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單列為壯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綜合實力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魯寧  班永杰    發布時間:2022-01-12   
分享到 :

【摘 要】: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維穩戍邊重要職責,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實行計劃單列,是兵團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是兵團經濟體制改革和調整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黨中央立足新疆和兵團工作實際高瞻遠矚做出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不僅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同時也兼具政治意義,使得兵團綜合實力和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加速了兵團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對兵團長遠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體制改革﹔發展壯大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黨的革命精神譜系梳理和圖書編輯出版研究專項項目(20VPX007)階段性成果

組建和加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強化邊疆治理的重要手段。1990年3月13日,國務院正式頒布《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函〔1990〕24號),明確兵團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並在自己所轄墾區內,依照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法律、法規,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眾所周知,計劃單列制度是指國家對少數經濟地位特別重要的城市或地區實行在國家計劃中的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的制度。兵團這種集黨政軍企“四位一體”並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形式,從全國乃至世界范圍來看,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也更加凸顯出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兵團工作的關心厚愛。

一、深刻把握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的大背景

兵團自成立以來,繼承和發揚人民解放軍光榮傳統,忠實踐行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任務,在保衛邊防、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新疆經濟建設、民族團結、安邊固防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兵團歷經撤銷、恢復,管理體制幾經調整,特別是在歸口農業部管理期間,因受部門職能限制,難以對兵團工業生產、社會發展等事業進行全面安排,兵團經濟社會發展一度陷入嚴重困境,不利於特殊作用發揮。鑒於當時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為進一步強化兵團維穩戍邊地位和職責,作出了對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的戰略決策,為兵團不斷發展壯大營造了必要條件。

(一)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管理體制基本狀況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計劃管理,實質上是用計劃手段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實行的是“縱線橫塊”相結合的辦法,即集中與分散相統一的決策機制。兵團的計劃管理形式,既屬“縱線”又屬“橫塊”。作為“縱線”,兵團是農業部直屬單位,是全國農墾系統的一部分﹔作為“橫塊”,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受農業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兵團的計劃管理體制,隨著國家計劃管理體制的變動而變動。

1955年8月,國務院明確指出:“兵團的農業生產、基本建設、勞動工資、成本財務等計劃的審查及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上的業務指導,由農業部負責﹔有關軍隊方面的工作,由國防部和新疆軍區領導。”﹝1﹞145從此,兵團的發展計劃通過農業部納入國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並接受農業部計劃管理。

1961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兵團計劃管理工作也相應隨之調整。1961年4月,兵團出台《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暫行辦法(草案)》,共分十五章七十五條。這個《辦法(草案)》主要是對“大躍進”時期(1958—1960年間)兵團計劃工作經驗教訓的系統總結,並將1958年下放的大部分管理權限悉數收回,涉及內容較為全面。可以說,這是兵團對計劃工作作出的有益探索,是在基於國家發展形勢基礎上更好把握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的具體實踐。歷經十余年探索,1973年3月,兵團根據實際正式出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計劃管理辦法(草案)》,共分九章三十九條,對1961年4月出台的《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暫行辦法(草案)》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令人遺憾的是,出於各種原因,1975年兵團體制撤銷,由新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主管全疆國營農牧場業務工作,兵團計劃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原兵團農牧生產企業為基礎組建的自治區農墾總局和各地(州)市農墾局兩級部門,不具備計劃管理權限,因此兵團體制撤銷后的管理處於分散狀態,導致兵團與農業部的計劃管理關系基本中斷。從撤銷到恢復的七年多時間裡,兵團農墾事業出現不少問題,由於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解決,加之當時對農墾事業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問題越積越多、困難越來越大。事實証明,這一時期兵團屯墾戍邊、發展經濟和維護新疆穩定的特殊作用也明顯削弱。因而,重新恢復兵團體制就成為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維護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1981年12月,在黨中央英明決策下,兵團體制得以恢復。作為農業部直屬單位,兵團業務工作包括長遠規劃、年度計劃以及生產、財務、投資、物資供應、勞動工資等,受農業部直接領導﹔在黨的方針政策、思想政治、公檢法司及其它工作方面,兵團受自治區黨委統一領導,同時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內部干部人事工作由兵團自行管理,並按中央干部管理權限報批﹔軍事工作包括軍事指揮、邊防警備、基干民兵訓練、民兵武裝值班連等,由新疆軍區領導。兵團體制機制的調整從工作范疇上明確了雙重領導的內涵,形成了“縱線橫塊”相結合的基本管理框架。

但隨著兵團各項事業發展需要,特別是工業、商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水利、民政、司法、軍事等事業由於受管理體制制約,難以有較大作為。鑒於此,兵團體制恢復后,就如何解決好國家與企業、企業與職工的經濟關系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按照簡政放權原則,兵師兩級主管部門把屬於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下放給農牧團場,使其真正成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

正是在利好政策的驅動下,兵團各農牧團場圍繞興辦職工家庭農場和推行多元經濟發展模式,迅速建立並完善了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雙層經營體制,經濟發展活力得到顯著提升。在工業、商業、服務行業,改革企業領導體制,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按照“全民、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在堅持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前提下,積極支持興辦集體工業、商業,鼓勵和扶持職工個人辦廠、設店、開作坊,改革單一國有經濟結構,順應了改革開放后國內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與此同時,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推行,勞動工資制度、職工社會福利保險制度以及職工住房等制度也相應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兵團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二)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狀況

兵團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遵循“不與民爭利”原則,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漠和人煙稀少、環境惡劣的邊境沿線開荒造田,建成了一個個農牧團場,逐步建立起涵蓋食品加工、輕工紡織、鋼鐵、煤炭、建材、電力、化工、機械等門類的工業體系,開創了新疆現代化事業,有力彰顯了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作用。

縱觀兵團發展歷史,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艱苦創業、發展壯大、遭受嚴重破壞以至被撤銷體制、再到恢復發展的艱難曲折之路。據統計,1958至1966年間,是兵團事業大發展時期,年均上繳糧食5757萬公斤、棉花1050萬公斤,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77億元,年均遞增19.4%,同時,文教、科研、衛生事業以及民兵武裝工作等亦有很大發展。﹝2﹞7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兵團事業遭到重創,工農業減產,財務連年虧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加速推進,兵團進入二次創業大熱潮,全面激發了干部職工創新創業熱情。在1982至1992年十年時間裡,兵團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率保持在10%以上,從撤銷前的財務嚴重虧損到實現兩位數增長,無疑得益於黨中央根據正反兩方面實踐經驗作出的正確領導。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兵團在歷經磨難之后的再次崛起,符合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的熱切願望,也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王恩茂同志所言:“生產建設兵團擔負著屯墾戍邊的任務。生產建設兵團確實是自治區經濟建設的強大力量,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維護治安、鞏固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強大力量,保衛祖國邊防、鞏固祖國統一的強大力量。你們進行的事業是很了不起的,你們為完成自己擔負的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已經作出很大的貢獻,希望你們今后作出更大的貢獻。”﹝2﹞348

二、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兵團體制機制的改革由問題倒逼產生。實行計劃單列並非偶然或一時興起,而是兵團更好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關系兵團長久發展的戰略選擇。因此,厘清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對於更好把握兵團因計劃單列而發生的深刻變革至關重要。

(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建國以后,我國效仿前蘇聯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雖然兵團在實行計劃單列前也是計劃經濟模式,但因遠離沿海地區,受資源、資金、觀念、開放程度等諸多因素影響,特別是受制於體制機制等客觀條件限制,經濟社會活力不足,發展具有一定封閉性和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多種所有制形式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長期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下,兵團鄉鎮企業、三資企業、私營經濟發展十分遲緩,這與改革開放后國內經濟發展大環境相比具有一定滯后性。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由於歷史和現實因素制約,兵團二三產業發展明顯落后於一產。據統計,國家“六五計劃”末期(即1985年),兵團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40.2%、39.4%、20.4%,到“七五計劃”末期(即1990年),兵團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45.8%、32.1%、22.1%,對比可見,第二產業比重比“六五計劃”末期反而下降了7.3個百分點。﹝2﹞289三是財務工作困難重重。兵團體制恢復后,財務工作由預決算制度改為包干制,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有利自留、虧損不補、資金有償使用”。新政策出台伊始,的確大大激發了生產活力,但后來由於事業發展需要,各項財務開支逐年攀升,而用於擴大再生產投入的資金卻十分有限,加之自有財力明顯不足,財務狀況一度不容樂觀。四是人口流失日益嚴重。經濟實體與人口是兵團發展的基礎,由於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利改稅政策后,企業利潤作為稅收全部上交,原先靠利潤支持的社會事業經費轉移到土地經營費上,致使職工生產積極性下降,人心不穩,動搖了兵團維穩戍邊根基。據統計,1982至1988年兵團人口外流近2萬人,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尤為嚴重,人口總體素質有所下降。﹝1﹞180

總的來看,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所面臨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並非兵團自身所能解決,而是受到農業部業務管轄職能所限,尤其表現在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方面,造成了兵團既不能與中央對口部門順暢挂鉤、也無法有效納入自治區管理范疇的尷尬困局。

(二)發揮維穩戍邊作用所面臨的問題

維穩戍邊是國家賦予兵團的職責使命。未實行計劃單列前,兵團計劃經濟指令過多過頻,與市場要素相結合較少,長期依靠國家扶持,財務矛盾突出,這些在經濟社會運行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嚴重制約著兵團維穩戍邊能力的提升,致使兵團民兵素質、軍事訓練、武器裝備更新等一度存在困難,尤其是民兵缺乏系統正規武裝訓練、團場沒有設置武裝部等,都使得兵團未能充分發揮出中央所期望的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穩定的特殊作用。后經長期實踐証明,沒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作支撐,維穩戍邊能力也必然會削弱,這在兵團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得到了充分印証,也體現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至關重要性。同時,隨著一系列因體制機制問題產生的矛盾不斷交織疊加,也為兵團加快實行計劃單列埋下了伏筆。

三、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的歷史進程

兵團實行計劃單列是黨中央經過一系列深入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証后做出的英明決策。這一決策對於改善兵團內外部發展環境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並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1987年4月16日,兵團黨委向國務院申請實行計劃單列,這也是兵團上下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慎重選擇。

1988年4月8日,農業部向黨中央和國務院上報《關於加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發展的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建議調整兵團計劃體制,對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給予大力支持。

1990年1月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聽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的會議紀要》(國閱〔1990〕5號),對兵團計劃體制、產品經營、外貿、農牧團場干部職工城鎮戶口和商品糧、資源開發利用、邊境農場建設等方面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2月14日,時任國務委員陳俊生同志在新疆駐京辦事處主持召開落實國閱〔1990〕5號文件會議,對貫徹文件精神、支持兵團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水利部、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原物資部、原鐵道部、原交通部、原國家科委、原紡織部、民政部等部委均表示將對兵團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借此次會議契機,兵團各部門加強了與國家相關部委的對接溝通,讓兵團的存在和發展價值得到了積極展示,同時也為兵團更好融入國家全盤工作打下了扎實基礎。3月初,在經過認真細致准備后,兵團黨委組成工作組向國務院匯報實行計劃單列有關工作。3月13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函〔1990〕24號),批准兵團實行計劃單列,並對兵團主要農產品交售、外貿出口權、農牧團場干部職工戶糧關系、土地資源開發、優惠政策、邊境農場建設、加強領導和團結等八個方面內容作了具體規定,從政策上厘清了困擾兵團多年的體制機制障礙。4月16日,國家財政部下發《關於貫徹國函〔1990〕24號文件意見的函》(〔1990〕財農字第25號),同意兵團參加財政部召開的有關會議,全面與兵團對接財政收支預算單列等問題。5月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轉發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新政發〔1990〕52號),明確要求自治區各部門、各地州市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文件,在調整兵團計劃管理體制中主動作為,積極幫助兵團疏通渠道、理順關系、解決難題,繼續高度重視支持兵團工作。8月30日,原國家計劃委員會下發《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有關事項的通知》(計綜合〔1990〕1138號),明確指出兵團工農業生產、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物資分配、商業、交通、外貿進出口和對外經濟合作、勞動工資、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等計劃在國家計劃委員會和有關部門計劃中實行單列。可以說,隨著兵團實行計劃單列有條不紊推進,與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管理關系也日漸清晰,各項工作落實逐步走向順暢。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1991年1月,兵團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按行業納入了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劃,歷史性地實現了計劃單列。

1992年初,在國家計劃工作會議上,經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協調,兵團基本建設計劃基數從農業部劃分出來,並在國家計劃中以農、林、水、氣、兵團的形式單獨列出。7月11日,中國農業銀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行正式成立,主管新疆農墾信貸,在總行實行計劃單列。12月10日,原國家計劃委員會下發《關於同意賦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市外貿管理權的復函》(計綜合〔1992〕2439號),賦予兵團相當於計劃單列市的對外貿易管理權限,促進兵團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為更好推動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各項政策落實落地,1994年8月12日,原國家計劃委員會下發《國家計委關於繼續貫徹國務院決定,進一步理順和完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體制的通知》(計綜合〔1994〕1077號),明確指出:“兵團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委、國務院有關部門、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各專業(商業)銀行總行計劃中單列戶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進一步加強同國務院各部門的聯系,主動匯報工作,國務院各部門要加強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對話和有關業務指導,把兵團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問題列入本部門的工作議程,作為一個單獨的、特殊的問題來對待。”﹝1﹞186此后,國家各有關部門全面加強了對兵團工作的支持力度,原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科委等都相繼將兵團納入本行業計劃管理范圍,極大地推動了兵團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縱觀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的歷史進程,不難看出推動計劃單列的每一步都飽含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兵團維穩戍邊事業的關心厚愛,這其中既有思想上的升華和洗禮,也有實踐上的探索和創新,正是通過從中央到地方的齊心協力、勠力同心,才得以確保兵團綜合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四、實行計劃單列對兵團發展產生的巨大推力

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破除了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增強了維穩戍邊能力,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

(一)實行計劃單列有力促進了兵團經濟實力提升

第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攀升。主要表現在兩個階段:一是自1990年實行計劃單列起至2011年。此20余年間正值國家和兵團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八五”至“十一五”時期。這期間,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黨委大力支持下,兵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緊緊抓住實行計劃單列的良好機遇,通過艱辛努力,迎來了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據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八五”時期(即1990至1995年)兵團國內生產總值由44.5億元上升至132億元、增長66.3%,年平均增長13.1%。五年間,實際利用外資9300余萬美元,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合同等,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十一五”時期(即2006至2010年)兵團國內生產總值由380.2億元上升至770.6億元、增長50.7%,年平均增長10.1%。五年間,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是“八五”時期的3倍。尤其是在固定資產投資、對外貿易、金融保險、科教文衛、環境保護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二是自2012年至2020年,也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十年時間。這期間,兵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在自治區黨委統一領導下,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認識特殊作用、謀劃特殊作用、聚焦特殊作用、發揮特殊作用,著力履行好“三大功能”、發揮好“四大作用”,不斷在壯大綜合實力上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末(即2020年),兵團實現生產總值2905.1億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可以看出,兵團實行計劃單列以來,總體經濟實力得到穩固攀升,為有效履行職責使命、發揮特殊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建設穩步推進。兵團實行計劃單列前,城市、工業和農業發展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鑒於管理體制機制方面的弊端,並沒有形成規模性、集群性現代化發展路子,處於相對緩慢的自然增長狀態。實行計劃單列后,“三化”建設都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觀。一是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科學規劃下,兵團以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空間為重點,科學統籌產業布局和城鎮布局,按照“師市合一、團鎮合一”的原則和師建城市、團場建鎮的思路,積極融入新一輪全國城鎮化建設熱潮,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截至2020年末,由兵團管理的自治區直轄縣級市達到10個、建制鎮56個,逐步形成了以城市、墾區中心城鎮、一般團場城鎮、中心連隊居住區為發展架構,與相鄰地州市縣城鎮職能互補,具有兵團特色的城鎮體系。進入2000年以后,兵團城鎮化建設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期,城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備,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已逐步發展為區域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人口、資金、產業、人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的集聚地,整體將新疆城鎮化建設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石河子、五家渠、阿拉爾等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低碳新型城市在全國范圍內成為兵團對外宣傳的靚麗名片,特別是五家渠市2010年和2014年分別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石河子市2015年和2017年分別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稱號,這些都充分印証了兵團新型城鎮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二是新型工業化建設提質增效。兵團的工業從農副產品加工業起步,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以輕工、紡織為主,鋼鐵、煤炭、建材、電力、化工、機械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為新疆走上現代化工業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自實行計劃單列以來,特別是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兵團立足新疆資源和地緣優勢,形成了食品醫藥、紡織服裝、氯鹼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礦產資源加工、石油天然氣化工、新型建材和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由兵團生產的節水灌溉器材、番茄制品、棉紡錠等產量和規模均名列全國前茅。1990年兵團工業總產值44.5億元,到2020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已達705億元,是1990年的近16倍。三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穩中求進。農業一直以來都是兵團的基礎和優勢產業。兵團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走農業現代化之路,大規模引進、吸收、研發和推廣先進生產技術,持續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國營農場建設,開創了新疆現代農業的先河。實行計劃單列后,依靠科技創新和組織化規模化優勢,兵團農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特別是大力推進全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設,在節水灌溉、農業機械和植物育種與栽培、牲畜育種與飼養等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上取得重要突破,並在全疆范圍內大規模推廣應用。1990年兵團農業總產值38.3億元,到2020年全年農業增加值已達673.8億元,是1990年的17.6倍。擁有國家級和兵團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7 家,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1 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累計創建50 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棉花、番茄、紅棗、蘋果、香梨、葡萄、核桃、薰衣草等特色農產品已在全國形成品牌優勢。

第三,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兵團既需要走向全國,更需要擁抱世界。計劃單列政策在外貿領域落實以來,兵團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及農副產品加工領域產業特長,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和物流產業,積極開拓中亞及歐洲等國際市場,進出口商品的品種和總量逐年擴大。截至目前,兵團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多年來,兵團緊緊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切實發揮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區位優勢,搭乘“中歐班列”順風車,傾情助力新疆打造國家向西開放橋頭堡。截至2019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37億元,貨物進出口順差(出口減進口)123.8億元,成績單格外搶眼。應當看到,兵團的對外開放,不僅讓“兵團制造”走向國外,更將兵團這張獨一無二的名片展示於國際社會,再一次有力証明了中國共產黨創造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特殊體制的偉大和英明,讓世界從不同窗口更加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

(二)實行計劃單列有力促進了兵團社會事業發展

第一,民生改善成效顯著。實行計劃單列后,隨著兵團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著力解決好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日益被放在優先位置。經過多年努力,兵團居民收入、住房、社會保障、就業等民生水平均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截至2020年,兵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萬元,人均消費支出1.9萬 元。城鎮保障性住房大規模開工建設,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安居工程穩步實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貧困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實踐再次証明,兵團的快速發展有力促進了民生保障,真正實現了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職工群眾。

第二,科教文衛事業齊頭並進。實行計劃單列以來,兵團科技事業日新月異,以新疆農墾科學院為標杆,依托石河子大學、塔裡木大學等高等院校技術力量不斷做大做強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吸引了全國各地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落戶兵團、服務兵團。一批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立了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完整教育鏈體系,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博物(紀念)館、文化館、文化廣場、圖書館(室)、影劇院等一大批文化活動場所成為繼承和弘揚兵團精神、老兵精神、胡楊精神的重要載體。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職工群眾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斗爭中,充分發揚偉大抗疫精神,突顯兵團特殊體制優勢,堅持全疆一盤棋、“兵地”一盤棋,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民抗疫的良好局面。

第三,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兵團自1954年成立之初,就以屯墾戍邊為使命,以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為己任,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各項事業處於白手起家階段,就適時提出了“邊開荒、邊生產、邊植樹”的發展方針﹝3﹞。實行計劃單列后,兵團生態文明建設日益走上正軌、邁出闊步,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興修水利、防風固沙、排鹽治鹼、節水灌溉、封沙育林育草等,採取綜合措施全面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逐步建立起環繞塔克拉瑪干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的綠色生態走廊,形成了喬木、灌木、草場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在茫茫戈壁大漠忠實履行生態衛士職責,建成綠洲生態經濟網,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人間奇跡。截至2020年,兵團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林業治理面積421.6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323.6萬公頃,封沙育林98萬公頃﹔森林資源面積達135.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9.3%﹔天然草地資源面積231萬公頃﹔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9.5萬公頃﹔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共21個,總面積16.8萬公頃﹔特別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木塔格沙漠之間的塔裡木綠色走廊綿延400多公裡,森林覆蓋率接近20%,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改善了生態環境。﹝4﹞可以說,翻開兵團的歷史,既是一部屯墾戍邊史,更是一部用綠色擊退風沙、干旱和鹽鹼地的生態環境保衛史。

(三)實行計劃單列有力夯實了維穩戍邊根基

維護新疆大局穩定是兵團的天然職責使命,也是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的現實需要。兵團姓“兵”,來源於“兵”。自成立以來,兵團就始終將維穩戍邊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重於泰山的政治責任,堅持亦兵亦民、勞武結合、兵民合一,擁有一支數量足夠、素質較高的民兵武裝力量,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新疆社會穩定中發揮著特殊作用。實行計劃單列后經濟實力的穩步增長,為有效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提供了堅實基礎,反之,社會穩定又能更好促進經濟發展,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多年來,兵團始終扎實抓好一流民兵隊伍建設,持續深入開展嚴打暴恐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落實邊境防控責任和措施,出動維穩力量積極參與相鄰地州市縣社會面防控,為維護新疆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五、計劃單列體制機制在兵團的不斷豐富完善

任何一種體制機制都需要實踐的檢驗和淬煉。兵團實行計劃單列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歷程,實踐証明,這一體制對兵團發展壯大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在黨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大力關懷支持下,兵團積極與國家和自治區銜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妥善處理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得到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扶持,擴大了經濟管理權限和經營范圍,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外部環境的明顯改善,不僅為兵團事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極大促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但同時,在實行計劃單列初始也並非一帆風順,逐步經歷了思想認識、政策制定執行、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兵團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兵團對接溝通等一系列主客觀因素影響。總的來看,兵團實行計劃單列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鑒於黨政軍企合一特殊體制,兵團的計劃單列和其他計劃單列省市還有著一定區別,需要不斷在實踐檢驗中逐步加以豐富完善,唯有此,才能更好適應兵團改革發展穩定的現實需要。

當前,兵團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各項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新的歷史時期,當好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做好“一帶一路”這篇大文章,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特別是完成黨中央交給的深化改革、向南發展等重大戰略任務,是兵團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全區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兵團黨委堅強領導下,有全國各援疆省市的積極援助,有兵團60多年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兵團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兵團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奮斗進程中也必將更好發揮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參考文獻﹞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委員會.兵團計劃志﹝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史﹝M﹞.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2011.

﹝3﹞兵仲文.兵團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察與思考﹝N﹞.兵團日報,2017-8-29.

﹝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兵團調查總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

作者魯寧系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作者班永杰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來源:《兵團黨校學報》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