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堅定的歷史自信走好新趕考路

訪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原標題:頭版
作者:韓亞棟    發布時間:2021-12-3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國旗護衛隊准備升旗。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我們黨走過了一百年的光輝歷程,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積累了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

什麼是歷史自信,為什麼要堅定歷史自信?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如何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向前進?記者採訪了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堅定歷史自信,是對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給予肯定,對黨的成就、經驗、能力和力量表達自信,對黨戰勝任何風險挑戰、進一步創造新的歷史充滿信心

記者:對於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自信問題為什麼極為重要?

李忠杰:自信是人的一種基本的精神現象、精神狀態和精神類型。《辭海》的解釋是:“自己相信自己”,即擁有“自信心”。人的成長發展不能缺了自信和自信心。同樣,科學、客觀的自信,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最初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黏合劑。100年前,最早的50多名黨員和10多名一大代表,如果連自己選擇的主張都不相信,就不可能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

真正科學、客觀的自信建立在實事求是判斷自己的主張、評估自己的力量、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准確比較自己與外部環境甚至敵對力量的強弱及其消長趨勢的基礎之上。根本上,是建立在對歷史發展的規律、趨勢的認識和把握之上的,是建立在對自己各種資源、條件的科學組織和運用之上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和基礎,所謂的自信就毫無根據。科學、客觀的自信,是與自覺、自省、自勉、自強、自知之明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特別是建立在實事求是這個最根本的原則和態度基礎之上的。

記者:什麼是歷史自信?當我們強調歷史自信時,是要對歷史的哪些內容堅定自信?

李忠杰:歷史是從時間維度來反映事物連續性的一種標識。任何事物,從它誕生的瞬間,就同時轉化成了歷史。這種歷史是完全客觀的,不以任何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改變的。但對這種客觀的歷史加以復盤、記錄、書寫、反映,便形成我們在事后也可以感知的一種歷史學意義上的歷史。完全客觀的歷史僅僅是過去曾經存在的所有事實,本身無所謂自信還是不自信。而且這種原始狀態的歷史,包含著是與非、好與壞、善與惡等復雜內容,很難籠統對其表示自信或不自信。

歷史自信從一般意義上,是指對主觀認定和選擇的某種客觀歷史給予堅定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並將此作為激勵自己的精神力量。任何政黨、民族和國家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價值觀,表達對於某種歷史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這種歷史自信往往與現實需要聯系在一起,成為把一定社會群體團結起來的精神紐帶,成為激勵人們從事現實奮斗的精神力量。

100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積累了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這樣的歷史首先是客觀的,同時又包含主觀認識和判斷在內。無論主觀還是客觀,這樣的歷史是光榮的、偉大的、舉世矚目的,值得我們自信和自豪。

我們所強調的歷史自信,就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給予肯定,對黨的成就、經驗、能力和力量表達自信,對黨戰勝任何風險挑戰、進一步創造新的歷史充滿信心。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之后,進一步提出歷史自信,是對“四個自信”的進一步深化。無論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都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也有寶貴的歷史經驗。如果不僅搞清楚了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現實內涵,而且搞清楚了它們的來龍去脈,也就是搞清楚了它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就會使我們的各個自信都增加了一個歷史維度,從而更加立體化了。所以歷史自信不等於“四個自信”,但與每一個自信都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強了歷史自信,能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自信”。

在我們黨奮斗、前進的道路上,任何時候都需要自信。但在不同歷史條件下,自信的內容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記者:當前提出歷史自信的重大命題,有什麼戰略考量和現實針對性?

李忠杰:自信不自信,效果不一樣。部隊指揮員戰前動員講一段自己部隊的戰史戰例,會增強全體戰士的士氣﹔航天部門歷數衛星上天的歷史,會激勵科研和工程人員創造新的輝煌﹔每一項體育比賽的全國紀錄、世界紀錄,都是運動員們決心超越的目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年來,我們黨舉行了歷史性的慶典活動,開展了廣泛深入的黨史學習教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第三個歷史決議。回顧歷史是向后看,但根本上是為了向前看。展示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目的是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明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黨的團結格外重要,全黨全國人民的精氣神格外重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全體人民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地向前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記者:回望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自信是否有規律可循?在哪些事件和決策中,歷史自信體現得尤為明顯?

李忠杰:在我們黨奮斗、前進的道路上,任何時候都需要自信。但在不同歷史條件下,自信的內容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建黨之初,黨需要和具有的,是對歷史規律和方向認知的自信,是對承擔歷史使命的自信。在大革命失敗、抗日戰爭開始、全面內戰爆發之時,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對自身歷史的自信,但更主要的是對革命力量發展、民心國情把握的自信。

歷史自信,在兩種環境下特別需要。一是在迎接新的歷史任務時,到底能不能經受新的考驗、完成新的使命?回顧歷史,展示過去是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學會不懂的東西、完成沒有遇到過的任務,由此增強歷史自信,就能夠推動我們更加勇敢地面對新的任務和考驗。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除了對歷史使命的自信外,對自身歷史的自信也起了重大作用。我們既然能夠破壞一個舊世界,也能夠建設一個新世界,這一信念,一直鼓舞著黨和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二是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在剖析某些歷史曲折時,到底怎樣全面、歷史、辯証地看待和分析?怎樣把握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怎樣從歷史的挫折中奮起進取?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也有可能出現悲觀失望的情緒,消減繼續奮斗的精氣神。在這種情況下,增強歷史自信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黨面臨形勢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肩負任務的繁重性艱巨性世所罕見、史所罕見。正確的歷史自信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不僅已成為以百年尺度來衡量的黨,而且是能夠以百年尺度來進行戰略謀劃的黨,這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的宏大抱負和戰略眼光,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的歷史自信和未來自信

記者:當今世界政黨數量眾多,但能“以百年為尺度”進行戰略思考的政黨寥寥可數。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我們黨歷史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李忠杰:100年來,世界政黨不斷出現,也不斷消失,能夠存在和堅持100年的並不算多。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成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且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70多年,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中國共產黨不僅已成為以百年尺度來衡量的黨,而且是能夠以百年尺度來進行戰略謀劃的黨。我們一直堅持的“三步走”戰略,從20世紀80年代初算起,長達70年。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戰略安排,時間也長達30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都是以百年為歷史跨度的。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我們又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並繼續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

對一個政黨和國家的發展作如此長遠的構想和規劃,其跨度之大、氣度之大,世界少有。這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的宏大抱負和戰略眼光,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的歷史自信和未來自信。除了中國,當今世界還有哪幾個政黨和國家有如此宏大的眼光和氣魄,能夠考慮如此長遠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還有哪幾個政黨和國家能夠比較平穩地把如此之長的目標和任務變為現實?

能夠“以百年為尺度”進行戰略思考,底氣從哪裡來?歸結而言,從歷史的事實而來,從優異的成績而來,從人民的信任而來,從優越的制度而來,從科學的理論而來,從強大的實力而來,從對歷史規律的認識和把握而來。

記者:堅定歷史自信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忠杰:站在新時代,回顧百年史,我們有足夠理由和底氣堅定歷史自信。這種自信,可以從多方面概括。

一是對黨的偉大成就的自信。黨領導人民在百年奮斗中,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樣的成就足以令我們自信。

二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自信。100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在進取中突破,於挫折中奮起,從總結中提高,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是我們不斷探索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不僅凝聚著過去的創造和智慧,而且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和指南。這樣的經驗足以令我們自信。

三是對堅守黨的初心使命的自信。從建黨開始,中國共產黨就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來,初心和使命的內容時有變化和豐富發展,但基本的內涵一直堅守,基本目標不斷實現。初心如磐的歷程足以令我們自信。

四是對克服一切困難和風險挑戰的自信。100年來,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經歷了無數的艱難曲折,也有過很多挫折失誤,但所有的困難和挑戰都沒有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這樣的歷史韌勁足以令我們自信。

五是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歷史自信本身,是對過去所作所為的自信,但它必須轉化為對於未來的自信。歷史畫出的軌跡能夠預示未來前進的方向和成功的概率。有百年奮斗的成就和經驗支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支撐,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我們對創造新的更加輝煌的歷史有充分自信。

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記者:如何准確理解和把握歷史認知與歷史自信的關系?

李忠杰:歷史自信以歷史認知為基礎。不了解歷史事實,當然談不上自信。不能認識和把握歷史的主流和本質,也不可能有自信。對一個黨來說,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歷史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堅定歷史自信,首先就要豐富和強化歷史認知。無論作為個人還是政黨,都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真正了解和熟悉歷史事實,盡可能掌握歷史全貌﹔勇敢面對自己的歷史,從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全面分析和解讀歷史,把握歷史的主流和本質﹔還要准確科學地學習和宣傳黨的歷史,使更多的黨員和群眾增強對黨的歷史的認知和認同。對歷史的認知越豐富、越全面、越深刻,歷史自信就越科學、越堅定、越恆久。

記者: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如何堅定歷史自信、筑牢歷史記憶,滿懷信心向前進?

李忠杰:中國共產黨迄今走過的100年,是一次堅韌不拔、豪邁壯觀的萬裡長征。過去是長征,現在是長征,未來更是持續不斷的長征。在這個長征之路上,我們處在什麼方位?最貼切的一個詞,就是“在路上”。中國的發展進步“在路上”,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發展也是“在路上”——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路上,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上,也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懂得“在路上”,才能不斷前進﹔牢記“在路上”,就不能有絲毫滿足和鬆懈﹔堅持“在路上”,方可跳出歷史周期率的“陷阱”。

70多年前,在即將取得全國政權之時,中國共產黨無疑對過去的斗爭和成就是自信的,對未來治理好一個國家也是完全自信的。但毛澤東告誡全黨:“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此“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樣的告誡,是歷史的清醒,也是真正的自信。正是基於這樣的清醒和自信,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趕考說。

過去100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這也是我們黨在今天強調歷史自信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