指的就是孫中山(楊殷鄰居)、陸皓東(楊殷鄰居)、楊鶴齡(楊殷堂叔)、楊心如(楊殷堂兄),四人年齡相差不大,感情深厚,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后,他們多方奔走,積極協助,1895年,陸皓東因起義事泄被捕,壯烈犧牲,被孫中山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陸皓東的事跡在翠亨村中廣為流傳,楊殷更是自小就從堂叔和堂兄那裡知道了孫中山所從事的革命事業和陸皓東為革命而獻身的故事。

上排(自左至右):孫中山 陸皓東

下排(自左至右):楊鶴齡 楊心如

自小習武,楊殷對習武之人的匡扶正義、鋤強扶弱之心深有體會!國家多難,左鄰右舍和家中至親拋頭顱、洒熱血,均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忙!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楊殷,促使他一步一步成長為濟天下的俠骨少年。

「二」大元帥府的“師爺”

受堂叔和堂兄影響,楊殷一直對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運動崇拜不已,他在香港和廣州讀書期間,經常幫助堂叔楊鶴齡傳遞情報,在堂叔和堂兄推薦下,楊殷與孫中山的大哥孫眉也多有接觸,他協助孫眉運送武器、聯絡革命黨人,深得孫眉信任。1911年,19歲的楊殷經孫眉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實現了其追隨孫中山革命的願望。由此,楊殷離開學校,投身革命運動。

楊殷與同學合影(右一為楊殷)

他在粵、港、澳等地參加同盟會南方支部的工作,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傾盡全力。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后,他積極投身於反袁斗爭中。1914年,楊殷在上海刺殺袁世凱心腹、“宋教仁遇刺案”的幫凶鄭汝成,將鄭炸傷,給革命黨人出了一口惡氣,楊殷由此在革命黨人中名聲大噪。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並被選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孫中山深知楊殷的人品和才能,他任命楊殷為大元帥府參軍處副官兼其侍衛副官。接受任務后,楊殷盡心盡力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安全,在參軍處,楊殷還多次直接向孫中山獻計獻策,建議發展革命軍隊、加強警衛力量,他的意見得到孫中山的認可和贊許。由於他足智多謀,革命黨人和市民群眾都尊稱他為大元帥府的“師爺”。

1921年2月18日,楊殷參與了孫中山與翠亨同鄉在廣州大元帥府舉行的懇親活動,並合影留念(后排左二為楊殷)

然而,隨著護法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孫中山的北伐計劃成為泡影,西南軍閥排斥孫中山,分裂護法軍政府,逼迫孫中山離職。1918年5月21日,孫中山乘船離開廣州,護法戰爭宣告失敗。在護送孫中山離粵赴滬后,楊殷也離開了參軍處。此后,楊殷雖然不在孫中山身邊工作,但二人一直保持聯系。

「三」尋找新的革命道路

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看到孫中山一次次功敗垂成、壯志難酬,楊殷也陷入了迷茫,同時,國民黨內的派系爭斗、貪污腐敗也更讓他心生涼意。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何在?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工作之余,楊殷時刻關注著國內外動態。俄國十月革命后,更多的中國人開始談論社會主義,在廣東出現了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報刊,楊殷逐漸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思想,這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國資產階級發動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正在陷入絕境,中國也隻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有希望!

楊殷

正當楊殷在苦苦尋找新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組織時,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已將他納入考察范圍。廣東支部的黨員楊章甫、梁復燃皆為楊殷好友,只是迫於復雜的斗爭形勢而不得不隱瞞身份。在得知中央要求各地積極發展黨員后,二人不約而同推薦了楊殷。經過嚴格的考察,廣東黨支部對楊殷的革命經歷、政治覺悟、綜合能力都有了深入了解,支部負責人譚平山表示,楊殷有一定的革命覺悟,可以吸收入黨!1922年秋,由楊章甫、梁復燃作為入黨介紹人,譚平山為監督人,楊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年底,楊殷被派往蘇俄參觀學習。

省港大罷工的工人糾察隊在珠江上巡邏

1923年年初,楊殷從莫斯科回國后,根據黨組織安排回到廣州從事工人運動,他在石井兵工廠跟工人一起勞動,組織了第一個“工人十人團”,培養了一批工人骨干。在1925年爆發的“省港大罷工”中,楊殷既要負責解決工人往來的交通和經費問題,還要負責大罷工期間的保衛工作,防止有人趁機鬧事嫁禍工人。此外,他還注意傾聽工人心聲,建議罷工委員會及時改變斗爭策略,隻抵制英帝國主義的貨物,讓其他各國的船隻正常開進黃埔港,策略的改變,有效地瓦解了帝國主義的聯合戰線,為罷工減輕了外部壓力。雖然因為斗爭需要,他沒有擔任這次罷工的公開領導職務,但是黨中央對他的貢獻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稱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廣東省港大罷工的領導者”。

(摘編自《楊殷畫傳》,左大鵬 柏婷著)

(來源:黨史鏡報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