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與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群眾工作

原標題:劉少奇與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群眾工作
作者:王鳳青    發布時間:2022-03-02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劉少奇同志受毛澤東同志委托,指導山東建立統一的政治軍事領導中心,調整策略方針和各方面政策,使山東抗日根據地迎來大發展局面”。山東抗日根據地是連接華北和華中的樞紐,與晉察冀和太行根據地成鼎足之勢,對堅持敵后抗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抗戰相持階段到來特別是1941年后,山東抗日根據地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局面。1942年3月,劉少奇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后,指出山東抗日根據地工作軟弱無力的原因在於對群眾工作沒有正確認識,並提出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辦法。這使山東抗日根據地很快擺脫了困難,並推動形成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密切關系,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劉少奇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后,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指出山東抗日根據地群眾工作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由於主觀上的錯誤,中共山東分局沒有把群眾工作擺在適當的位置上,致使群眾工作成為山東抗日根據地各項工作中最薄弱的,這也是山東抗日根據地陷入困難的重要原因。

首先,批評了輕視群眾工作的思想。在《群眾運動問題》報告中,劉少奇批評了山東黨員干部忽視群眾工作的錯誤思想。他指出,共產黨員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要依靠自己的群眾,依靠自己的階級。“無論哪一個黨員,也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十分注意做群眾工作”,要通過群眾工作把成千上萬群眾團結起來、組織起來,不發動和組織起千百萬的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任何工作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批評了脫離群眾的錯誤認識。早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劉少奇就指出,共產黨人要“以群眾中一員的資格,在群眾中出現”,而不是以共產黨員或者自命為領袖的資格去命令和指揮群眾。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后,他針對部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指出群眾是共產黨的母親,黨是群眾的兒子,“脫離群眾是共產黨員最危險、最嚴重、最應該受到責罰的事情”。他還強調指出,如果去命令和指揮群眾,“他雖還有黨籍,實質已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了”。

最后,批評了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劉少奇認為,共產黨員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必須要最忠實地為實現群眾的利益、改善群眾的生活而斗爭。但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由於沒有解決抗戰依靠誰這一關系到根據地發展的最根本問題,中共中央要求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的政策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貫徹和落實,群眾生活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從而影響了根據地各項工作的開展,也影響了黨政軍民的關系。

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劉少奇在剖析了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黨員干部對群眾工作的錯誤認識后,從四個方面指出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方法。

尊重群眾及群眾團體的自主性。劉少奇認為,做好群眾工作,前提是尊重群眾,尊重群眾的自主性。針對山東抗日根據地沒有發揮群眾自主性的現象,他指出:“群眾運動不是同木頭一樣,我們主觀上想做桌椅板凳,就聽任我們一塊一塊地湊合起來,這樣是行不通的,”一定要遵循勞動者“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則。他認為山東的群眾和農救會還沒有發生血肉相連的關系,農救會沒有權威,群眾腰杆子不硬,積極性因此受到了壓抑。因此,在群眾工作中要尊重農救會的獨立領導權,使農救會等群眾團體真正能夠保護群眾的利益,真正能夠代表農民說話。當然,尊重群眾團體的自主性不是說群眾團體不受黨的領導,黨要在政治上掌握對群眾團體的領導,但不是去干涉其內部生活,要嚴防官辦代替。

和群眾同甘共苦,在群眾中生根。針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不深入到群眾中去的現象,劉少奇指出,共產黨人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群眾之中,把自己當作普通群眾中的一員,要認識到自己沒有任何特殊之處﹔軍隊和干部要深入到群眾裡面去,每個人至少在群眾中交幾個知心朋友,使群眾真正認識到共產黨是自己人,是親人,八路軍是他們自己的軍隊﹔對於群眾的問題,可能解決的,不管大大小小,應該及時幫助他們解決﹔不能解決的,應該及時向他們解釋,並指給出路。他特別指出,那種脫離群眾,對群眾頤指氣使的人,“是和共產黨員的稱號不相容的”。

在改善群眾生活的同時提高其政治覺悟。劉少奇指出,工農群眾在重重壓迫與剝削下,生活極度困難,他們為國家民族生存斗爭的熱情會受到極大壓抑。隻有當他們的生活地位得到改善、所受壓迫減輕了的時候,才能使他們的抗戰熱情、積極性和對於革命的忠誠發展到最高限度。所以,共產黨人必須為改善群眾的生活狀況而斗爭,在改善群眾生活的同時,要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和政治覺悟,使根據地變成抗戰的堅強堡壘。

注意培養群眾工作的積極分子。劉少奇指出,在群眾運動中涌現出的工農干部,是群眾運動的偉大源泉。他們有聯系工農群眾的天然優勢,應該在工作中注意提拔他們,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注意發揮他們在工作上的獨立性,使他們成為堅強的群眾工作干部。

劉少奇認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群眾工作之所以出現問題,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減租減息的重要決定。他要求各級黨委把減租減息作為中心工作,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著減租減息這個中心進行。在這一要求指導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減租減息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1942年,中共山東分局相繼頒布了《關於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開展群眾運動的決定》《關於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工作的補充指示(一)》《山東省改善雇工待遇暫行辦法》《關於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工作的補充指示(二)》等一系列指示決定,要求“迅速實行減租減息,迅速把群眾的熱情發動起來”,各根據地要把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作為第一位的中心任務抓好,廢除一切超經濟剝削,戰前債務由政府布告所交利息超過本金一倍者停息還本,超過二倍者本利停付﹔雇農工資應改為糧食工資制,最低應逐漸達到300斤糧食,平均工資應為450斤。還提出在運動開始前,要切實了解群眾的切身問題是什麼,首先替群眾解決這些切身問題﹔在減租減息運動中,要建立農民對農救會的信仰,成立並加強農救會,建立婦救會、青救會和民兵組織,使群眾在減租減息運動中真正團結起來。

這些措施使廣大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解除或減輕了多年以來壓在他們身上的沉重負擔,他們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共產黨、革命與自己生存息息相關,抗戰積極性大大提高。如敵人掃蕩時,群眾嚴密封鎖消息,堅壁清野,使日軍喝不上水,煮不成飯﹔婦女、兒童站崗放哨,發現敵情后,他們把繩子一拉,村裡的鈴就會響,人們迅速行動,很快村裡就會連一隻雞都見不到。群眾還創造了路條制度,通過路條盤查行人,沒有路條,誰都無法順利進入根據地,從而使敵人寸步難行。平原地區的群眾還挖掘了縱橫如網的抗日溝,使敵人的部隊無法行動。有些地區的群眾還多次破壞敵人的電話線,使其無法與增援部隊聯絡。群眾的大力支持對鞏固山東抗日根據地、堅持對敵斗爭,解決抗戰時期的各種困難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黨群關系也更加密切,沂蒙精神逐漸形成。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好群眾工作、促進根據地各項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密切黨群關系、做好群眾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王鳳青,系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2022年3月2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