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歷史觀學習黨的百年歷史

作者:茅文婷    發布時間:2021-09-01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這裡說的大歷史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以此來分析、研究黨的百年歷史,是學習黨史不可或缺的正確觀點態度。

要認識到黨的百年歷史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完整事業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是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根據形勢、任務等的具體變化,黨的歷史在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主要內容,比如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奮進新時代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黨的歷史的階段性特點。同時,這一百年又是貫通起來的,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指導思想上看,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雖然這些理論成果的具體形態有區別,但都是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從初心宗旨上看,一百年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來沒有改變過。從奮斗目標上看,從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到“四個現代化”歷史任務和“兩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構想,到“三步走”發展戰略再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遇到過困難和挫折,但從未動搖實現目標的決心和意志。由此,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應該有這樣一種宏觀把握和整體關照。一些錯誤觀點的產生,就是因為把一脈相承的歷史割裂、對立起來。比如關於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認識,有人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而把改革開放前的歷史說得一無是處,也有人把改革開放前的一些條條框框套用到改革開放后,認為改革開放是對社會主義的背離。澄清謬誤的要點之一,就是要准確把握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內在的整體性和延續性。從本質上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離開了對這一點的把握,很容易走入誤區。這也說明了以大歷史觀全面、准確、完整理解黨的百年歷史的重要性。

要以縱向的“長時段”和橫向的“寬視角”來認識百年黨史

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思政課教師的歷史視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要有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奮斗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發展史,要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這段論述就是從方法論的角度講了如何從“長時段”和“寬視角”認識問題。在學習黨史時,我們也要學會將需要研究的問題放到5000多年、500多年、170多年、100年等大跨度的時間中,放到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乃至人類文明史的全球視野中,進行縱橫比較,以更加准確地定位歷史坐標,更好地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更深刻地把握歷史事實之間的內部聯系。

毛澤東同志也講過以“古今中外法”學習黨史。“古今”是歷史的發展,“中外”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他舉例說:“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現在有很多東西直接聯系到那時候,比如反對黨八股,如不聯系‘五四’時反對老八股、老教條、孔夫子的教條、文言文,恐怕就不能把問題弄清楚。”他還強調要重視中外歷史,“坐在中國的身上研究世界的東西”。這也是大歷史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對黨的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等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論述。回顧古田會議時,他說,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過頭來看,古田會議奠基的我軍政治工作對我軍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時,他強調,“這個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這就更加凸顯抗日戰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評價改革開放時,他大開大合,“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紀念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時,他從歷史發展和世界潮流出發,評價他們“都是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時勢中產生的偉大人物”“都是走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偉大人物”。總結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歷史貢獻時,他放眼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和500多年社會主義發展史,強調我們的勝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五百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更是通篇貫穿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立足中國、關照世界。這些都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既發人深省,又有很強的說服力。

要探究歷史規律和發展大勢,科學指導實踐,貫通歷史、現實、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這是一種把歷史、現實、未來打通的大歷史觀。連接這三者間的一個重要媒介是規律。從歷史發展中總結經驗,把經驗上升到規律層面,再用規律指導實踐,創造理想中的未來。我們以大歷史觀學習黨的百年歷史,要學會總結經驗,探究規律,把學習歷史同研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結合起來,同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結合起來,更好地順應規律、把握大勢、奮發有為。

在一百年的艱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以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思考和把握,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事業推向前進。“三個一以貫之”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所得出的規律性認識。他從改革開放史、新中國史、百年黨史、中國近代史、中華文明史的發展歷程中,從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和世界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及政黨演變的教訓中,從當前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需要中得出結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這對於我們今天在亂雲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糖衣炮彈面前永葆政治本色,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的興起,是當時的世界大勢。我們黨從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走在了時代前列。但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正是因為對這一歷史規律和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同時,始終保持戰略清醒。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同志說:“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改革開放行進到關鍵時期,鄧小平同志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告訴世界:“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一百年來,我們就是這樣錨定奮斗目標,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千年計,我們還將堅定理想信念,風雨無阻,勇敢前行。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大歷史觀指導下的歷史自覺,也是我們學習百年黨史應該給予深刻理解,並在實際工作中努力踐行的。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