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幾點思考
周保中將軍(1902-1964)
一、周保中少年時期的一些經歷,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萌發的原始動力
周保中的少年時期,國家內憂外患。周保中的家境原來還算殷實,他能上得起學。結果一場兵災,鬧土匪,弄得家徒四壁,他不得不輟學了。還好,大理的傳統教育蘊藏著正氣,少年時的周保中(當時叫奚李元),其家族的家風、家教,學校老師的教育都給了他很好的熏陶,這為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我到大理灣橋村向上了年紀的人採訪,他們都說奚李元從小就有骨氣,有斗志,不服輸。他的很多經歷給他留下過傷痛。本來嘛,人不論窮富,都應該有尊嚴。但是,在當時富自貴、貧受欺的社會裡,窮人沒有任何尊嚴。周保中的經歷告訴他,必須奮斗。所以,在一次他和一個不講理的富家子弟的爭斗中,他當著來圍觀的全村人的面,大喊“窮人不死,定要出頭”。所以說,他追求生活在底層的人要出頭,這是周保中走上革命道路的朴素願望,也是他革命精神萌發的原始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周保中革命精神形成的政治基礎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共產黨人的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半壁江山,周保中實現了從極度迷茫向真正覺醒的轉變。他拋棄了國民黨少將軍銜的優厚待遇,義無反顧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有了革命的方向。黨教育他,共產黨人不但要有犧牲精神,還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因為周保中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基礎、有條件。他五歲學論語、讀私塾,在雲南省立第二中學(今大理一中)上過一年學,15歲當兵,又到雲南講武堂學習了三年。當蔣介石通緝周保中時,周恩來把奚李元的名字改周保中,又把他送到蘇聯學政治、軍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時間又是三年多。
正是因為周保中有這樣的閱歷和文化基礎,所以,在14的抗日戰爭中,他才能留給后人200多萬字的抗日文獻。在這些日記和文集中,有他對斗爭形勢的判斷、思考,有對行軍路線的規劃、指示或是命令,有對戰斗場景的敘述,有對戰斗勝負得失的分析、反思,有對敵人及叛徒的嫉惡如仇的揭露、抨擊,有他與朝鮮和蘇聯同志們長期打交道的印記,集中體現了他深厚的政治素養和高超的理論水平。
如果翻開他的日記、文集,我們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會感受到,他處理國與國、黨與黨之間紛紜復雜關系的苦辣酸甜。我們會感受到他在聯系不到黨中央的情況下,憑著對黨的忠誠、赤誠,在內憂外患、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踐行黨的宗旨,保持東北抗聯的正確方向。
綜合起來看,周保中這200多萬字的文獻,反映了周保中時時刻刻都沒有離開過馬克思理論的指導。這說明,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要說周保中行,是他沒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視為教條,他是隨著戰爭實踐的變化而去把握,去結合,去認識,去領會,去學習。最難能可貴的是,面對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他沒有墨守成規、思想僵化。在長期和中央失聯、聽不到中央聲音的情況下,他背誦列寧的話,引用列寧《進一步,退兩步》書中的原話,去說服有思想偏差的同志,正確地處理了抗日聯軍內部的嚴重分歧,有驚無險地避免了抗聯武裝的內訌乃至潰散。
所以說,東北黨和抗聯軍隊,在和中央失聯8年的情況下,沒有內訌,沒有散伙,沒有因為叛徒的出賣而走向失敗,這是周保中堅持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抗戰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尤其是他堅持馬克思主義國際主義的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勇氣,頂住了蘇聯大國沙文主義要取消東北抗日聯軍和東北黨組織的陰謀,他用俄文給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寫信,堅持了中國共產黨和東北抗日聯軍的獨立性,實現了抗日聯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一。
上述的歷史事實都深刻地說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周保中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政治基礎。
周保中抗日游擊日記原件
三、周保中緊緊把握與敵人斗爭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矛盾,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本色的集中展示
周保中入黨后,他就將自己的命運、前途與黨的宗旨、使命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留蘇的唐有章說過,“九一八”事變一爆發,周保中第一個在莫斯科寫血書,要求回國參戰,要擔當抗戰的任務。
抗戰初期,東北沒有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國民黨也沒有一兵一卒,揭竿而起的30多萬各路抗日義勇軍也很快偃旗息鼓。周保中作為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和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等分別在吉東、南滿、北滿形成“品”字格局,互為依托,共同開展抗日民族斗爭。楊靖宇(一路軍總司令)1940年因叛徒出賣壯烈犧牲。趙尚志(三軍軍長)在周保中之前也擔任過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42年因叛徒出賣,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李兆麟(三路軍總指揮)於1946年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壯烈犧牲。
周保中參與了東北抗日斗爭14年的全過程,組建了和改編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聯第五軍和東北抗聯二路軍。他在14年間指揮了幾百次的戰斗,先后三次負重傷,並遭遇了無數次死亡危險。他在極端惡劣的嚴寒生活中艱難生存,其間還與叛徒周旋較量,與黨內各種不良的傾向進行思想斗爭。1941年以后,周保中和東北黨委在全盤指揮東北地區抗戰的同時,還主持了抗聯部隊的整訓、整黨和軍事偵察,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同時,周保中又組編15支抗日游擊小部隊,深入東北敵后開展打擊日寇的游擊活動。15支抗日游擊小部隊深入日寇軍事要塞,以生命和鮮血為代價進行准確細致的偵察,匯成圖表,裝訂成冊,發放給進攻東北的蘇軍,蘇軍連以上的軍官人手一冊。1997年,我在俄國做高訪學者時,俄國的史學專家也不得不承認,蘇軍能以強大准確的炮火,在24小時內給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這本小冊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45年,周保中指揮抗聯部隊參加對日大反攻,抗聯部隊同志們都以蘇軍警備副司令的身份,分派佔領東北57個大中城市(包括平壤)。因為人少,有的城市隻派一兩個人,蘇軍同志任司令,抗聯同志任副司令。當時蘇聯和蔣介石簽訂的中蘇友好條約規定,日本投降的戰利品必須要移交給國民黨部隊。周保中緊緊抓住國民黨部隊還沒有趕到東北的戰機,利用和蘇軍同生共死的友好關系,讓57個城市的東北抗日聯軍同志們從蘇軍手裡把日軍投降留下的大量武器裝備爭取過來,這一要求得到了華西列夫斯基的同意。這些武器裝備及時武裝了從山東徒步過來的幾萬名八路軍。同時,在東北三省的57個大中城市,周保中下達了建黨、建政、擴軍的指示和命令,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6年7月11日,毛澤東指出:“去年八月,英勇的蘇聯紅軍來到中國,進攻日本侵略者。我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人民配合紅軍作戰,消滅日寇與偽滿,替東北人民開辟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黨在東北,從日寇侵入之日起,即領導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反對了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進行了長期英勇斗爭。”(《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頁)
1945年9月初到10月31日,周保中任東北人民自衛軍司令,10月31日以后改編為自治軍,林彪為司令,周保中任副司令,后又改編為民主聯軍,林彪為司令,周保中為副司令兼東滿軍區司令。解放戰爭一開始,毛澤東主席於1946年3月24日手諭電令周保中攻打長春。長春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長期是日本關東軍的大本營。對長春的打、撤、打、圍四次主要軍事行動,周保中都是主要領導人。
所以說,這些戰斗任務為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形成,鋪設了驚濤駭浪的平台。每一步千變萬化的戰斗,周保中都緊緊把握了與敵人斗爭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這是他戰勝敵人、實現黨的戰略目標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論的生動實踐。
周保中將軍檢閱部隊
四、周保中重視執行黨中央戰略策略,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能戰勝敵人的強有力保証
1935年到1937年期間,由於斗爭形勢的變化,周保中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領導下,貫徹執行了遵義會議和瓦窯堡會議的精神。他參考借鑒長征的經驗,推動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進入了全盛時期。他還按照黨的指示組建了中共吉東省委,直接領導吉東地區的抗日斗爭。
1938年以后,東北抗聯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失聯,周保中隻能通過學習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等文獻,並千方百計尋找破舊的《新華日報》研究學習中央精神。以此為指導,周保中起草了《關於東北抗日救國運動的新提綱草案》,部署了東北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方針政策。1941年以后,在第二次伯力會議和與蘇聯遠東地區軍事合作期間,周保中堅定捍衛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東北抗日聯軍的獨立。
總的講,在殘酷慘烈的革命斗爭中,周保中領導東北抗日聯軍,永遠心向黨中央,自覺地以黨中央的戰略策略作為理論依據和斗爭方向。無論是在政治策略、軍事路線還是組織與思想上,周保中都和黨中央緊密保持一致。就拿周保中120萬字的抗日救國文集來說,這部文集收進周保中抗戰時期的著作665篇,充分証明了周保中在抗日聯軍中制定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和斗爭策略都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周保中的軍事戰略戰術有很多內容,僅引幾例。如他制定的“避強攻弱,乘隙伺虛”,以求打擊敵人,發展自己﹔以及“讓避大敵,保存自己”﹔還有“埋伏、夜襲、阻擊、急襲,避免與強大敵人接觸”﹔還有“四快”,即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四不打”,即情況不明不打,准備不好不打,不消滅敵人奪取勝利不打,硬仗不打。這些戰略戰術,都是周保中領導東北抗日聯軍自覺貫徹黨中央遵義會議以來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的成果。毛澤東對周保中“一貫地執行黨的路線的抗聯同志”的評價,就是對周保中自覺貫徹黨的路線的高度肯定。
以上不難看出,周保中重視執行黨中央戰略策略,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能戰勝敵人的有力保証。
周保中(前排右四)與戰友在一起
五、周保中重視自我革命的革命精神給我們及后人樹立了榜樣
第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東北抗戰初期,抗日部隊的組成很復雜,當時有救國軍、自衛軍還有很多綠林好漢、山林隊等等,這些抗日軍隊各路人馬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缺乏組織和紀律觀念,常常為爭奪一些地盤、給養打得不可開交。周保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以仁義道德感化各路抗日將領,在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還有他在革命斗爭中先后救過程潛、王震等高級將領,但他都不讓宣傳。解放戰爭中東北國民黨將領潘朔端、曾澤生起義都和周保中有直接關系,他也不讓提。
第二,勇於自我革命,有正視問題、刀刃向內的勇氣。比如圍長春后期,敢向林彪面對面提出讓餓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出城,避免了軍事行動造成人民群眾的更大傷亡,這些故事書中都有記載。
第三,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周保中這方面的為人處事,在東北乃至朝鮮,都有很多佳話。
第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淨淨做事,不爭、不要、不比,自律自強。雲南昆明及大理也流傳有周保中是公平正義的人格代表的傳說。
正因如此,黨、國家和人民給予周保中很高的榮譽:
1955年,周保中被授予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八一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載入史冊的一些說法:周保中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他是東北14年抗戰中后期最高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團隊中功勛卓著、威望崇高的少數民族干部之一。
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周保中是“我們的民族英雄”“義勇軍領袖”“一貫地執行黨的路線的抗聯同志”。毛澤東還深情贊譽:“保中同志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斗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以上這些評價,都是把周保中融入到中國共產黨黨史軍史的深度來認識,融入到18年東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大背景下來評價,融入到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廣度來考量的。正因為如此,周保中和周保中精神是中國人民心中一座永久矗立的豐碑,這是全國人民特別是白族人民的驕傲。
周保中和周保中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是我們和子孫后代學習的榜樣。
以上是學習周保中精神的一些體會。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