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抗戰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湯濤    發布時間:2021-09-1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6周年。在那個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面對極其野蠻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這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斗爭中,中國人民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對這一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有過多次深刻闡述。2014年9月3日,他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明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此后,他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等重要場合多次論及抗戰精神,強調“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斗爭,善於創造,鍥而不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指明了方向。

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抗戰爆發后,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辟廣大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紛紛團結起來,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以血肉之軀筑成共御外敵的堅固長城,匯聚起氣勢磅礡的偉大力量。無數熱血男兒,別妻離子奔赴戰場﹔無數愛國婦女,巾幗不讓須眉,“甘將熱血沃中華”。據1940年統計,當時僅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就有200余萬婦女參加自衛軍和民兵,參與承擔起放哨巡邏、掩護群眾,直至直接對敵作戰等各項艱巨任務。國難當前,甚至連小學生都紛紛行動起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當時的一篇報紙社評這樣寫道:“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 這些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決定國家民族前途的偉大斗爭中,共同譜寫出一部勠力同心、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今天,我們正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力邁進,每一名中華兒女都需要積極投身其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傳承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從來不乏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赴湯蹈火、舍生取義的仁人志士。在血與火的抗日戰爭中,無數抗戰英雄挺身而出,為民族獨立和自由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1941年8月,偽軍包圍冀中獻縣東辛庄,抓走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的母親。他們對馬母威逼利誘、百般折磨,強迫她給兒子寫勸降書。但這位英雄母親大義凜然,嚴詞痛斥道:“我是中國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最終絕食七日,壯烈犧牲。消息傳出,抗日軍民深感悲憤,也對馬母英勇不屈的精神萬分感佩。朱德等同志專門致電冀中軍區贊道:“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回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絕不滅亡最具體的例証。”當時,千千萬萬的中國抗日英烈,無不表現出這種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犧牲一切之精神。他們的英名事跡,在世界范圍內也引起廣泛欽敬。1942年2月,丘吉爾如此感嘆道:中國人民獨立與可憎之日本侵略者作戰四年半之久而使侵略者仍彷徨於戰場之上,顯示出了“中國人民之奇異實力”!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必須勇於擔當、甘於奉獻,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敢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

賡續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來具有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在異常慘烈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始終無所畏懼,奮戰到底,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1940年,楊靖宇在濛江西南保安村三道崴子陷入日偽軍的重重包圍。此時,冰天雪地中孤身與敵周旋五晝夜的他,早已極度虛弱。但是,面對強敵,他激戰至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后,殘暴的敵人砍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發現胃裡竟沒有一顆糧食!這種英勇頑強、百戰不屈的英雄氣概,令日本侵略者大為震驚。在對日斗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1940年,抗日英雄董天知不顧眾寡懸殊,率部對敵展開激戰,直至全部壯烈犧牲。1943年, 29歲的抗日戰士孫曉梅不幸落入敵手,面對嚴刑拷打, 她歷數日本侵略者罪行,最終英勇就義。這些抗日英烈表現出的英勇無畏、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驚天地、泣鬼神。今天,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敢於斗爭,善於斗爭,銳意進取,接續奮斗!

堅定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較量。在這場空前壯闊的偉大斗爭中,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斗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高度。這種頑強意志和必勝信念,來自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來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來自誓死不做亡國奴的錚錚誓言,來自對國內外形勢和敵我實力對比的科學分析和准確判斷。1938年五六月間,面對“亡國論”“速勝論”錯誤觀點,毛澤東在《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中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深刻揭示了中國經過持久抗戰、最后奪取勝利的客觀根據,極大振奮中國人民的抗日信心,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正如有人所感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依據,詳細地制定了怎樣對一個起初較強大的侵略者進行持久的人民戰爭的理論。全民族抗戰爆發時,日本侵略者曾一度揚言,中國事變隻需要一個月時間即可解決,妄稱“中國如同兒童所弄之輕氣球,不值一擊”。但他們最終發現,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英雄的中華兒女都始終堅信“最后勝利屬於中國”,更加凝聚起對侵略者抗擊到底的空前斗志。而正是憑借這種必勝信念和頑強斗志,中華民族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今天,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必須時刻秉持必勝信念,奮勇搏擊,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直至取得勝利!

不知不覺,抗日戰爭已經過去76年了。但無論時光如何飛逝,偉大的抗戰精神卻將永遠伴隨並鼓舞著我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抗戰精神正是這一精神譜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抗戰勝利為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讓我們在偉大抗戰精神激勵下,繼續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2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