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決議》闡述的“根本問題”

原標題:深刻理解《決議》闡述的“根本問題”
作者:楊明偉   發布時間: 2021-12-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是我們黨在走過百年光輝歷程、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歷史節點上,作出的對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起著極為重要作用的決議,是帶領中國人民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勇毅前行的重大歷史關頭產生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必將在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方面發揮巨大影響。正因如此,深入理解《決議》闡述的一系列極為重要的“根本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從初心使命上牢記“根本問題”

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決議》最明確地告誡全黨同志“要牢記”的一個“根本問題”。

《決議》在最后一個部分闡述“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在第二個百年要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時,開宗明義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決議》清晰地告訴我們,解決這個根本問題,就要善於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時刻牢記初心使命,以“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勇毅前行。《決議》提醒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從過去的彎路挫折中吸取歷史教訓,“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人就明白了根本。我們黨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始終蘊含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中,這是一條貫穿我們黨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切奮斗的不變紅線。

從領導力量上強調“根本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也是《決議》著重強調的一個“根本問題”。

《決議》多次對這個根本問題作出論述,強調“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決議》特別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提出,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總結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時,《決議》總結的第一位的經驗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可見這個根本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2021年7月15日,北京,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1921-202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群像展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作過深刻闡述,他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歷史事實和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充分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就失去了根本,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就失去了根本,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決議》在闡述這個根本問題時提出:“隻要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

從“兩個確立”上解決“根本問題”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証明,確立黨的領袖的核心地位,確立黨的指導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黨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也是《決議》明確的一個“根本問題”。《決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我們黨歷來重視解決這個“最根本的問題”。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和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二個歷史決議,都把這個根本問題的解決作為最大的政治成果。對這個根本問題的極端重要性,鄧小平在談到第二個歷史決議問題時曾反復說過,中心的意思是三條,其中第一條就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條。”“決議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因此,“兩個確立”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根本問題的進一步解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保証,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從指導思想上重申“根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基石上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解決這個根本問題,就要求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定不移、不能有絲毫動搖。這也是《決議》重申的一個根本問題。

《決議》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決議》同時也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因此,《決議》在總結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的歷史經驗時,進一步強調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任務。“兩個結合”,就是建黨百年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也是我們黨解決指導思想這個“根本問題”的方向。這就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從黨的根基上闡述“根本問題”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的根基和根本所在。“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根本的問題”。所以,《決議》在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時,特別強調了“堅持人民至上”這條根本經驗。

北京:慶祝建黨百年主題立體花壇亮相長安街 圖為位於西單路口的“人民至上”主題花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決議》從“根本問題”角度論述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點明了“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還特別強調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問題。《決議》從“人民”視角講“根本”,講的是最深最透最重的。如果離開了人民群眾、代表不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就會陷入“最大危險”,就失去了根本、根基,也就沒有了底氣和力量。

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論述得最多,也考慮得最深。他深刻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搞清了這個根本問題,就應該心甘情願、自覺主動地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歷史和現實反復証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也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人民群眾面前,我們永遠只是“小學生”。因此,共產黨人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作為一切工作的最高標准。我們黨要過“長期執政這一關”,就必須十分珍惜人民給予我們的權力,用好人民給予的權力,自覺讓人民監督權力,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隻有這樣,我們黨的根基才能堅如磐石,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道路選擇上堅定“根本問題”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問題”。對於這個“根本問題”,《決議》多次提及,特別講到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在論述改革開放以來的道路選擇和鄧小平理論的創立時,《決議》明確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決議》再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庄大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道路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問題”,明確提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

道路問題直接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一路走來得出的正確結論。這條正確道路,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又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我們所選擇的道路和制度都是帶有“根本性”的,都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提醒全黨同志:“我們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說就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了,我們必須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充滿蓬勃生機活力。同時,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完善和改進,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繼續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掉我們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解答為什麼“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這個國內外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過:“走出了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因此,走上未來新征程,最關鍵的還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廣。這就需要我們在這條道路上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認識到制度問題的“根本性”,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們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增強制度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這就提醒我們,必須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從“根本大計”上解決“根本問題”

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永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沒有大批優秀人才,事業就沒有希望﹔生態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民族就沒有未來。因此,《決議》在兩處特別強調了我們的“根本大計”,一是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角度明確提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二是從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角度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兩個“根本大計”,分別對應了黨、國家和民族面臨的兩大“根本問題”,能否解決好這兩大“根本問題”,關系到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干部隊伍,需要大批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優秀人才。早在延安時期,根據我們黨面對的偉大斗爭以及承擔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歷史大任,毛澤東就作出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的重要論斷,認為沒有成千上萬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就完不成我們承擔的歷史任務。在今天我們黨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任下,“接班人”問題更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為此,黨中央在《決議》裡提出了“三個源源不斷”的要求:“要源源不斷培養選拔德才兼備、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干部”,“要源源不斷把各方面先進分子特別是優秀青年吸收到黨內來”,“要源源不斷培養造就愛國奉獻、勇於創新的優秀人才”,號召“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萬物生長·悅在其中”生物多樣性藝術展。該展覽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方式為公眾呈現雲南省的生物多樣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承擔帶領人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中國共產黨,所要建成的是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而不是一個生態環境惡化的中國。生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決議》進一步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其中,明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等,這些新理念、新論斷、新提法,都從“根本問題”角度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根本問題”外,《決議》還特別強調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性意義,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是管總的,也是管根本的。

根本問題,決定我們所要採取的立場、觀點、方法,決定我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足點、思路和目標,決定我們“是什麼、要干什麼”,從哪裡出發、要到哪裡去等一系列重大原則,最終決定我們的前途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講,《決議》從根本上解決了一系列帶有戰略性、原則性、方向性的問題,必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