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宣言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上也成為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這份由鄧小平親自擬定的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講話提綱手稿,由於年深日久,紙面已微微泛黃。這份提綱手稿,用鉛筆寫在長26.5厘米、寬19厘米的16 開白紙上,共3頁,約500字。這份珍貴的手稿一直保存在講話起草人之一經濟學家於光遠手中,於光遠夫婦於1997年2月將其找出,並在《百年潮》1997年第4期上首次披露。2013年12月24日,根據於光遠生前遺囑,其夫人孟蘇將手稿捐贈給國家。目前,這份提綱手稿陳列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准備。按照事先計劃,中央工作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農業和未來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最初擬定的閉幕會講話稿初稿的主要內容是結合當前實際論述工作重心轉移的戰略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但在分組討論中,解決“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錯誤造成的一些重大歷史遺留問題作為更迫切的問題被提出,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會上紛紛發言,要求解放思想,糾正“左”的錯誤,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平反冤假錯案,以真正達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鄧小平敏銳地意識到,會議形勢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家對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意見比較一致﹔原來准備的講話稿中著重講的重心轉移問題不需要特別加以強調了,解放思想等問題,原來的講法顯得不夠,可以進一步結合現實存在的問題講得更加深透。同時,在歷史轉折關頭,許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凸顯出來,需要黨的領導人抓住機遇,及時提出,作出回答,指明方向。會議期間,中央政治局為天安門事件平反,解決了一大批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平反了許多冤假錯案,一批久經歷練、德高望重的領導干部再度出山,為改革開放做了干部隊伍准備。
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決定重新起草講話稿,進一步結合現實將存在的問題講得更加深透。按照以往的習慣,起草一篇講話稿,鄧小平一般是先約談起草人,中間反復修改多次,直到最后滿意了,在快要定稿的清樣上,稍作改動即可。而這次,鄧小平親自擬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提綱。鄧小平在提綱中列出了7個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制。三、向后看是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於事。五、允許一部分先好起來。六、加強責任制,搞幾定。七、新的問題。”在提綱的最前邊,還加了“對會議的評價”這個問題。召集胡耀邦、於光遠等專門開會研究,對需要闡明的思想觀點、方針政策都一一作了詳細交代。據於光遠回憶,講話稿的題目也是鄧小平親自提出的。初稿形成后,鄧小平召集人員對講話稿進行了逐字逐句的審讀修改、文字潤色,形成終稿。對比講話稿與提綱可以看出,從思想觀點、邏輯結構到主要觀點的文字表述,講話稿都是根據提綱寫成的。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隻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改革強音:“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重要講話,對中央工作會議提出的正確意見作了肯定和總結,也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后所面臨的重大任務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在實際上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工作重心轉移決定做了充分准備,成為會議的主題報告,被譽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供稿)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03月18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