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明確,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1-23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航拍北京大興機場。趙瑞攝/光明圖片

16年間,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圖為余村景色。吳建勛攝/光明圖片

動車組列車駛離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新華社發

【聚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④·專家答問】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科學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的基礎上,用“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進行了進一步概括,這是《決議》的突出亮點和重大貢獻。聚焦於此,我們約請專家分析闡釋,並請各領域代表結合親歷講述認識。

本期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張樹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孫曉莉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教授 胡長栓

1.既一脈相承 又與時俱進

記者:《決議》用“十個明確”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對比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此次表述有哪些變化?

孫曉莉:總體上看,既有一脈相承的“不變”,也有與時俱進的“變”。

“不變”主要體現在:無論是“八個明確”還是“十個明確”,都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概括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主體內容都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總目標、發展方式、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

“變”主要體現在:

從順序上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第八個明確,即“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政治保証,在《決議》中被擺到第一個,《決議》重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性質規定,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講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從內容上看,《決議》新增了“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並將其放在第七個,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寶貴智慧和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同時,在講清楚理論內涵的基礎上,《決議》又進一步指明了實踐意蘊。比如,在第一個明確裡,與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第八個明確相比,增加了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理論內涵與實踐意蘊緊密結合。

從結構上看,《決議》中的第一個明確講“中國共產黨領導”,第十個明確講“全面從嚴治黨”,首尾呼應,並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中的“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自我革命”形成呼應。

胡長栓:從“八個明確”到“十個明確”,既有表述上的重大創新,又有順序上的重要調整,深刻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不斷深入的科學把握和深邃思考,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具有的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特征、與時俱進的可貴品性、實踐中發展的理論本質。

張樹華:“十個明確”內容和排序上的變化,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作出的准確識變和科學應變,更加系統、科學、全面、准確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和核心要義。

“變”與“不變”體現著守正與創新的統一、黨的理論連續性與創新性的統一,表明我們充分認清了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一如既往地把握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變”的本質,矢志不渝地堅守著中國共產黨人“不能變”的初心和使命。

2.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記者:“十個明確”中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表述,請擇要進行分析。

張樹華:第九個明確強調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中第七項內容的豐富和發展,新增了“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的表述,更加清晰、全面、准確,既著重強調了外交工作為國內大局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服務保障功能,又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追求明確了價值指引,有效連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

孫曉莉:第二個明確裡新增的“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值得關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任務,又是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法。

從任務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主要是要解決好人與環境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問題。這在《決議》中都有相應體現。

從方法角度看,因為歷史與現實條件的自身獨特性,中國的現代化隻能而且必須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此外,第三個明確裡新增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寬了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既包括經濟層面的要求,也包括政治層面的要求。原有“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表述,被進一步概括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體現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朝著共同富裕邁進的努力方向和評價標准等。

胡長栓:《決議》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第八個明確一分為二,把黨的領導置於“十個明確”首位,同時增加了第十個明確,即“明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第十個明確中,除了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第八個明確的“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的表述融合進來,還新增加了“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重要內容。

《決議》明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對於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具有重大意義,體現著我們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責任與時代擔當。

3.回答歷史之問、人民之問、實踐之問、時代之問

記者:為什麼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決議》明確提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其重要意義何在?

孫曉莉: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須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理論創新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一系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歷史之問、人民之問、實踐之問、時代之問,回應新時代重大時代課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決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基礎上,用“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了進一步概括,並從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重點概括了其中原創性的理念和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立足於現實的中國,又根植於歷史的中國,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典范,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性認識,還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新的升華。

張樹華:“兩個確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兩個確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明確了堅強的掌舵者,掌握了科學的航海圖,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4.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記者:怎樣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十個明確”?在學習和貫徹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點?

孫曉莉:從邏輯表達上看,“十個明確”的概括總分結合、前后照應,形成邏輯嚴密的整體﹔從理論表述上看,“十個明確”從理論、實踐和文化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科學揭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理論前提、實踐基礎和構成要素﹔從實踐指向上看,每一個明確都既講是什麼又講怎麼做,具有很強的行動指南意義。

胡長栓:深刻把握“十個明確”,離不開黨的百年奮斗史,離不開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要避免脫離工作實際的現象。要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張樹華: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十個明確”,需要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既要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逐個掌握每個方面的豐富內涵,又要注重從整體上把握其邏輯架構和相互關系。在這一過程中,要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結合對百年黨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深入學習來理解,進一步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深刻領悟人民領袖的核心作用,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以新氣象新作為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王斯敏、趙秋麗、馮帆、胡曉軍 本報通訊員 王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