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本立場

作者:閆茂旭    發布時間:2022-03-09    來源:瞭望 2022年第10期
分享到 :

2022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 丁海濤攝/本刊

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的根本指引,彰顯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本立場

正是因為堅持這一立場,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歷史觀被習近平經濟思想全面繼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真理性、實踐性、人民性、時代性和開放性特征被習近平經濟思想集中體現和充分發展

也正是因為堅持這一立場,習近平經濟思想得以在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方法論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原創性重大理論貢獻

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相對於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這些問題更受人民群眾關注

以人為目的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把“人”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奪取經濟發展新成就、開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思想旗幟。習近平經濟思想既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又邏輯清晰、要點明確。這一思想蘊含著的鮮明人民立場,尤其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總結和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時提煉的“七個堅持”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第二條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在經濟發展上,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的根本指引,彰顯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本立場。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根基,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隻要心裡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夠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並依靠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立場,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了歷史偉業。在這一立場之上,包括經濟工作在內的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必須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既注重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又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既鮮明回答我們的發展是著眼於物的發展還是人的發展問題,又鮮明回答這個發展是為少數人的發展還是絕大多數人的發展問題。正是因為堅持這一立場,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歷史觀被習近平經濟思想全面繼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真理性、實踐性、人民性、時代性和開放性特征被習近平經濟思想集中體現和充分發展﹔也正是因為堅持這一立場,習近平經濟思想得以在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方法論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原創性重大理論貢獻。無論是從理論淵源還是從實踐基礎來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都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和“魂”,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新高地的根本保障。

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看的根本指引

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入分析新時代中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作出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三期疊加”復雜局面、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的重要判斷,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明確了中國經濟形勢怎麼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作出上述判斷的根本指引。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為速度、為“物”而發展。隨著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發展階段的演進,資源環境對發展的約束增強,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經濟增速不可避免出現階段性下降。如果為了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速而延續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方式,不僅經濟增長難以持續,更難以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相反,堅持穩中求進,開創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的發展新格局,則能既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發展獲得感。

正是基於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面對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影響,面對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的復雜局面,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地提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創造性地提出新發展理念,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創造性地提出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增強針對性,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實踐証明,習近平經濟思想關於新矛盾、新常態、新發展、新階段的重要論述,是關系全局、事關長遠的歷史性判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中國經濟作出的科學闡釋,對統一全黨全國的思想認識、堅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信心決心,起到了根本導向作用。

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辦的根本指引

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調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體制機制,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第一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明確了中國經濟發展該怎麼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明確上述思路的根本指引。“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無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是實現安全穩定的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滿足人民需要,就是要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要採取各種經濟政策措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是要真誠傾聽人民呼聲、真實反映人民願望、真情關心人民疾苦、真切回應人民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之上,習近平經濟思想正確處理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系,正確處理整體構建國內大循環與局部參與國內大循環的關系,正確處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關系,正確處理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系,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創造性地提出要完整、准確、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創造性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穩定的前提下推進結構性調整和各項改革﹔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要求,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

實踐証明,習近平經濟思想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蘊含的歷史經驗和客觀規律,引領中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重大實踐指導意義。

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工作怎麼干的根本指引

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構建具有強大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安全發展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明確了中國經濟工作具體該怎麼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實施上述舉措的根本指引。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相對於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這些問題更受人民群眾關注。如果隻實現了增長目標,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沒有進展,即使到時候我們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也不會認同。他強調: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堅持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保障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規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保護廣大勞動者和消費者權益﹔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特別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關系基本民生的重要商品,緊緊圍繞暢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多個環節,發揮政府、市場、社會等作用,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提升價格調控能力和水平,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有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給和價格總體平穩。

實踐証明,習近平經濟思想圍繞以人民為中心制定實施的各項重大舉措,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同時又雄辯地証明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

彰顯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

馬克思主義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設想是,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這說明,以人為目的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發展﹔說明把“人”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之上,習近平經濟思想把“人”作為理論上的基本假定和研究上的基本對象,充分彰顯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

實現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最高價值必然要求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所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提出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進入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上,提出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在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為實現共同富裕指出了正確方向。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最終靠的是發展。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隻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必須深刻領悟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領悟和感受這一立場對於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所蘊含的磅礡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來源:《瞭望》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