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年輕一代講好黨史故事

作者:任 超    發布時間:2021-11-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5集紀錄片《紅色密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該片以一系列極具代表意義的檔案為切入點,聚焦大時代背景下檔案背后的真實故事,通過尋訪者、親歷者、見証者、知情者的視角,撥開層層迷霧,系統展示了從中國共產黨建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28年的光輝歷程,還原了那些崢嶸歲月和傳奇故事,以檔案實証、探求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密碼。

再現歷史細節

制作團隊的足跡遍及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0余處檔案館、紀念館以及紅色地標,對數千份檔案資料進行了收集拍攝、深入挖掘和比照分析。在片中亮相的檔案資料,不僅包括中國共產黨多次重要會議的決議、發言稿、電報等,還包括革命先烈的書信、日記以及當時的報刊、錄音、影像等。其中有48份珍貴檔案資料首次向媒體公開,例如毛澤東撰寫的1927年8月9日參加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的發言原稿。這些檔案,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真實記錄。

片中的機密檔案,清晰呈現了書寫者的細膩筆觸,還原了歷史細節。比如通過中央檔案館保存的一封封密電,觀眾能了解很多戰斗的全過程。從《1948年12月林彪 羅榮桓 劉亞樓向軍委的請示》可以看出我前線部隊對張家口之敵的制勝策略﹔隨后的《毛澤東修改的新華社新聞稿:收復張家口全殲逃敵》則印証了張家口戰斗的勝利,也透露出這次勝利對平津戰役的重要意義:這場戰斗用時兩天,殲敵5.4萬人,切斷了敵軍西線的退路,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

故事引人入勝

制作團隊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向年輕一代講好黨史故事。主創打破了理論文獻類紀錄片慣有的模式,運用懸念敘事的手段開展多個時空維度的敘事。檔案研究者、親歷者來到檔案記錄的事件現場,通過檔案中的線索尋找檔案記錄的人物,講解其中的事件,在時空交錯、今昔對比中,層層抽絲剝繭,秘密豁然打開,革命先烈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也為紅色檔案的價值提供了現實注腳。

例如為挖掘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組織提供給解放軍的《上海概況》背后的故事,攝制組重點採訪了對該檔案資料的形成作出過重要貢獻的3位老人,重走了當年他們收集檔案資料的路線,逐步勾勒出當年上海“第二條戰線”上的進步青年們艱辛、危險但又英勇無畏的工作圖景。依托這樣的方式,《紅色密檔》在努力呈現層次鮮明的理論框架的同時,也貫穿了有血有肉的故事,使宏觀的家國歷史與微觀的個體命運交融,塵封的檔案與現實的故事交織,扣人心弦。

觀眾深切共鳴

《紅色密檔》在央視播出后,在線上線下都受到了熱烈關注。微博平台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超過2.4億次。微信公眾號“CCTV紀錄”發布的《50多封穿越戰火的家書,從解放戰爭寫到抗美援朝……》等,閱讀量達到了10萬+。

這是廣大觀眾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深切共鳴。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頻。《紅色密檔》通過檔案資料走近革命先輩,與歷史對話,讓觀眾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

(作者系紀錄片《紅色密檔》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