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硬漢”周保中 肝膽相照寫千秋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白族,1902年2月7日,出生於雲南大理灣橋村。他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經歷了14年東北抗日斗爭的全過程。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在聽取周保中的匯報時,把東北抗聯14年艱苦斗爭同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及南方紅軍的三年游擊戰爭一並列為“我黨歷史上三件最難的事”。1949年5月,毛澤東對東北抗聯工作從總體上進行了高度評價,在為黨中央起草的給東北局的電報中指出:“抗聯干部領導抗聯斗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斗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斗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今年是周保中同志誕辰120周年,謹以此文紀念周保中將軍光輝而傳奇的一生。
“定要出頭”
在美麗的洱海邊,雄偉的蒼山下,有一個村庄,如詩如畫,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景色宜人,那裡是周保中的家鄉。周保中出生時正值清朝末年,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社會蕭條冷落、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周保中全家七口人,僅有七八畝薄田,艱難維生。
父母吃了一輩子沒文化的苦,便將周保中送進私塾讀書,之后,周保中又相繼考入高小和初中。讀書期間,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對他產生很大影響。他知道了辛亥革命,明白了專制獨裁與民主共和的區別,了解到在雲南有很多人追隨孫中山,為國富民強勇於反抗、不怕犧牲,他們的斗爭精神深深地感動著這個少年。讀到初中二年級,家鄉慘遭兵匪劫難,周保中被迫輟學。在蒼山腳下,他一邊放牛,一邊仰望天空,他看到雄鷹自由盤旋於藍天之上,也渴望橫空萬裡,自由翱翔。勞動之余,他更加勤奮地讀書、練字,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走出農村,改變命運。1917年春節前夕,村裡一位有錢人家的少爺看到擅長書法的周保中給鄉親們寫春聯,得到鄉親們的稱贊,很嫉妒。為了奚落周保中,那位少爺在村裡的大榕樹上,貼出一副對聯:“富貴全由命定,窮相原是天生”。早就對為富不仁者十分痛恨的周保中也回敬了一副:“再窮無非討口,不死定要出頭”。從此“定要出頭”這四個大字印刻在少年周保中的腦海中,成為激勵他發奮圖強的原動力。
1917年2月,周保中告別親人,遠離家鄉毅然從軍,參加了“靖國護法”戰爭。5年后,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七期工兵科學習。他南征北戰,屢建戰功。然而,當他目睹了廣大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壓迫下艱難度日后,開始重新探求革命真理。在閱讀了《新青年》《救國時報》等進步書刊后,周保中的思想迅速成長。在結識了張伯簡、林伯渠等共產黨人之后,他的人生道路發生了根本轉變。1927年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遭受到成立以來從未遭遇過的嚴重危機。7月,周保中在武漢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緊密地連在一起。1928年11月,受黨組織委派,周保中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決心學成歸國,報效祖國,建設家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中華民族遭受沉重災難和巨大恥辱。日本野蠻侵略的炮聲震撼著遠在蘇聯的周保中的心靈。10月,周保中從莫斯科啟程,輾轉回國。一路上,他看到各地蕭條零落的景象,特別是奉天車站站台上懸挂的日本國旗,內心十分酸楚。回到上海,周保中受黨組織委派到東北從事武裝抗日斗爭。1932年初,周保中來到東北,在這裡走過了他人生最艱險、最光輝傳奇的歷程。
雪白血紅
十幾年戎馬生涯,周保中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來到東北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任命他為中共滿洲省委委員、軍委書記。1932年春,為了建立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周保中深入到活動在吉東地區的王德林領導的救國軍中,先后任救國軍總參議、前方總指揮部參謀長、總參謀長。1934年,他組建了綏寧反日同盟軍,任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2月,反日同盟軍通過收編、改編義勇軍和山林隊等抗日隊伍成立了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周保中任軍長。1937年10月10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正式組成,周保中任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他在戰場上對國家、對人民許下的承諾:“哪管飢餓疲乏,斷指裂膚,不顧暴風烈日,雷電血雨,捐軀輕鴻毛,蕩寇志不渝。”
周保中雖出生於祖國的大西南,抗日疆場卻將他磨練成“東北硬漢”。1932年10月,周保中率領救國軍一部與民眾武裝攻打寧安縣城,在攻城戰斗中,他腿部受傷仍繼續指揮作戰。率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沖進縣城,消滅了部分守城日軍,並炸毀日軍的火藥庫。戰斗結束后,因為子彈已穿入腿骨,急需動手術。同志勸他,“這裡沒有醫生,也沒有藥品和器械,無法取出子彈,最好還是送你去省城的大醫院吧。”周保中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說,“不是要做手術嗎!那就干脆點,用刀子挖,拿鉗子夾,我受得了。”為他做手術的戰士硬是用刀子、鉗子將彈頭從腿骨中取了出來。10余天后,救國軍再次組織攻打寧安縣城。周保中腿傷未愈,再上戰場。他重傷不下火線、刮骨取彈的事跡,很快在救國軍中傳開,這個喝過洋墨水的南方人是個令人敬佩的“東北硬漢”。
1938年,日本關東軍總部調集三萬五千多日偽軍,大規模圍剿東北抗聯第二路軍,企圖在牡丹江下游山區聚而殲之。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同時計劃西進與抗聯十軍會合與南滿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取得聯系,周保中與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部決定以抗聯四軍、五軍為主力進行西征。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數萬日偽軍設立重重封鎖線,周保中及抗聯第二路軍總部人員被圍困在下江山林之中。周保中與戰士們克服飢餓、寒冷、傷病、缺乏武器彈藥、戰斗傷亡等種種困難,堅持與敵人進行戰斗。十多天過去,糧食吃光了,就扒樹皮、挖雪裡的野草充飢。水喝光了,就吃雪。數九隆冬,地窖裡異常寒冷,周保中帶領戰士們相互撞擊身體,增加熱量。飢寒交迫之中,抗聯戰士們臥倒不起。周保中憑著微弱的體力,斷斷續續地講笑話鼓舞大家。他們以超常的革命意志力苦苦堅守二十多個日夜,直到日偽軍撤走。西征雖然遭受失敗,但成功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偽軍。西征途中,涌現出“八女投江”“十二烈士”等震撼人心的英雄壯舉。
參加東北抗日斗爭十多年的歲月裡,經歷的艱難困苦數也數不清,無論敵人如何強大,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峻,周保中帶領東北抗聯戰士總是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始終堅持敢於斗爭。他們共同闖過了一道道難關,渡過了東北抗日斗爭最艱難的歲月,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
火種不熄
自1939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陷入了敵人重重包圍之中,面臨更加險惡的嚴峻形勢,絕大多數抗日游擊根據地遭到破壞,部隊也從原來的3萬多人銳減到不足兩千人。周保中和抗聯戰士們,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系,孤懸敵后,生存環境極其險惡,后勤補給為零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抗日游擊戰爭、英勇殺敵。
1942年初,東北抗聯主力部隊隻剩1000多人,被迫轉入蘇聯遠東伯力地區,在南北兩個野營進行整訓。同年8月,在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隊伍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這支隊伍同時還被授予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88旅番號,周保中任旅長。教導旅身穿蘇軍軍服,佩戴蘇軍軍銜,裝備蘇軍武器,按照蘇軍大綱訓練,但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周保中帶領教導旅的戰士們苦練軍事技術,每個人都具有爆破、發報、武裝泅渡、駕駛乃至空降的作戰技能。這是東北抗日戰爭歷經10年之后幸存下來的最后一支抗日力量,也是繼續點燃東北抗日烽火的寶貴火種。
周保中與東北抗聯教導旅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軍及其它盟國作戰。”10日、11日,朱德連續發布對日軍展開全面反攻及受降等7道命令。東北抗聯教導旅的戰士們備受鼓舞,積極配合蘇聯紅軍向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攻擊。由於東北抗聯將士對日軍的戰略基地、重要道路和橋梁了如指掌,蘇軍和抗聯部隊進展十分順利,日本關東軍僅十余日即土崩瓦解。
日本投降后,東北抗聯教導旅在周保中、李兆麟的率領下,陸續進駐長春、沈陽、哈爾濱、齊齊哈爾、吉林、佳木斯、牡丹江等地,搶佔東北戰略要地,准備迎接八路軍、新四軍的到來。周保中和他領導的東北抗聯教導旅為在東北恢復和發展黨組織,開展建軍、建政工作作出積極努力。
解放戰爭時期,周保中先后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吉林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常委、吉林省委常委等職務,為東北解放戰爭嘔心瀝血,舍生忘死。東北全境解放后,周保中離開了浴血奮戰18年的關東大地,他所率領的部隊全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參加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一直打到海南島,橫掃大半個中國,為全國解放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死而后已
新中國成立后,周保中曾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等職。他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在肅清殘匪,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事業,反霸減租,抗美援朝等方面,作出了顯著的業績。成績面前,他很少提及自己,昔日戰友要他記下自己的功勛以留后人,他卻說:“個人的功績離不開黨的教育和人民的支持,要寫的恰恰是人民和先烈們的英雄業績,至於自己的功勞那是微不足道的。”表現出一位優秀共產黨人有功不居、高尚無私的精神風范。
雖然身居領導崗位,但周保中始終廉潔自律,不搞特殊化,做忠誠朴素的人民公仆。當時國家黨政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周保中吃飯、抽煙等開支均實報實銷,但是他每餐就是兩三樣素菜,一個星期吃一兩次葷菜,並且每次用餐,如果飯菜有剩,他從來不會倒掉,總是留到下頓再吃。吸煙,他也總是把吸過的煙頭積攢起來,將煙頭裡的煙絲卷成自制紙煙再抽。他的獨生女兒讀書離家很遠,但是每逢星期六,女兒都是坐公交車回家,從來不搞特殊化。而且,周保中從不讓女兒上干部子弟學校,目的是要讓女兒多接近工農,不要有干部子弟的優越感。周保中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親屬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周保中父母早年過世,家裡僅有兩個弟弟,都在農村沒有工作,並且四弟還雙目失明。一次,他的三弟來昆明要求哥哥給他安排個工作,當時昆明等地各行各業也都在招收職工。但是,周保中拒絕了,他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沒有賦予我這樣的特權,我不能這樣做。”之后,周保中給他買了兩件土布衣服,又給了一點錢,讓弟弟在昆明玩了幾天后,就將弟弟送回了大理。
長期的戰爭生活,以及忘我地工作,讓周保中身體不堪重負。1953年夏,嚴重的心臟病讓周保中連端起一杯水的力氣也沒有了,他不得不服從黨組織的決定進行療養。在北京,他又被發現患有嚴重的膽結石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他的口頭禪是:“隻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干革命。”周保中支撐著病體,以頑強的毅力,先后完成了《東北的抗日游擊運動和東北抗日聯軍》《東北人民抗日游擊戰爭概況》《憶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編著,並飽含深情地撰寫了楊靖宇、趙一曼、八女投江等抗日英雄的文章,為后人留下了東北抗日聯軍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燃盡了最后一絲光亮,終年62歲。
周保中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英勇頑強的革命意志、不畏艱苦的高尚品質、勇於獻身的犧牲精神,激勵著我們鼓足干勁踏上新征程,讓我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保持革命者大無畏的奮斗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年8月版﹔
2. 《東北抗日聯軍史》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15年9月版﹔
3. 《周保中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15年8月版﹔
4. 《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21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