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莒南縣:瞄准“三新”發力 深挖紅色“富礦”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0-26   
分享到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山東省莒南縣是一方紅色的熱土,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四個一類革命老區之一,紅色資源豐富。莒南縣委黨史研究中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富礦”,用好新媒體、打造新陣地、挖掘新資源,聚焦“三新”精准發力,讓紅色基因“活起來、立起來、留下來”,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弘揚沂蒙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用好新媒體,讓黨史故事“活起來”

莒南縣充分利用影視劇、紀錄片、專題片等新媒體形式,再現當年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一是拍攝紀錄片深度還原。莒南縣委黨史研究中心成立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挖掘、整理小組,主創拍攝了一系列紅色題材紀錄片。聯合攝制組採訪拍攝行程近萬裡,以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紀實手法,結合大量珍貴的史料和歷史鏡頭,先后完成了《羅生特在莒南》《人民英雄曹玉海》《國共合作抗日的典范——王庄子戰斗》《好例是怎樣煉成的——毛主席對莒南三個批示典型與鄉村振興》四部紀錄片。其中,《羅生特在莒南》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黨史史志成果獎,《人民英雄曹玉海》被評為沂蒙文藝獎視頻類二等獎。二是加大文藝創作精神升華。加大紅色歷史題材方面的文學作品、攝影作品、文藝作品的創作力度。先后邀請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徐錦庚和著名作家鐵流等到莒南紅色遺跡採風。鐵流的報告文學《一個村庄的抗戰血書》被改編成電影《淵子崖保衛戰》,在全國院線發行,在CCTV—6頻道播出,榮獲山東省“五個一”精神文明獎、山東省優秀史志成果獎。三是拍攝大型史志立體呈現。拍攝了《中國影像方志·山東卷·莒南篇》,2020年6月11日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正式播出。該集分為地名記、文化記、家風記、紅色記、工藝記、當代記6個模塊,以史志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莒南特色,擴大了莒南的影響力。

打造新陣地,讓紅色文化“立起來”

莒南縣積極推進特色展館建設,打造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新陣地。一是建設紅色展館,打造立體“教科書”。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主題,建設了曹玉海紀念館、馬棚官庄三館(劉知俠暨《鐵道游擊隊》原創地紀念館、山東抗日根據地宣傳文教工作展館、馬棚官庄村史館)﹔指導建設了以當代革命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甲子山醫院紀念館、南甘霖村戰郵紀念館,以知青歲月為主題的坊前鎮知青館,極大地促進了轄區內紅色文化的宣傳與利用,打造了獨特的“莒南模式”。其中“曹玉海事跡挖掘整理及紀念館建設”被評為省優秀地情研究成果獎。二是建設村史館,打造鄉村“宣講站”。村史館承載著一個村的歷史和文化,是村民群眾的精神家園。莒南縣先后指導建設了石泉湖村史館、馬棚官庄村史館、高榆村史館、虎園村史館、鬐山村史館等紅色村史館。紅色村史展館的建設在留住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方面進行了全新的探索,通過復原舊址、集中展示老物件,給觀眾一種代入式體驗,為鄉村文化振興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紅色”。

挖掘新資源,讓紅色記憶“留下來”

莒南縣通過多種渠道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讓紅色故事廣為流傳,不僅把歷史“留”下來,為黨史研究提供一手資料,更為新時代紅色教育提供鮮活資料與生動素材。一是通過口述挖掘。莒南縣委黨史研究中心在全縣開展征集、整理老紅軍、抗戰老戰士口述史料工作。先后赴蘇州、杭州、嘉興等地,對主繼先、陳玉山、王文烈、滕貴齋等莒南籍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南下干部進行採訪和資料挖掘。在本地實地採訪了30余位老八路、老革命、老模范、老干部,並進行全程採訪整理錄影留存。認真梳理出10余份健在的老戰士抗戰資料,並結合黨史宣講活動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二是通過書籍挖掘。結合建黨、建軍、建縣等重要時間節點,相繼編寫了《紅色莒南》《烽火歲月》《抗日烽火》《南下干部》《莒南革命老區發展史》等具有較大歷史價值的黨史資料。以文字記述、圖說、口述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莒南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莒南人民前仆后繼、拼搏奮進的光輝歷程和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取得的光輝業績。三是通過年鑒挖掘。在《莒南年鑒》編輯過程中,特設“歷史回憶”欄目,收錄有價值的每年新發掘、新整理、新著作的歷史史料文章,讓“現在有‘新’內容,過去有‘新’回憶”。《莒南年鑒2017》獲第五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縣區級綜合年鑒二等獎,《莒南年鑒2019》獲全省優秀年鑒一等獎。

(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