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練膽提氣向強心增智拓展
——緊貼使命任務培育戰斗精神系列談①
勇者無懼,血性無敵。
險中練膽、抗中增智、擾中強心……近日,空軍某部召開培育戰斗精神研討交流會。會上,一個個緊貼使命任務、彰顯時代特色的練膽礪心高招,與實戰化飛行訓練同時進行,展現出“空中拼刺刀”精神的新風採。
戰爭是軍事實力的對抗,也是軍心士氣的較量。戰斗精神,是軍人信念、情感、意志、作風的集中體現,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是軍事實踐中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人的決定作用的關鍵。兵法雲:“氣為兵神,勇為兵本”“合軍聚眾,務在激氣”“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這裡的“氣”,指的就是戰斗精神。如果說物質因素決定著戰爭勝負的可能性,那麼精神因素就是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的決定性因素,戰場上最后的勝利往往屬於具有更為強大精神力量的一方。
我軍歷來具有戰斗精神優勢,以敢打硬拼聞名於世。“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於樹昌,“為了新中國前進”的董存瑞,“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王建川……硝煙漫征程,血染軍旗紅。回望我軍輝煌戰史,面對如山軍令,多少先烈即使犧牲,也要化身成釘﹔面對強大敵人,多少英雄縱然倒下,也要化身成嶺。赤子其心,鋼鐵其身。戰爭年代,我軍將士用戰斗精神上演的一幕幕戰爭活劇、創造的一個個英雄壯舉,反復印証著克勞塞維茨的那句名言——“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貴重的金屬,才是真正的鋒利刀刃”。
今天,山河無恙、家國安寧,但中國軍人體內的血性膽氣從未改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戰斗力標准大討論的思想洗禮、重大演訓活動的血火錘煉、訓風演風考風的全面整治,全軍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血性膽魄進一步激發。“反導尖兵”陳德明誓言“中國人必須擁有自己的反導系統”,鉚在荒涼大漠鑄盾天疆﹔艦載機飛行員張超視飛行事業為使命所系、價值所在,把29歲的青春獻給了海天“飛鯊”……新時代革命軍人用生命踐行使命,用血性彰顯黨性,再次展現出一往無前、舍我其誰的鐵血豪情。
然而,也應該看到,“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一些官兵身上出現了“驕嬌”二氣。有人說,軍人的血就應該比常人有更高一些的溫度。新時代的革命軍人,雖身處和平環境,但絕不能“醉太平”。新時代培育戰斗精神,必須把准打贏現代戰爭內在要求,大力弘揚敢打必勝的精神品質,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義的昂揚斗志。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我軍面對的是以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戰爭,在戰斗力諸要素中,信息、科技、裝備的比重越來越大。未來戰場上,也許我們想跟敵人地面拼刺刀,但在“無人化”凸顯的時代,我們很難跟敵人面對面“厮殺”﹔也許我們想跟敵人“空中拼刺刀”,但在科技至上的現代空戰中,我們更應立足超視距打敗敵人。還有,網絡陣地的斗法、電磁空間的博弈、認知領域的較量,都要求我們不僅有更多的“氣”,還要有強大的“心”、智慧的“腦”。
新的戰爭和斗爭特點告訴我們,軍人的戰斗精神不僅體現在敢打敢沖、不懼生死上,也體現在智勇雙全、科學高效上。因此,在戰斗精神培育中,必須豐富時代內涵,由練膽提氣向強心增智拓展。隻有既用“鋼”積蓄“氣”的力量,更用“氣”彰顯“鋼”的威力,既保持革命加拼命的無畏勇氣,又涵養心勝加智勝的科學精神,才能始終保持精神上的強大,在關鍵時刻一招制敵、一“鍵”封喉。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聚焦重點,事半功倍。新時代培育戰斗精神,必須認清時代特點,突出戰斗特質,區分對象要求,把忠誠堅定、英勇無畏、堅韌頑強、團結協作、機敏嚴謹作為核心內容,全面鍛造當代革命軍人的精氣神。
血性不是天性,膽魄需要錘煉。軍人的戰斗精神,彰顯在戰時,培育在平時。全軍各級隻要緊緊圍繞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干什麼、練兵為什麼等根本性問題,綜合施策,加強淬煉,戰斗精神這一“精神利刃”就一定會在新時代更加耀眼、更加鋒利。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