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歷史自信從哪裡來

作者:張哲茜    發布時間:2022-02-2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知史以明鑒,查古以知今。對黨史這本“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了解得越深,就越能真切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越能深刻體會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能激發堅定的歷史自信。

堅定的歷史自信,源於黨百年奮斗的亮麗答卷和偉大成就。1935年5月,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如此展望富強中國的壯麗願景:“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奮斗中,這樣的信念已經落地生長,革命先烈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從生死存亡到國家富強,我們黨用百年奮斗把一窮二白的“現代化的遲到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業大國﹔從隨波逐浪到勇立潮頭,我們黨用百年奮斗把風雨如晦中的小小紅船打造成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從文明蒙塵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黨用百年奮斗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璀璨精華和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中華大地熠熠生輝。黨團結帶領人民交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績單,每位中華兒女都有理由為之感到自信和自豪。

堅定的歷史自信,源於始終堅持中國道路的自立自強。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未曾斷流,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1840年鴉片戰爭后,由於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一度陷入被西方列強輕視、無視甚至蔑視的境地,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百年崢嶸,換了人間。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百年奮斗,讓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更讓中國人民在走出去看世界之前就能平視這個世界。從百年前的認知失調、地位失衡到如今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從百年前的亦步亦趨到如今破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我們平視世界的自信源於黨領導人民百年來始終堅持中國道路的自立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自強。放眼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無疑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堅定的歷史自信,源於清醒的歷史認知和高昂的奮斗精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從輝煌燦爛的文明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可歌可泣的創業史、震驚世界的發展史中,我們看清楚了過去為什麼能夠成功,也弄明白怎樣才能走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風雨蒼黃、百年砥礪,歷史的道路並不坦平,正如俄羅斯文學巨匠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面對艱難險阻的境地,隻有依靠李大釗先生所言“雄健的精神”才能沖決桎梏、踏平坎坷、開拓新境,這種“雄健的精神”,正是高昂的奮斗精神。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歷經千錘百煉、千磨萬擊,歷史的荊棘將被編織成花環,戴在創造偉大勝利與榮光的中華民族頭上。

天下為公,人間正道。致力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共產黨,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站在時與勢的一邊。這是我們黨具有歷史自信的最大底氣,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摒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不如人的仰視,拋棄“萬國衣冠拜冕旒”的俯視,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新時代的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正在以自信、自立、自強的高昂斗志與堅定決心,奮進復興征程、走向星辰大海。

(作者單位: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2月24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