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確黨史觀指導新時代黨史工作

作者:劉娥蘋    發布時間:2021-12-01   
分享到 :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回答了“過去為什麼能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重大問題,以黨史決議的形式概括了“十個堅持”的寶貴歷史經驗,成為黨史上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三個歷史決議”之間相隔近40年,盡管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不盡相同,但在黨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總結歷史經驗,回答重大問題,統一全黨思想方面是一脈相承的,成為樹立正確黨史觀的一面旗幟,也是黨史工作的基本遵循。

堅持黨史姓黨,“搶救”黨史資料

歷屆黨中央及中央領導都十分重視黨史及黨史工作。黨史上前兩個“歷史決議”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我們准確把握歷史和指導當前工作的指針。1944年,第一個“歷史決議”起草工作啟動,經過多次討論和反復修改,形成《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並於1945年4月20日在擴大的黨的六屆七中全會討論通過。毛澤東指出:“搞了一個歷史決議案,三番五次,多少對眼睛看,單是中央委員會幾十對眼睛看還不行,七看八看看不出許多問題來,而經過大家一看,一研究,就搞出許多問題來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征求意見中,陳雲建議“增加回顧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的段落”,這樣“有了黨的整個歷史,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

總結黨史經驗,開展黨史研究,一項基礎工作是黨史資料征集,更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984年,楊尚昆指出:“征集黨史資料,非常必要。從某種意義上講,征集資料就是帶有搶救的性質。”1989年,江澤民強調:“如果我們這一代當事人不把黨史資料征集、整理好,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人,就會對中國的現代歷史產生誤解,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功績產生懷疑。用什麼歷史教育青年,實際上是一場爭奪接班人的斗爭。”1995年,胡錦濤強調:“正確地對待歷史,善於總結經驗,是一個鄭重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熟的重要標志。”

習近平高度重視黨史和文獻工作。2012年黨的十八大向全黨發出“學習黨的歷史”的號召,2013年習近平再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2019年,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他還強調:“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以此為指導去進行黨的歷史研究和黨的歷史經驗總結。”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黨的歷史的認識以及對黨史工作的重視,貫穿了深邃的歷史思維,蘊含著深刻的理論機理,從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政治高度就黨史基礎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要求黨史工作者堅持唯物史觀,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尋訪紅色記憶,發掘紅色資源,“搶救”黨史資料,夯實夯牢黨史基礎工作。

堅持唯物史觀,“深耕”黨史研究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黨史工作者要堅持正確黨史觀,做到“兩個相統一”。一是政治性與學術性相統一。黨史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要遵循“黨史姓黨”,跟進黨中央步伐和歷史前進的步伐,突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服務於政治路線和中心大局,發揮資政育人作用。同時,黨史工作也要遵循歷史研究的原則性和規范性,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從史實出發、尊重歷史,堅決杜絕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指出:“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這正是強調了黨史研究實事求是的學術價值。二是堅持史實與規律相統一。黨史研究允許細節考証,但要避免孤立深究,避免“把豐富生動的黨史,作為只是黨自身的發展史”的簡單化傾向,應當秉持一種“大歷史觀”的研究態度。堅持“四面八方”“古今中外”研究法,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和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長河中來研究,才能把握准確性和全面性。堅持“左顧右盼”“顧前顧后”研究法,用聯系的觀點全面考察,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既要關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又要兼顧“大人物”和“小人物”,把歷史與現實串起來,把握歷史規律。比如,關於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不能相互否定”的重大論斷,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於重大政治問題的根本立場和鮮明態度,也體現了我們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時代性把握。當然,黨史工作者要充滿黨史情懷和工作熱情,甘坐冷板凳,潛心研究,深耕細作,出成果、出精品。

堅持守正創新,“激活”黨史宣傳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由唯物史觀決定的。新時代黨史工作不是自娛自樂,要秉承“黨史為黨、為人民”的核心要義,堅持守正創新,讓沉睡的黨史資源、沉靜的研究成果“活”起來,讓黨史插上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一,讓黨史插上文學藝術的翅膀。黨史要傳播更廣,既要緊扣史實和理論,形成扎實的研究成果,又要善於把自己的見解以“信達雅”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需要黨史工作者通過史學與文學、社會學等跨學科研究,結合特色傳統文化,以情景故事、農民畫、漫畫、音樂劇等形式再現歷史,“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以真理的力量打動人、感化人。其二,讓黨史插上新媒體的翅膀。在新媒體時代,黨史宣傳要精准把握受眾需求,用好新媒體手段講好中國故事。要把黨的偉大事業和偉大成就、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記錄並傳承下去,線下線上互通聯動,運用微信號、視頻號、政務APP、抖音號等端口,“讓黨史走到雲端上,走到年輕人的指尖上”,讓紅色記憶更生動、黨史教育更深刻。

(來源:2021年11月24日《黨史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