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歷史決議解決的是一個根本問題

作者:楊明偉    發布時間:2022-02-14   
分享到 :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建黨百年之際,黨中央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我們黨一百年奮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這是一個成熟的政黨在重大歷史關頭作出的歷史性、戰略性決策,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重視和善於運用歷史規律的高度政治自覺,體現了一個偉大政黨在走過百年光輝歷程后,進一步開啟第二個百年偉大征程的堅定自信和使命擔當。

這次全會通過的《決議》,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同前兩個歷史決議聯系起來看,它們各自產生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和所要解決的問題雖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歷史關頭作出的對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起極為重要作用的決議,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所要達到的目的,都是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從根本上講,三個歷史決議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中所點明的“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這個根本問題”。

第一個歷史決議——醞釀於建黨20周年之際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作說明時首先強調“我們黨歷來高度注重總結歷史經驗”,並特別提到了延安時期毛澤東有關要通過“把黨的歷史搞清楚”,從而“把事情辦得更好”的戰略思考。

每到重大紀念日或重大歷史節點之際,我們黨都要回顧和總結自己的歷史。第一次系統性的總結,就是延安時期“在爭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關頭”形成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即《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雖然這個決議是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原則通過的,但它最初醞釀於中國共產黨成立20周年之際。延安時期,為批判黨內長期存在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確立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從而為奪取全民族抗戰最后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我們黨在1941年9、10月間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開始討論如何檢討黨的歷史上,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領導路線問題。毛澤東在會上明確提出要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並剖析了錯誤路線的根源和遺毒。這次會議為全黨整風作了重要准備。會后,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清算過去歷史委員會,開始著手《關於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這個《結論草案》成為后來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基礎)。到1945年春天,毛澤東親自改名為《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

如果從1941年10月起草《結論草案》算起,《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經過多次起草、討論、修改,前后歷時將近4年才得以完成。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隨后召開的黨的七大上委托七屆一中全會進一步討論修改,后來在同年8月9日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一致通過。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產生的重要歷史文獻。

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全國抗戰爆發這一時期,特別是十年內戰時期的正反兩方面的斗爭經驗,對於這個時期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即從1931年1月王明“左”傾路線佔據中央統治地位到1935年1月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作了正式結論。這個歷史決議深刻地指出了黨內存在的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等錯誤,教育全黨認清黨內曾經出現的錯誤路線,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充分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同志在全黨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這對統一全黨思想、團結一致奪取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起了巨大作用,也為黨的七大的召開,為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和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作了很好的准備。正如這個決議所指出的:“我黨經過了自己的各種成功和挫折,終於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軍事上,第一次達到了現在這樣高度的鞏固和統一。這是快要勝利了的黨,這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戰勝了的黨。”這個決議特別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政治路線,強調了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嚴厲批評了“破壞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和黨內的團結”的各種錯誤傾向,並在最后特別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結果,必將給黨和中國革命帶來偉大的進步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二個歷史決議——寫了黨的60年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二個歷史決議。這個歷史決議醞釀於新中國成立30周年之際,切入點是“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通過於建黨60周年之際,內容涵蓋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60年。從1979年10月鄧小平提出著手起草第二個歷史決議,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后面的十二大作准備,到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歷經20個月。

第二個歷史決議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用鄧小平的話來說,“中心的意思是三條”:第一,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一條﹔第二,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在起草和討論修改過程中,陳雲特別提出,決議稿要專門加一篇話,講講解放前黨的歷史,寫黨的60年﹔60年一寫,毛澤東同志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面,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

在當時糾正“文革”錯誤和撥亂反正的背景下,如何實事求是地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黨內外都存在一些不同意見甚至混亂思想,對此,鄧小平特別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肯定並且繼續堅持毛澤東思想,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讓步,“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在廣泛討論和深入研究修改過程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明確:要真正搞毛澤東思想,完整准確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要批判來自“左”的以及右的錯誤思想的干擾﹔要強調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這個歷史決議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了“文化大革命”,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確立了毛澤東同志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通過總結黨的60年探索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統一了全黨思想,起到了團結一致向前看的作用。正如鄧小平所說:“這個決議起到像1945年那次歷史決議所起的作用。”葉劍英也認為:“‘決議’中確立毛澤東同志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這對於我們黨的千秋大業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在最后一個部分特別強調:“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樣,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不會有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以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歷史使命的,有嚴明紀律和富於自我批評精神的無產階級政黨。如果沒有這個黨的領導,沒有這個黨在長期斗爭中同人民群眾形成的血肉聯系,沒有這個黨在人民中間所進行的艱苦細致的有成效的工作和由此而享有的崇高威信,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必然由於種種內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隻能被斷送。”這個決議明確了中國未來的方向:確立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搞清楚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評價第二個歷史決議的重大影響時,深刻指出,決議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前黨的歷史,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對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評價,特別是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分清了是非,糾正了“左”右兩方面的錯誤觀點,統一了全黨思想,對推動黨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好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三個歷史決議——觀照“兩個百年”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被稱為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這個歷史決議與前兩個歷史決議在解決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這個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當然,在內容擺布上卻有所不同。

與前兩個歷史決議主要總結黨的歷史教訓、分清歷史是非不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主要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因為從建黨到改革開放之初,黨的歷史上的重大是非問題,前兩個歷史決議基本都解決了。對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基本論述和作出的結論,全黨上下是充分認可的,認為至今仍然是適用的。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們黨的工作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但總體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是順利的,前進方向是正確的,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因此,決議把著力點放在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上。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第三個歷史決議把重點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用較大篇幅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這樣做的目的,仍然是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堅定信心、聚焦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深入理解這個歷史決議,我們可以體會出以下幾個特別重要的認識基點:

(一)第三個歷史決議觀照的是“兩個百年”。它既通篇融匯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所進行的奮斗、犧牲和創造,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的歷史邏輯﹔又著眼於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闡釋了“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謀劃。也就是說,這個歷史決議,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戰略,是觀照“兩個百年”的。因此,這個歷史決議與前兩個歷史決議既是一脈相承的,又是與時俱進的。它總結的是黨一百年帶領人民奮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著眼的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如何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在新征程上繼續帶領人民進一步取得成功,所以這個歷史決議貫通著歷史、現實和未來。

(二)第三個歷史決議科學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出全面概括和闡述,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的一個突出亮點,也是決議的理論重點。決議充分肯定了這一思想在理論上的原創性貢獻及其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方面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人民群眾的鮮活社會實踐中不斷實現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要求﹔始終重視理論指導和勇於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決議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恰恰表明,第三個歷史決議的這一突出亮點,與前兩個歷史決議在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建設上的重大意義也是一脈相承的。這個歷史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的闡述,點明了這一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這個歷史決議也清晰地表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方面,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黨的理論創新樹立了典范。因此,“兩個確立”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願望。

(三)第三個歷史決議將對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和未來中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觀察第三個歷史決議的重大影響,需要聯系我們黨成立一百周年、即將召開的二十大、正在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等重大的歷史節點和歷史進程來看。與前兩個歷史決議對推進和引領黨的事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一樣,第三個歷史決議也必將對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要想了解中國共產黨是個什麼樣的黨、未來要干什麼,讀懂這個決議就會清晰地知道: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作為一個善於總結歷史經驗、善於從歷史中學習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每一次對歷史經驗的系統總結,都是立足於以科學的指導思想為准繩統一全黨思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中曾經指出,“全黨今后的任務,就是在弄清思想、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團結”,“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在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中也指出,“黨的團結,黨同人民的團結,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奪取新的勝利的根本保証”。第三個歷史決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對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總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入了解黨的歷史決議,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牢記和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時刻把握這條貫穿我們黨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切奮斗的主線,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這個根本問題,在未來的征程中敢於面對任何風險、敢於排除任何干擾,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研究員)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