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思想歷程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原標題:百年思想歷程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作者:顧海良    發布時間:2021-11-05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百年政治智慧·思想專論

百年歷史鑄就的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輝煌,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守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實現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結晶。

回溯中國共產黨百年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百年歷史鑄就的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輝煌,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守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實現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結晶。

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是以深刻的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為基礎和前提的。

歷史自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就已萌生。1919年,青年毛澤東就提出:“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我敢說一怪話,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毛澤東以深厚歷史情懷表達的對中華民族“改革”的歷史期盼和對中華民族“光明”未來的歷史擔當,后來貫通於中國共產黨思想發展的全過程,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自覺的核心要義。

歷史自覺深化了對理論自覺的感悟。毛澤東在1920年寫道:“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於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立足於對中國“這地盤內的情形”的“研究”,成為黨的理論自覺的基點。李大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不久就提出,“由於俄國與中國的國情完全不同,不管外間怎樣宣傳,我國的改造惟有靠我們自身的力量來完成”,“歷史是整個的、有生命的、進步的東西,不是固定的、死的東西”,“我們研究歷史的任務是:一、整理事實,尋找它的真確的証據。二、理解事實,尋出它的進步的真理”。李大釗對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內在聯系的深湛闡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瞿秋白在1923年也根據自己在俄國新經濟政策時期的所見所聞,根據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研究,提出“各國各有其特殊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的問題。他認為:“社會主義隻能建筑在現存的實有的基礎上,所以將來會發現各種不同的社會主義形式,或者可以說是那各種不同的資本主義之繼續變革。”各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必有“種種‘社會主義生產’之不同形式”,也“必暫呈互異的社會主義,——各國各有其特殊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覺和理論自覺,集中體現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探尋中國自己的社會革命和發展道路,彰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意蘊

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的輝煌,不僅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的實際,而且還把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新思想,升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的內涵,實現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這裡講的“理論創新”,一是指繼承性創新,突出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性發展和創新,也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過程﹔二是指集成性創新,其中包括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資源、世界各種先進的或有價值的思想資源的綜合性的、交融性的理論創新,也是對人類文明進步中各種思想文化資源的借鑒和吸收意義上的理論創新。集成性創新也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轉化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沃土。1938年,毛澤東就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這體現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沃土和形態特征的深刻理解。

這裡講的“理論創造”,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新的理論闡釋,如1978年鄧小平在闡釋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時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就說過: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馬克思的這一思想成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主義本質等理論創造的思想源頭。二是完全以中國的具體實際或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現實為根據,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的獨特的國情及其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獨特的實踐為根據,在獨特的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中實現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就是中國共產黨作出的最偉大的理論創造。

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開拓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輝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首先體現為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毛澤東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毛澤東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性的創造”,在本質上就是“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毛澤東思想中蘊含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要義,主要在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解決了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重大問題,如深刻分析了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經過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和動力問題,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戰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重大問題,把黨建設成為用科學理論和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同人民群眾有著血肉聯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創造性地解決了締造一個在黨的絕對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的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重大問題,建成一支具有一往無前精神、能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軍隊﹔創造性地解決了團結全民族最大多數人共同奮斗的革命統一戰線的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重大問題,為黨和人民事業凝聚了一支最廣大的同盟軍﹔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正確的戰略策略,及時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一道道極為復雜的難題,始終激揚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依據中國獨特的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的過渡時期理論﹔開辟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包括社會主義矛盾學說、綜合平衡和統籌兼顧、國民經濟體系結構、實現四個現代化、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等在內的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新時期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躍升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鄧小平理論提出了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黨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為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二大以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相繼提出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一國兩制”等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創新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內涵、體制特征和運行機制等作出精辟的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的系統科學理論,實現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概念,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回顧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百年輝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新時代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升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時代課題,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從多方面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由各部分有機聯系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由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組成。在科學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一系列“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中,賦予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回顧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中的輝煌成就,可以看到,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包含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化中國”,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的具體實際,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即毛澤東所指出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另一方面是“中國化”,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實際中形成的思想,上升為馬克思主義的新的內涵、新的思想,升華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理論和新形式,如同毛澤東所指出的:“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化中國”和“中國化”這兩個方面及其相互結合,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過程。這兩個方面,前者以理論運用於實踐為過程特征,后者則以實踐上升到理論為過程特征﹔前者呈現為理論指導和運用的過程,后者彰顯為理論概括和升華的過程,也就是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化中國”與“中國化”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推進,螺旋式上升,呈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輝煌中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

(作者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