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萬隆會議展風採

作者:郭偉偉    發布時間:2022-04-15   
分享到 :

在我國南海諸島與大洋洲遙遙相望的海面上,星羅棋布地鑲嵌著1萬多個島嶼。這1萬多個美麗富饒的島嶼形成了一個“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西部有一座美麗的山城萬隆,是爪哇省的首府。因其建筑風格、優美環境以及市內的林蔭大道均酷似法國的巴黎,所以又有“東方小巴黎”之美稱。1955年4月18日至22日,這個“東方小巴黎”,用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的話說,成了“亞洲和非洲的首都”。西起利比亞,東至日本的29個國家代表聚集在這裡,舉行了舉世矚目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

有驚無險

1955年1月27日上午,首都北京。一輛插有印度尼西亞國旗的轎車徐徐駛進了中國外交部的大門。印尼駐華大使莫諾努圖從車中走出來,他是奉命前來會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完成一項重要歷史使命的——面交由印尼總理阿裡·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親筆簽署的、致周恩來邀請中國參加亞非會議的正式邀請書和備忘錄,並請章副部長轉交周恩來。這個消息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刻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

由於萬隆會議是從殖民主義壓迫下取得獨立的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的切身利益問題的大規模的國際會議,因而受到亞非國家的普遍歡迎,並希望會議成功,但也引起某些西方國家的恐慌和不安,竭力阻撓和破壞亞非會議。會議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敗退台灣的蔣介石當局代表中國出席會議,意味著廣大亞非國家對新中國政府的肯定,這引起美國的憎恨。於是造謠惑眾,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胡說中國對遠東安全構成威脅,中國要奪取亞非會議的領導權。更為卑鄙的是,美國竟然指使蔣介石集團派遣特務,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事件,妄圖對率團赴會的周恩來總理下毒手。

萬幸的是,我代表團的行程路線有變。因周恩來應邀參加緬甸總理吳努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在仰光的會見,臨時決定提前改乘專機從昆明經仰光赴萬隆。於是當美台得意忘形地准備慶祝他們暗殺成功時,周恩來卻率中國代表團乘坐另一架客機自昆明南飛緬甸,在4架緬甸空軍飛機的護航下,於4月14日平安抵達仰光機場。

消息傳來,舉國歡慶!

在緬甸,周恩來在緬甸總理吳努的親自陪同下,驅車前往總統府,同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越南總理范文同、阿富汗副首相納伊姆漢親切會見,召開了一次小型會議,商討研究如何開好萬隆會議的一些問題。

4月16日,周恩來一行離開仰光。當日下午,周恩來乘坐的專機在雅加達馬腰蘭機場徐徐降落。當周恩來神採奕奕地出現在機艙門口,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時,機場上頓時一片沸騰,大家都擁上前來爭相一睹這位大難不死的中國總理的風採,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祝福的歡呼聲。

4月17日上午,“東方小巴黎”萬隆晴空萬裡,涼爽宜人。10時許,中國代表團抵達萬隆的安第機場,受到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印尼總理阿裡·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和萬隆人民的熱烈歡迎。在長長的安第公路兩旁,站滿了好客的萬隆群眾。當印尼總理陪同周恩來總理的坐車和中國代表團的車隊從人叢中緩緩駛過時,人們用印尼語、英語、廣東話各種語言忘情地歡呼:“中國印度尼西亞友好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平萬歲!”。

1955年4月18日上午9時許,舉世矚目的亞非會議在萬隆獨立大廈隆重開幕。各國代表大都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這多姿多彩的服裝樣式,構成了會場上一道絢麗的風景線。會議開幕時,樂隊高奏印尼國歌。隨后,由印尼總統蘇加諾致開幕詞。隻見他身著白色西裝,頭戴圓頂穆斯林黑帽,以《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激動人心的講話:

“在我環顧這個大廳和在此聚會的貴賓的時候,我內心十分感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亞非兩洲各國人民的領袖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內聚集一堂,討論和商議共同有關的事項,這是世界歷史上新的起點。”“我希望,會議將証明這樣的事實:我們,亞洲和非洲的領袖們都了解到,亞洲和非洲隻有在團結起來以后才能得到繁榮,若沒有一個團結的亞洲和非洲,甚至全世界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証。我希望,這個會議將引導人類,將為人類指出他們為取得安全和和平所必須遵循的道路。我希望,它將証明,亞洲和非洲已經再生了,新亞洲和新非洲已經誕生了。”

求同存異

各國代表一致選舉印尼總理阿裡·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為會議主席。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各國代表發言。大多數代表在發言中都希望會議應當有助於促進世界和平,有助於加強正常的經濟合作,並譴責了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但由於受美國的挑撥唆使,伊拉克代表團團長賈馬利卻大唱反調,誣蔑共產主義是一種“新殖民主義”﹔菲律賓代表團團長羅慕洛也聲稱亞洲人民當前的任務不是鏟除殖民主義、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是要同美國這樣的國家聯合起來,反對共產主義﹔泰國代表更是危言聳聽地聲稱中國成立傣族自治區是為了向鄰國進行“滲透”和“顛覆”,使泰國受到了顛覆活動的威脅。這些代表當著中國代表團的面做出這樣的發言,使會議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美國記者幸災樂禍,瞪大眼睛要看中國和伊拉克、菲律賓、泰國展開論戰。各國代表的目光都不時投向中國代表團,投向周恩來。隻見周恩來冷靜自若,耐心地聽著各國代表的發言,一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神色,並不時在座位上伏案疾書。人們猜測周恩來肯定是在起草駁斥親西方代表的發言,一場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論爭在所難免。

許多人都為會議的走勢捏一把汗,因為如果由此挑起爭論,就有可能轉移會議反帝反殖的主題,正中那些妄圖把會議引入歧途的幕后人的下懷,導致會議不歡而散。

在所有報名發言的代表團團長講完后,會議主席高聲宣布:“現在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發言。”話音剛落,隻見周恩來健步走上講台,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環視會場一周,向會議主席點了點頭,便開始了精彩的發言。這發言是他利用大會給予的有限發言時間而作出的即席講話,中國代表團事先准備的發言稿顯然不是針對這種情況的,於是臨時決定將原來准備的發言稿作為書面材料印發給大家。

周恩來的即席講話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大出人們意料:“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這充滿和解精神、寬容的話語一出口,會場的緊張氣氛一下子緩和了。接著,周恩來又巧妙地引導萬隆會議走上正路。他說:“我們中間有無共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

隨后,周恩來以平靜的語調,精辟地闡述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問題、宗教信仰問題、所謂顛覆活動問題,以確鑿的事實回答了少數人的誤解和指責。他說,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親自或派人到中國去看。我們是容許不知真相的人懷疑的。中國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所有到會的各國代表到中國去參觀,你們什麼時候去都可以。我們沒有竹幕,倒是別人要在我們之間施放煙幕。

最后,周恩來熱忱呼吁:“16萬萬亞非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成功。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努力吧!”

周恩來的發言把會議拉回到預定主題上,為會議指明了方向,全場報以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兩天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烏雲驅散了,會議繞過美帝國主義設置的暗礁,走向了坦途。各國代表紛紛贊揚和高度評價周恩來的這一發言。印度總理尼赫魯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演說。”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阿裡說:“這是很和解的演說。”埃及總統納賽爾則評價說:“他是想答復我們昨天所說的關於他的國家的問題。我喜歡他的演說。”就連親西方的菲律賓代表羅慕洛也為之折服:“這個演說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現了民主精神。”存心看笑話的美國記者也不得不承認:“周恩來的發言是中國以和解態度與會的絕好說明,其外交技巧已登峰造極,他的發言是兩天公開會議的高潮。”

萬隆精神

會議第二階段是進行小組討論和起草公報。受中國“求同存異”主張的影響,第二階段一開始進展比較順利,但21日錫蘭(今斯裡蘭卡)總理又節外生枝發謬論,使原本比較和諧的會議氣氛又籠罩上了不祥的烏雲。

當天上午11時,錫蘭總理科特拉瓦拉突然在他下榻的別墅舉行記者招待會,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揚言要台灣“取得一個獨立國家的地位”,並荒謬地要求“中國公開地和正式地要求亞非各地的共產主義團體解散。”接著,科特拉瓦拉又把上午拋出的“炸彈”投到下午小組會議上去。在下午的政治委員會接近尾聲時,他宣讀了一篇打印好的發言稿,除重復上午的謬論外,還要求會議“像討論反對西方殖民主義一樣,也討論反對蘇聯殖民主義問題。”錫蘭總理的節外生枝使會議再次面臨嚴重對峙的局面,中國代表團的表現再次為眾代表團所矚目。

對原則問題不能含糊。周恩來明確表示不同意錫蘭總理的言論,但沒有當場回擊,隻要求保留第二天就此發表意見的權利。當天晚上,周恩來在會議主席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陪同下,拜見了科特拉瓦拉,詢問他在大會上那番發言的用意,並想了解他第二天是否將繼續採取行動,向大會提出決議草案或動議。科特拉瓦拉在周恩來面前理屈詞窮,肩頭一聳,雙手一攤,解釋說:“我的講話並沒有其他的用意,只是想說出心裡話而已,無意引起爭論,更無意把會議引向失敗。我在明天的會議上將不提什麼協議或決議。”周恩來向他表示感謝,會見的氣氛也融洽了許多。正要告辭,沒想到科特拉瓦拉友好地說道:“現在我們是朋友了,不是嗎?” 幾乎與此同時,兩人都友好地伸出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第二天上午9時,政治委員會准時復會。人們不知周恩來在會外已做了工作,前一天的緊張情景仍縈繞在人們心頭,擔心會上發生論戰。周恩來簡要地說明了中國代表團的立場和求同存異的態度,這既堅持原則、又十分和解的簡短發言,使會議再次避免了爭吵。中國代表的這種求同存異、光明磊落的態度,使錫蘭總理深受感動。他當即表示,昨天的發言隻不過是表示自己的不同見解,無意要引起一場爭論,更無意把這個會議引向失敗。

但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在會議最后階段討論會議宣言時,緬甸和印度提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寫入宣言,但一些國家激烈反對,說和平共處是共產黨使用的名詞,主張以“實力政策”來代替“和平共處”。雙方爭執不下,會議陷入僵局,人們又為亞非會議的前途擔憂起來。

正當亞非會議處於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周恩來再次做了重要發言。他表示,這麼多亞非國家在這裡開會,一致呼吁和平,証明我們所代表的、超過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團結的。至於和平共處的措辭,如果有代表認為是共產黨使用的名詞,那麼我們可以換一個名詞,可以用聯合國憲章前言中的“和平相處”來代替。最后,周恩來提出了中國代表團的“和平宣言”議案。

周恩來的發言結束了會議在“共處”問題上的激烈爭論,排難解紛,把亞非會議向成功的道路上大大推進了一步。對此,美國記者鮑大可曾有這樣一番評論:

周恩來選擇了這個時候來發表他在亞非會議上最重要的講話。他善於等待時機的外交才能簡直是登峰造極。他在長期靜觀之后,在辯論幾乎已經陷入僵局的時刻脫穎而出,成為會議的明星,成為排難解紛、平息爭端、帶來和平的人物。從這一刻開始,究竟哪一個人的品格才能左右大局,就再也沒有疑問了,那就是周恩來。周恩來並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他確確實實以他的才干和個人通情達理的態度,給哪怕是反共國家的領導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中國代表團和各國代表團的一致努力,4月24日,亞非會議舉行最后一次全體會議,達成了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決議和宣言—《亞非會議聯合公報》,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處理國際關系十項原則,開辟了建立新型國家關系的新篇章。萬隆會議終於克服重重障礙,取得了巨大成功。聯合公報中所反映的亞非各國人民團結一致、為維護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和促進友好合作而共同斗爭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而載入史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24日晚9時30分,歷時一周的亞非會議終於勝利完成它的歷史使命,落下了帷幕。在一片歡呼聲中,周恩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尼赫魯、納賽爾、吳努等風雲人物從會議大廳裡走出來,站在獨立大廈的台階上,歡欣鼓舞,彼此握手祝賀。隨后,他們又來到豪曼飯店參加盛大的慶祝宴會,為會議的成功干杯,直到11時多才宴罷席散。與此同時,成千上萬的印尼民眾聚集在亞非大街上,穿著艷麗的節日服裝,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偉人風採

萬隆會議的這一巨大成功,是與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的努力分不開的。與會各國代表團紛紛稱贊和肯定中國代表團的工作,認為“沒有中國代表團的努力,會議成功不了”。世界輿論普遍認為,亞非會議成功的一個巨大因素,是中國代表團異乎尋常的合作態度,中國代表團在促進友好諒解的決議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而周恩來在會議期間所體現的新中國外交風格和所作的巨大努力與突出貢獻,更是贏得了普遍贊譽和推崇。

印度尼西亞《民族使者報》在萬隆會議閉幕的第二天發表的一篇評論中贊揚說:“周恩來總理所表現的希望友好和避免不愉快的爭論,對於這次歷史意義的會議貢獻不小。”

緬甸總理吳努也在返回仰光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會議獲得勝利應歸功於那些態度誠懇、耐心謀取和解的人。周恩來總理對會議的成功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就連美國國務院情報機構也這樣評價周恩來:“共產黨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留下的普遍的有益形象”得“歸之於周恩來精湛的外交藝術”。

周恩來總理受到如此廣泛而崇高的贊譽是當之無愧的。亞非會議期間,他以異乎常人的精力,殫精竭慮,日夜操勞。除了參加日程緊密的會議外,還在會外爭取與各代表團廣泛接觸,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力促會議取得成功,為此開展了大量的會晤和宴請活動,其中會見並宴請的第一位貴客便是西哈努克親王。

西哈努克親王被他的父親蘇拉瑪裡特國王任命為柬埔寨王國的代表團團長,出席萬隆會議之前,與周恩來未曾謀面。令他終生難忘的是:“作為柬埔寨王國代表團團長,我在那裡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他那高超的智慧、淵博的學識和文雅的風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會議期間,有一天晚上,周恩來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別墅宴請以西哈努克為首的柬埔寨代表團。我方有陳毅副總理、章漢夫副部長作陪。席間,西哈努克對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表現的寬容大度、高尚的和解精神和在大會上正氣凜然的發言深表欽佩,對周恩來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極為贊賞,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以使小國的主權得到保証。周恩來也非常贊賞西哈努克在會上所作的“柬埔寨奉行中立政策”的聲明。

宴會中,雙方談笑風生。周恩來知道西哈努克在飲食方面極為講究,因此讓隨團廚師做了可口的中國菜肴。西哈努克想起他的外交大臣狄普芬去年參加日內瓦會議回到金邊后,曾向他大加贊賞中國的美味佳肴。如今品嘗以后,他也為中國廚師的烹調技術所嘆服。只是對周恩來帶去的茅台酒,西哈努克第一次喝,感到有些難以勝任。他曾經這樣說道:

我必須當心中國人所欣賞的用米釀制的“茅台酒”。周恩來在私生活上是以嚴肅刻苦而聞名的,但他又是一位喝了無數杯茅台酒以后仍保持頭腦清醒的很能干的外交家。

宴會結束時,周恩來邀請西哈努克親王在方便的時候訪問中國,西哈努克欣然接受,同時他也邀請中國總理對柬埔寨進行正式訪問。兩位領袖都預感到,兩國間一種新型的關系將要締結(1958年7月,中柬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60年,雙方簽訂了“友好互不侵犯條約”)。而從這時起,兩人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友好交往,結下了深情厚誼。

4月22日上午,周恩來還在他下榻的別墅接待了來訪的日本代表團團長高崎達之助,與高崎達之助進行了友好、坦率的交談,兩人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此后,高崎達之助多次訪問中國,成為推動日中民間友好的重要人物。

22日中午,周恩來又設宴招待巴基斯坦總理阿裡、泰國國王旺親王夫婦、菲律賓外長羅慕洛等。此外,周恩來還宴請過印度尼西亞、錫蘭、阿富汗、尼泊爾、敘利亞代表團團長和老撾代表團全體成員﹔與利比裡亞、土耳其、埃塞俄比亞和伊拉克代表團團長共進午餐﹔與印度、緬甸、蘇丹、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約旦、也門及利比亞代表團共進晚餐﹔與越南、老撾、柬埔寨代表團一起討論過印度支那問題,並促成了越南代表團與老撾代表團的會談。會談后,越、老兩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雙邊關系。

亞非會議前夕,周恩來在緬甸仰光就同埃及總統納賽爾有過友好接觸,會議期間又多次舉行友好會晤。周恩來請納賽爾吃夜宵,向他闡述了台灣問題的由來及中國的原則立場。納賽爾也向周恩來介紹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分歧的由來及阿拉伯國家在此問題上的立場。雙方進一步增進了相互了解,為中埃兩國一年后的建交奠定了基礎。

神來之筆

號稱萬隆會議期間最為轟動的新聞是在周恩來參加八國午宴上發表的。萬隆會議期間,正值因美國干涉新中國解放沿海島嶼而引起台灣海峽局勢緊張之時,許多代表團都十分關切。一些親西方代表團甚至想干涉中國內政,主張把台灣交聯合國“托管”四五年,然后建立獨立國。對此,中國必須表明自己的立場和主張。但因這個問題是極為敏感,極易引起爭論的問題,且討論這個問題又不符合會議主題,所以,周恩來決定不將這個問題提交大會討論,而在會外做工作。

4月23日中午,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舉辦午宴,宴請亞非會議發起國領導人尼赫魯、吳努、科特拉瓦拉、阿裡及中國、泰國、菲律賓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旺親王和羅慕洛。八人津津有味地品嘗富有島國風味的印尼佳肴,話題自然談到了遠東特別是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周恩來詳細闡述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首先,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其次,造成遠東特別是台灣地區緊張局勢的原因,是美國侵佔中國領土台灣,這是中美之間的國際問題,中國政府願意與美國談判解決,但這絲毫不能影響中國人民行使自己的主權——解放台灣的正義要求和行動。

這時,印尼總理提議到:“周恩來先生,您是否可以公開發表聲明,以便讓美國和全世界都能知道中國的態度呢?”富有睿智的周恩來早已領會此舉將在全世界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欣然同意。

聞知中國總理將有重大新聞發布,採訪亞非會議的各國記者蜂擁前來。不一會兒,印尼總理的官邸就圍得水泄不通。周恩來以八國午宴為外交舞台,發表了令舉世震驚的69字聲明:

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和緩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這項聲明,極其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和平願望,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博得了廣泛的贊揚。一些國家紛紛表示願意在中美之間斡旋。這實際上成為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先聲。

萬隆會議是繼日內瓦會議之后新中國外交史上的又一座豐碑。新中國的外交風格大放異彩,擴大了國際影響,提高了國際地位和威望。萬隆會議后,中國同與會國的關系有了迅速發展,新中國的對外關系從此進入一個新階段。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 來源:《黨史博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