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共產主義理想,創造一個新社會

——《共產黨宣言》最早中譯本

原標題:按照共產主義理想,創造一個新社會——《共產黨宣言》最早中譯本
作者: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發布時間:2021-11-19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共產黨宣言》(紅)

《共產黨宣言》(藍)

《共產黨宣言》(內頁)

《國民》

《每周評論》

《每周評論》

《社會主義研究》

《新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於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世界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后,迅速向全世界傳播。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由陳望道翻譯成中文,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印行。如今,它靜靜地展示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向世人述說著它和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間的百年往事。
  清末民初,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已經零星地介紹到國內。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李大釗、李漢俊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都引用或介紹過《共產黨宣言》。《每周評論》《新青年》《國民》《新潮》等刊物,也開始登載《共產黨宣言》的摘譯。馬克思主義的大潮在中華大地上滾滾而來,零星、片段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知識界的需要。
  1920年初,上海《星期評論》社邀請陳望道試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1891年出生在浙江省義烏縣分水塘村,1915年初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陳望道結識了日本早期著名的社會主義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19年6月,陳望道啟程回國,8月任教於浙江第一師范學校。1919年11月,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學生施存統在《浙江新潮》第2號發表《非孝》,引發浙江“一師風潮”,陳望道堅定反對浙江省教育廳查辦學生、教師和校長的決定。
  1920年4月初,在浙江“一師風潮”結束后,陳望道辭去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的教職,開始翻譯《共產黨宣言》。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了日本《社會主義研究》創刊號,其封面為紅色,印有1888年《共產黨宣言》英文版序言內的著名論斷:“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隻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登載的主要篇目有《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傳》《恩格斯傳》﹔出版時間為1906年3月15日。研究表明,這是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所依據的主要底本。
  陳望道的翻譯工作是在分水塘村自家的柴屋裡進行的。4月下旬,全部譯稿完成。陳望道后來講,費了平常譯書五倍的功夫,才把全文譯了出來。按照原計劃,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在《星期評論》分期刊登。但是,1920年6月6日,《星期評論》因當局禁止停刊,《共產黨宣言》中譯本隻能另擇出版機構。為使《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盡早面世,陳獨秀決定將其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的一種,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發行。6月底,李漢俊和陳獨秀分別校對了陳望道的譯稿。8月初,《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初版印行1000冊。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的1920年8月版的《共產黨宣言》(紅本),收藏於國家圖書館,1975年1月由陳望道本人鑒定為《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該書56頁,32 開,豎排平裝,用5號鉛字排印,報紙印造。封面紅印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書寫“馬格斯”三字﹔由於疏漏,封面書名被錯印為“共黨產宣言”。在封面上用小字標注“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字樣,下面標注“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陳望道譯”等字樣。該書封面右側署有毛筆題字:“興民中學圖書館惠存羅易乾贈十、八、十三。”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初版發行之后,很快銷售一空。為了滿足讀者需求,同時也為了糾正初版本書名將“共產黨”印成“共黨產”的錯誤,9月《共產黨宣言》再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的1920年9月版的《共產黨宣言》(藍本),再版本除了將書名更正為《共產黨宣言》、封面為藍印馬克思半身肖像以及更改出版時間外,其余均與初版本相同。到1926年5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已經再版17次。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譯本,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推動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陳獨秀等人為出版《共產黨宣言》做最后准備之時,毛澤東由北京來到上海。除去《共產黨宣言》,陳獨秀准備同時出版惲代英翻譯的《階級斗爭》、李季翻譯的《社會主義史》、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入門》。1936年毛澤東同斯諾講:“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毛澤東又強調:“記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
  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通過閱讀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終身信仰。劉少奇回憶說:“那時我還沒有參加共產黨,我在考慮入不入黨的問題。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共產黨是干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准不准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准備獻身於黨的事業。”鄧小平是在巴黎勤工儉學期間接觸到《共產黨宣言》的。正是由於受到了《共產黨宣言》的熏陶,他選擇了加入共產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他深情地說:我的入門老師就是《共產黨宣言》。彭德懷對斯諾講:以前我只是對社會不滿,看不到有什麼進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觀,開始懷著社會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進行理論創新的源泉。1939年底,毛澤東曾經對人講:“《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1942年11月,毛澤東在西北局高干會議上指出:高級干部要准備讀書,從《共產黨宣言》讀起。1945年,他在黨的七大上,特別提出要讀五本馬列著作,為首的即是《共產黨宣言》。1949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刻,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將《共產黨宣言》作為干部必讀的十二本馬列著作之一。
  周恩來對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有深厚的感情。周恩來1949年出席第一次文代會時,特地對陳望道說:“我們都是你教育出來的。”1975年1月,重病在身的周恩來向年逾八旬的陳望道詢問,《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首印本是否找到?還說:這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的誕生,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開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書寫了中華民族由沉淪到奮起、由獨立到富強的壯麗篇章。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以自己的壯舉,進一步証明《共產黨宣言》闡釋的基本原理的科學性、真理性和預見性。
  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今天,《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譯本靜靜地陳列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展櫃裡,講述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訴說著中華民族百年的光榮和夢想。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