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學習之道:怎樣學習

作者:曹應旺    發布時間:2022-01-12   
分享到 :

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陳雲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尚空談、求真務實,堪稱我們黨重視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典范。陳雲不僅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研究了學習的內容,還深入論述了學習的方法。陳雲集中地談學習的方法有兩次,一次是1939年12月在《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一文最后談了六條讀書的方法﹔一次是1952年12月就准備大規模經濟建設必須下決心努力學習,談了“學習的方法有三種”。

六條讀書方法

第一,因人而異。陳雲認為:“各人的程度不同,環境不同,讀書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像我們這樣沒有什麼底子,各種知識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實實做小學生。要將現有的主要教科書一本一本地讀,既不是弛怠,也不用著急,一步一步來。可以每個星期讀三四十頁,每字每句都要讀懂,不懂的就要認真請教。”

這種因人而異的讀書方法,要求從各人的特殊性出發去讀書。各人的文化程度不一樣,小學文化程度的不能像大學文化程度的那樣去讀書。各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務工的不同務農的,經商的不同教書的,戰爭的環境不同建設的環境,需要根據各人的環境選擇讀書的內容。

第二,讀懂弄通。陳雲認為:“一本一本書讀懂的辦法很重要。過去我們許多干部,書拿到手上,這句不懂那節不曉,而又不曾想法一句一句地弄通。這樣沒有益處,而且不能堅持,必然半途而廢。現在要改變這種狀況,要讀就讀懂,不要一知半解。這種力求把書上的意思都讀懂的辦法,是達到融會貫通的必經步驟。對於初學的人,不要企圖每門功課讀很多參考書,那樣讀完一本書要延長幾倍的時間,倒不如一本書多讀幾次,逐漸增加參考書,逐漸加深理解,得益更多些。”

這種讀懂弄通的讀書方法,要求讀書要真正讀進去,讀一本是一本,消化書的內容,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要避免貪多,一知半解,淺嘗輒止,也要避免圖快,囫圇吞棗,食而不化。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陳雲認為:“學習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老干部要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把它提到理論的高度,來指導以后的工作,但是,如果書還沒有讀懂,就不要急於去‘聯系實際’,弄得牛頭不對馬嘴,還不如先把書上的東西讀懂。讀懂就要消化。掌握了馬列主義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會自然地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把具體經驗提高到一般理論,再拿這種一般理論去指導實際工作。”

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讀書方法要求,一方面,讀書要有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使用,就是為實際工作服務,就是為長本領。讀萬卷書是為了行萬裡路。為讀書而讀書是沒有意義的。另一方面,真正把理論搞清楚,才能聯系實際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書本理論要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總結經驗上升到一般理論才能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

第四,學思結合。陳雲認為:“讀書要做筆記。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讓你多讀幾次,一是逼著你聚精會神,認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隨便看過去那樣模模糊糊。”

這種學思結合的讀書方法,要求讀書既不能隻學不思,也不能隻思不學。《論語·為政》中記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怎樣學思結合呢?陳雲的方法就是“讀書要做筆記。”這個方法也就是毛澤東從他的老師徐特立那裡學到的“不動筆墨不看書”。

第五,學而有友。陳雲認為:“讀書最好有個小組,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一下,可以相互啟發,程度低的還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幫助。”

這種學而有友的讀書方法要求,讀書要有幾個人,要有個學習小組在一起讀。這就是《禮記·學記》中講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讀書要有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取長補短,才有更多收獲。

第六,持之以恆。陳雲認為:“讀書要與懶惰作斗爭。要訂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著去辦,堅持不懈。”

這種持之以恆的讀書方法,要求讀書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毛澤東提出“對自己,‘學而不厭’”,陳雲的“讀書計劃”可以說是保証“學而不厭”的具體途徑。

三種學習方法

讀書方法是學習方法的一個方面,學習方法包括了更廣的內容。陳雲所談的學習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經常總結經驗教訓。陳雲認為:“要從成功的經驗中學習,特別要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這是使我們減少錯誤的好辦法。一個人做事不可能不犯錯誤。有一種人,犯了錯誤只是覺得不好意思﹔另一種人,卻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后一種態度顯然是正確的。”這是指向本人、本地、本部門的經驗教訓學習,不是指向別人、別地、別部門的經驗教訓學習。

這種學習方法與重視本人、本地、本部門特殊性的實際緊密相聯。陳雲在延安主持邊區財經工作時,提出了從延安出發還是從上海或倫敦出發、還是從馬克思寫的《資本論》或蘇聯人寫的《政治經濟學》出發的問題。陳雲明確指出:“我們不要那些洋的,要那些土氣的,要向土的學習,向自己的歷史學習,向自己的經驗學習。我們要從土的出發,從延安出發,不從倫敦出發,不從上海出發。”

這種學習方法也與在認識與實踐、理論與實際的關系上更重視自己的實踐和實際經驗緊密相聯。陳雲指出:“實際第一,書本第二。我們的同志喜歡書本子,講的和實際不對頭,我們一定要實際第一。書本的東西是人家的經驗,是過去的經驗,外國的經驗,上海的經驗,我們要總結自己的經驗。”陳雲在延安曾主持起草《關於延安幾種干部培養與使用的決定》,提出“文化水平雖高但沒有或很少工作經驗的新干部,除一部分學習專門知識者外,必須首先參加工作或學習一個很短時間后即去工作,以便獲得工作經驗,不應該長期在學校中學習”“黨齡雖長但很少或沒有工作經驗的干部(例如與黨失去聯系很久的干部),必須參加工作,尤其下層工作,以增補其工作經驗之不足”。

這種學習方法還與重視批評特別是自我批評緊密相聯。自高自大、自稱高明、自我陶醉,拒絕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會阻礙學習,阻礙吸取教訓,阻礙進步。陳雲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中指出:“自我批評是共產黨員學習的寶貴的武器,虛心地接受黨的批評是一個黨員進步的必要條件。好的共產黨員,對黨的每個批評都必須以誠懇的態度、愉快的態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錯誤。”

第二種學習方法是“向左右、上下學習,也就是向同行學習,向上級和下級學習,特別是向下級學習”。陳雲指出:“我們應該形成一種開會討論、隨時商量的風氣。提出方案,不怕別人指責,因為隻有互相討論,才能使方案更加合理,使工作前進一步。現在,這種互相討論的空氣是很稀薄的,而向下級學習的空氣更稀薄。這種現象應該有所改變。”

向左右學習,首先是向同行學習,向同學學習。這也就是古人講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無友,孤陋寡聞”。即使不是同行、不是同學的“左右”,其優點也是應該學和可以學的。這就是古人講的“見賢思齊”。這也就是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講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與矛盾的普遍性相聯結的,絕對的、孤立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拒絕向他人學習,隻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道路,而不是越走越寬的道路。陳雲指出,“不要因為怕犯教條主義錯誤而不敢讀書。我們反對教條主義,不是不讀書”“要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都需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

向上級和下級學習,特別要重視向下級學習。陳雲重視唯實,反對唯上、唯書。但他又提醒:“不唯上,並不是上面的話不要聽。不唯書,也不是說文件、書都不要讀。”向上級學習和向書本學習是必要的,但要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學習,要從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聯系上去解決具體問題,不能搞唯上主義、教條主義。向下級學習所以特別重要,因為向下級學習就是向群眾學習,向實踐的主體學習。在延安學習運動中,陳雲談的五個方面的學習內容,將向實際工作和向群眾學習看成最重要的學習。他說:“共產黨員要領導群眾,就必須首先向群眾學習。‘三個臭皮匠,湊成個諸葛亮。’離開群眾,世上是沒有什麼諸葛亮的。”在建立北滿根據地的斗爭中,陳雲贊揚並推廣馬斌的下層路線,善於向群眾學習,發現了經濟——武裝——經濟的斗爭規律。在堅持南滿根據地的斗爭中,他提出“農民是我們的老師,一切辦法可以從他們那裡去找,反轉來我們加以集中提高和運用。”

第三種學習方法是向外國經驗學習,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歷史條件下就是向蘇聯經驗學習。陳雲指出:“有人說,我們自己也有很高的文化,在歷史上有佔顯著地位的科學發明。這當然不能否認。但這些成就,如同鎖在倉庫裡的東西一樣,不會因為向外國學習就丟掉的。現在我們應該首先學習我們所沒有的東西。”

陳雲指出的向外國學習,首先是學習我們所沒有的東西。當時什麼是我們所沒有的呢?工業化、現代化及與此相聯系的科學技術知識、文化知識和觀念是我們所沒有的。當時我們有的是佔國民經濟90%的小生產的農業和手工業。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總是受列強欺侮,除了社會制度腐敗,另一個根本原因是沒有工業化。新中國成立后變小生產的農業國為大生產的工業國,就成了現實的奮斗目標。這就需要向外國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學習。當時,工業化很強的西方國家封鎖我們,隻有蘇聯肯幫助我們。我們隻能向蘇聯學習。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才有了向西方國家學習的條件。1973年,陳雲提出要研究資本主義,包含著要學習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經驗。他說:“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佔有我們應有的地位。”

怎樣向外國學習?陳雲強調的是兩條。第一條,是為了中國的發展,學對中國有用的東西,不是學那些對中國無用甚至有害的東西。這就是毛澤東講的向外國學習,屁股要坐在中國身上。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中,向蘇聯學習,陳雲是具體負責人之一。他在《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中指出:“我們一方面在生產和工作中學習,總結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產和工作中去。我們要向所有的兄弟國家學習,特別要向蘇聯學習,向蘇聯專家學習。”但對不適合中國的,就不學。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就沒有向蘇聯學。陳雲說,我們對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不採用沒收政策,而採取贖買政策,也就是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恢復經濟是很有利的。毛澤東稱贊道:“我們搞土改和工商業改造,就不學蘇聯那一套。陳雲同志管財經工作,蘇聯的有些東西,他也不學。”第二條,向外國學習,既不能丟失民族自信心,也不能有盲目排外的心理。否認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自己文化中的長處,全盤接受外國文化,那就要丟失民族自信心。陳雲認為不能否認我們也有很高的文化。但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有用的東西拒絕去學,那就會停滯於世界潮流之外。1973年,面對43億美元引進技術的方案,有不少反對聲音。陳雲支持引進技術的方案,並就武鋼一米七軋機的引進果斷地說:“如果有人批評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陳雲談的六條讀書方法和三條學習方法,若沒有切身的體會和領悟是寫不出來的。它是陳雲怎樣讀書、怎樣學習的經驗之談,全面、周到、深刻。它對引導讀書、引導學習,無疑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選自《新湘評論》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