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中共白區斗爭史重要一頁
1933年初,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被迫撤離上海,遷移到江西瑞金,與以周恩來為書記的蘇區中央局合並﹔在上海則組成中共上海中央局,負責領導全國大部分白區組織的活動。
這一時期,蔣介石的白色恐怖統治,可以說嚴峻到了頂點。1934年6月、10月和1935年2月,中共上海中央局三度遭到國民黨方面的顛覆性破壞,上海中央局十余處機關及江蘇省委機關都遭到破壞。
1935年3月,劉仲華、賀昌之、浦化人等在上海組織成立中共臨時中央局,劉仲華任書記,積極恢復及領導黨在白區的相關工作。
設在汽車行的情報聯絡點
經受五四運動洗禮的劉仲華,是1921年5月由高君宇創建的山西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骨干成員。1923年2月,劉仲華被李大釗親自發展為中共黨員后,主要在馮玉祥的國民軍(西北軍)系統從事軍隊政治工作與黨的地下兵運工作。
1928年,劉仲華來到上海,由任弼時決定留在中央軍委,在周恩來、聶榮臻、關向應等人的領導下,從事交通接頭和軍事情報工作。
戰斗在中央軍委和特科一線的劉仲華,經歷了多次風暴和危險的考驗。比如,顧順章叛變后,帶領特務搜索了上海所有的秘密聯絡點,唯一幸存的就是由劉仲華領導的聯絡點。正是依靠這個設立在汽車行的情報聯絡點,劉仲華掩護了周恩來、聶榮臻、李富春等多人。
這一時期,劉仲華不僅經受住白色恐怖的考驗,而且工作富有成效。1931年春,劉仲華與正在河南潢川、光山一帶率部“圍剿”鄂豫皖蘇區的西北軍舊將吉鴻昌多次聯系,促成吉鴻昌派親信攜其親筆信潛入根據地協商投誠起義之事。
吉鴻昌率部起義之事雖因種種原因未果,卻由此和中共方面建立了緊密聯系。這為吉鴻昌之后加入共產黨以及與馮玉祥、方振武等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發動抗日壯舉埋下了重要伏筆。
1932年,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召開北方各省委代表聯席會議,決定選派黨員到西北開展工作,以加強對北方軍隊的滲透。劉仲華領導的“中共中央西北情報組”負責收集山西等地的軍事、政治情報。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后來西北軍多支部隊在抗戰時期國民黨頑固派發起的反共高潮中保持中立、在解放戰爭的各個階段投誠起義,發揮了承先啟后的作用。
1935年3月,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劉仲華等人在上海組織成立中共臨時中央局。1935年3月至9月,劉仲華擔任上海臨時中央局書記。其間,主要開展領導特科、無線電台與全總、青年團的工作,特別是保持與駐上海的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的聯系。
在一些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翻閱《忠誠無悔: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書記劉仲華生平》等黨史專著和材料,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共白區斗爭史細節,值得進一步予以研究和重視。
一是開展情報工作。
比如,劉仲華通過原來馮玉祥部的劉景武,打通了在蔣介石武漢行營任軍事參謀的曹浩森關系,獲取“剿共”軍事情報。
1933年至1935年,負責居間傳遞情報的特科人員謝甫生在武漢、上海之間往返40余次,再由劉仲華通過電台把情報發出去。
二是努力恢復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聯系。
1935年5月31日,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召開瀘定會議,決定派陳雲到上海恢復白區的黨組織,並爭取與共產國際取得聯系。7月中旬,陳雲到達上海,並與特科接上關系。
此時的上海白色恐怖盛行,特科安排陳雲在情報人員朱軍(劉仲華親自發展的黨員,開國少將)的家裡住了大約一個半月,還向陳雲傳達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要他前往蘇聯的意見。
經過考慮,陳雲認為到蘇聯與共產國際建立直接聯系是更好的選擇。於是,根據特科安排的途徑,經宋慶齡介紹,當時在上海開診所的馬海德掩護陳雲一行登上了開往蘇聯的客船,后轉乘火車,到達莫斯科。
在與中共中央聯系中斷一年之后,共產國際終於知道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確切消息,了解到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從而陸續派出三批次同志前往中國,傳達共產國際七大關於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並恢復與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絡。
這對於中共中央戰勝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促成紅軍主力勝利會師、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策略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掩護戰友及親屬。
聶榮臻去中央蘇區工作后,其夫人張瑞華與女兒聶力一度遭到巡捕房逮捕,假釋后仍遭監視。待監視稍有鬆懈之時,劉仲華將母女二人安置到軍委電台處。張瑞華在那裡學會了發電報,繼續為黨工作。聶榮臻在回憶錄中特意述及此事,稱贊劉仲華在艱苦復雜的白區地下斗爭中“表現很好”。
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犧牲后,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龍三兄弟被外婆、舅母送到上海,由毛澤民夫婦照養。他們先是被安置在中共外圍組織中國互濟會辦的大同幼稚園。其間,毛岸龍因肺炎不治,不幸夭折在慈安醫院。毛澤民夫婦去蘇區不久,互濟會遭到國民黨破壞,毛岸英、毛岸青轉而寄養在董健吾家。
1936年2月27日,通過宋慶齡介紹、受宋子文委托前往陝北的董健吾抵達瓦窯堡,帶來蔣介石有和紅軍共同抗日傾向的信息。就目前看到的資料,這很可能是長征出發后中共中央和上海地下黨的第一次直接聯系。
同年5月,劉仲華通知董健吾,把毛岸英兄弟送到東北義勇軍將領李杜在上海的住地。另有材料說,董健吾是通過張學良介紹,才和李杜發生聯系的。
一個多月后,毛岸英兄弟和董健吾的孩子董壽琪一同隨李杜經西歐輾轉到了蘇聯,繼而在那裡學習、生活。這可能是劉仲華在上海做的最后一件工作。幾乎與毛岸英等人同步,劉仲華也取道巴黎擬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
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卻在白區斗爭史中佔有重要一頁。它表明,盡管受到“左”傾錯誤的干擾,我們黨對白區的領導依然在繼續,白區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斗爭依然在堅持,並且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比如,左翼文化運動打破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成立全國性抗日救亡組織,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了重要准備,等等。
(作者為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
(來源:《解放日報》2022年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