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展現鄧小平與百年大黨發展歷程的力作——評《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

作者:龍平平    發布時間:2022-04-14   
分享到 :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張曙撰寫的《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一書於2021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該書獨到之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選題聚焦,論述系統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有關鄧小平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體現獨特的學術價值,為鄧小平研究作出獨特貢獻,是一件非常重要也較為困難的事情。鄧小平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同黨創建、發展的歷史進程緊緊相連。他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為黨的創建和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勛。習近平指出:“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在建黨百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推出的《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不同於以往研究鄧小平的著作。它不是單純的領袖傳記,也不是慣常的理論讀物,而是聚焦在鄧小平和黨建這一主題上,避免了因選題太大而導致論述面面俱到又難以深入的弊端。從該書目錄可以看出,上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7個專題,中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7個專題,下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13個專題,全部緊扣“中國共產黨”這一關鍵詞,主題鮮明,重點突出。而且這27個專題按時間順序環環相扣,既獨立成篇,又相互承接,井然有序,系統、深入地展現了鄧小平在黨的百年歷程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在黨的重大轉折和決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闡述了鄧小平對如何建設一支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都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政黨的深刻思考和偉大實踐。

二、史料翔實,觀點可靠

黨史、國史、軍史類著作屬於國家重大選題,寫作或出版這類圖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史料准確、豐富,觀點正確、客觀,因此必須秉持“無材料依據絕不輕易下結論”的基本原則。作者長期在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多年來一直潛心從事鄧小平著作編輯和思想生平研究,參與《鄧小平年譜》《鄧小平文集》等重大編研項目,參加過許多有關鄧小平的學術活動,參與採訪過有關鄧小平的一些重要當事人,積累了大量關於鄧小平的資料。這些資料在該書寫作中得到一些展示。除了嫻熟運用一些公眾熟知的史料,該書還運用了一些過去較少提及的新史料。比如,鄧小平的長子鄧朴方談到鄧小平1992年的南方談話時說:“他最后講這些話都是把命都拼上了,你看他講話多激動啊,多頻繁啊,多懇切啊,多用心啊!他毫無保留地付出了自己的感情,甚至把自己那點精氣神都要用完了。從南方視察回京后,他的身體就垮下來了。”江澤民2001年8月31日在國防大學軍隊高級干部理論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許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別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談話,澄清了當時困擾著人們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問題,為我們這一代人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很多話,小平同志當時不說,我們這些人是很難說的。”這兩則新史料對於理解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時的精神狀態以及南方談話的重要意義很有幫助。作者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領袖人物研究,對書中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敘述評價,在保留其學術自主性的同時,能夠站在今天的時代高度,同習近平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關於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等重要論述對標對表,從而保証了該書的政治准確性和學術權威性。

三、結構清晰,內容豐富

從寫作方法上看,該書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展示了其內容的豐富性。全書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個歷史時期展開論述,時間跨度大,脈絡清晰。同時,對於每個時期的論述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分專題深入闡述了鄧小平在每個歷史時期作出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探索。不少專題結合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新論述和近年來公布的新史料重新進行梳理和歸納,豐富了對鄧小平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貢獻和作用的認識。比如,過去對陳雲等在制定和貫徹執行《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以下簡稱《准則》)研究較多,對鄧小平在這一重要黨內法規制定和貫徹中發揮的作用關注不多,研究不夠。該書通過梳理《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等權威文獻,較為全面、深刻地闡明了鄧小平在制定和貫徹執行《准則》中所起的作用。關於《准則》的制定,鄧小平提出在《准則》裡加上“要有一支具有專業知識的干部隊伍。沒有專業知識,黨員也起不了模范作用”這一條,這實際上是制定《准則》第12條“努力學習,做到又紅又專”的依據。鄧小平對如何貫徹《准則》也提出了要求。1980年2月他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的講話中指出,要結合討論黨章修改草案和貫徹執行黨內生活准則進行一次全黨教育,黨員干部要對照條文看合不合格,不合格的要實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求他們轉變。書中這樣的新內容還有不少,比如關於鄧小平在1975年整黨、制定黨的十二大黨章中的作用,等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但鄧小平的思想、理論並沒有過時,其崇高品格風范仍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該書尾篇“不朽的遺產”專門設置“鄧小平革命風范”,和“鄧小平理論”兩個專題,生動呈現出鄧小平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秀共產黨員的革命風范,深入詮釋了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

四、出版及時,可讀性強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在全黨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之際,出版《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這樣一部面向大眾的黨史類圖書,講述鄧小平對黨的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展現一個百年大黨風雨砥礪的奮斗歷程,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該書敘議結合、圖文並茂,在保証政治嚴肅性的前提下,收集了大量細節,將黨的歷史、領袖的事跡以更加生動、親切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讀者,同時具備通俗性和可讀性。比如,鄧小平十分重視《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編輯出版工作,親自主持編寫並逐篇審定編輯組報送的文稿。該書披露了不少此類細節:1993年夏天,時年89歲的鄧小平沒有按慣例去北戴河休假,整個盛夏都專心致志地在自己的住所進行審讀工作,“一小時讀8千字,一次讀一個半小時”。在具體編輯、審訂過程中,他就編輯方針、原則、進度、內容等不時發表指導性意見。關於編輯方針,他指示“不成熟的”“連貫得不好的”“解釋得不清楚的”東西寧可不要﹔關於編輯進度,他多次表示“希望編輯人員要加加班”,“爭取早點出”敦促“工作還要加快些”﹔文稿編定,他的欣慰之情溢於言表,幾次表示“大功告成”,“算完成了一件事”,還強調《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實際上“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這些生動細節,有助於更加了解鄧小平對《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工作的重視及理解其出版的重大意義。全書在講述70多個生動而真實的歷史細節的同時,還以80余幅珍貴圖片穿插其間,將讀者帶入真實的歷史現場,凝心聚力,引發思考。

(原文載《鄧小平研究》2022年第2期,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會副會長、電視劇《覺醒年代》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