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高度認識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原標題:從哲學高度認識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 2022-04-15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全面回顧了黨的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尤其是系統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了“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歷史結論。《決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個結論是體現全黨全軍共同意志、反映全體人民共同心聲的重大政治論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大的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歷史經驗,深刻領悟這個結論,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兩個確立”的理論依據
  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必須具有哲學的高度。這個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隻有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去認識和把握,才能把問題講清楚,才能從根本上給予科學的回答。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如果我們能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上找到作出這個結論的理論依據,我們就能把這個結論闡述得科學、解讀得透徹﹔我們能把這個結論闡述得科學、解讀得透徹,這個結論就有了理論的徹底性﹔這個結論有了理論的徹底性,就能說服人﹔而能說服人,就會掌握群眾﹔而掌握了群眾,就會產生精神變物質的強大現實力量﹔而產生了精神變物質的強大現實力量,我們就能攻堅克難、無往而不勝。
  社會變革的動力是什麼?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創造歷史?人類社會發展有沒有規律?這些重大的問題,自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就成為無數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要回答的問題。由此也就產生了唯物論與唯心論、辯証法與形而上學的矛盾對立和斗爭,世界上也就創立和形成了無數個不同的哲學派別和思想體系。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哲學和思想學說能夠深刻闡述和科學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階級斗爭實踐和對人類先進文化思想的批判繼承中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由其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構成,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總趨勢,在人類思想史上樹起了一座前無古人的不朽豐碑。這一理論的產生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最高智慧。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本人稱之為“新唯物主義”。與以往的哲學相比,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被稱為“新唯物主義”,新就新在:從哲學對象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解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相互關系,科學確定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最一般規律是哲學的研究對象﹔從哲學內容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主義和辯証法相分離、自然觀與歷史觀相矛盾的缺陷,建立了唯物主義和辯証法高度統一、辯証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高度統一的科學體系﹔從哲學使命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世界”、使“世界革命化”作為根本任務,形成了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不斷發展的哲學。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歷史觀的變革。歷史唯物主義又被稱為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的發現,在“整個世界歷史觀上實現了變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唯心史觀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究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因而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把社會歷史看成是精神發展史,否認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歷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礎上,“一個很明顯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實,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這一很明顯的事實在歷史上應有的權威此時終於被承認了”。唯物史觀的發現,使唯物主義原則由自然領域拓展並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列寧評價唯物史觀為“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科學的歷史觀”。他還強調指出:“馬克思加深和發展了哲學唯物主義,而且把它貫徹到底,把它對自然界的認識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為“兩個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
  深入學習和領會唯物史觀的幾個重要觀點
  “兩個確立”是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兩個基本原理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唯物史觀的兩個基本原理直接為“兩個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歷史結論,就是依據了唯物史觀的這兩個基本原理。依據了哪兩個基本原理呢?一個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一個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原理。第一個原理強調的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同時,又承認個人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甚至是重大的影響作用。第二個原理強調的是,正確反映事物和合乎客觀規律的思想認識就是真理,不能正確反映事物和不合乎客觀規律的思想認識就是謬誤。真理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極大的能動的指導作用。唯物史觀的這兩個基本原理,都闡述了一個決定和被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辯証關系。這兩個基本原理,一方面從根本上劃清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界限,另一方面又從根本上劃清了辯証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界限。對這兩個基本原理,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全面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如果我們重視和強調了一個方面,而忽視和丟掉了另一個方面,就會犯機械論、片面性的錯誤,就不能科學地解釋歷史,也就無法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
  學習領會關於社會歷史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每個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都起一定作用的重要觀點。唯物史觀認為,每個人盡管在歷史上發揮作用的性質和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離開了每一個個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眾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這裡,恩格斯已經指出了歷史就是每一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后來,恩格斯在給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進一步深刻指出:“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
  學習領會關於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特別是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有著深刻影響的重要觀點。唯物史觀強調,盡管每個人在歷史發展中都起一定作用,但是作用的性質、大小是不一樣的。歷史人物的作用大一些,普通個人的作用小一些。同樣是歷史人物,杰出人物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代表人民意願,對歷史發展起加速作用﹔反動人物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人民意願,對歷史發展起阻礙作用。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新的歷史任務往往是由杰出人物首先發現並提出來的。因為他們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解決歷史任務的願望比別人更強烈、更主動,能為群眾指明革命斗爭的方向,在革命斗爭中起著領導核心作用。被譽為“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教育了整整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普列漢諾夫,在其代表作《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中,系統論述了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地位作用。列寧將這部著作列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之一。普列漢諾夫所研究的“個人”即杰出人物、偉大人物。普列漢諾夫指出:“一個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他的個人特點使偉大的歷史事變具有個別的外貌,而是因為他所具備的特點,使他自己最能為當時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響下所發生的偉大社會需要服務。”“因為他的見識要比別人的遠些,他的願望要比別人的強烈些。他把先前的社會智慧發展進程所提出的科學任務拿來加以解決﹔他把先前的社會關系發展過程所造成的新的社會需要指明出來﹔他擔負起滿足這些需要的發起責任。”偉大人物是歷史規律的發現者,是歷史任務的提出者,是歷史方向的指引者。同時,唯物史觀認為,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受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的制約。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有非常深刻的闡述,即每個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杰出人物隻有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意願,才能起到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學習領會關於每一個時代一定會出現自己的杰出人物,無產階級必須要有自己的領袖的重要觀點。唯物史觀認為,時勢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現具有歷史必然性。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指出:“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造出來。”恩格斯在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指出,“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同時,唯物史觀還認為,無產階級必須要有自己的領袖。列寧指出:“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列寧還科學論証了領袖與群眾、階級、政黨之間的辯証關系,指出:“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在通常情況下,在多數場合,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並強調“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隻能是一句空話”。
  學習領會關於無產階級領袖具有以往任何階級的杰出人物所不可比擬的優秀品質和偉大作用的重要觀點。唯物史觀強調,無產階級是大工業的產物,符合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同時,由於受壓迫最深,“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因此他們革命最徹底、最大公無私、最有前途。而無產階級領袖所代表的是歷史上最革命、最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決定了無產階級領袖,既是實踐家,又是理論家﹔既是人民的領導者,又是人民的公仆﹔既具有卓越的才能,又善於集中群眾的智慧。無產階級領袖在歷史上的作用,取決於他們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程度以及同人民群眾的結合程度。
  學習領會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領袖權威的重要觀點。唯物史觀認為,無產階級政黨不是“個人的偶然湊合”。無產階級政黨擔負著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歷史使命,如果缺乏權威人物,沒有領導核心,無產階級政黨就難以發揮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優勢,無產階級就難以作為一個整體而行動,從而在一致的行動中改變舊世界、建設新世界。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深刻論証了確立和維護權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能最清楚地說明需要權威,而且是需要專斷的權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裡,在危急關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這個人是誰,就是船長。他強調,反權威主義者隻有兩種情況:“或者是反權威主義者自己不知所雲,如果是這樣,那他們只是在散布糊涂觀念﹔或者他們是知道的,如果是這樣,那他們就背叛了無產階級運動。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只是為反動派效勞。”對這個問題,我們黨的領袖,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在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的歷史經驗時,都有過許多深刻的論述。毛澤東同志指出:“要建立領導核心,反對‘一國三公’。”領導核心隻能有一個,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隻有一個核心。鄧小平同志強調,“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展的歷史都告訴我們: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有著95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如果沒有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就沒有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會導致各自為陣、各自為政,那就什麼事情都干不成。
  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幾個重要問題
  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必須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與之相關聯的幾個重要問題。
  關於黨的領袖與黨的理論創新的關系問題。黨的領袖是黨領導人民在進行偉大斗爭的實踐中產生出來的。黨的領袖具有一系列優秀品質,他們站得高、看得遠,眼界開闊、胸懷天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敢於斗爭、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夙夜在公,注重實際、開拓創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作風優良、人格偉大,聯系群眾、不怕犧牲。從個人條件上看,他們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從產生方式上看,他們是在實踐的偉大斗爭中通過組織程序被推選出來的﹔從所處地位看,他們責任重大,擔負最重要的職責。黨的領袖不但要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在實踐中起掌舵領航的作用,而且在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中要起決定性作用。毛澤東同志是我們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同志為黨領導人民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發揮了重大作用,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起了決定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同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起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是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新時代的偉大斗爭產生了黨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堅強領導核心領導了新時代的偉大斗爭。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孕育和催生了黨的創新理論,黨的創新理論引領了新時代的偉大實踐。理論與實踐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正是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全黨才有了頂梁柱,全國14億多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因為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黨的領導核心的確立與黨的理論創新是統一的,是二位一體的。黨的領導核心都是黨的創新理論的主要創立者,都為黨的創新理論作出了決定性貢獻﹔黨的創新理論都對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起了重大的支撐作用。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証明:思想就是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力量就是希望。
  關於黨的領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黨的領袖與人民群眾是相互離不開、辯証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人民群眾需要黨的領袖,黨的領袖是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沒有黨的領袖,人民群眾的斗爭和實踐就會陷於自發、渙散、盲目、摸索的狀態。黨的領袖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領導和組織人民群眾,帶領人民群眾前進。黨的領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科學預見、教育引領、團結凝聚、領導指揮。具體地說就是依據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現實狀況,總結經驗,創造理論,謀劃藍圖,預見未來﹔動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使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了解自己的前途,明確奮斗的方向﹔加強團結,堅定信心,同心同德,開拓前進。另一方面,黨的領袖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集中人民群眾的正確意見,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人民至上。黨的領袖來自於人民,根植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的領袖同人民群眾密不可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百姓心為心,滿足人民的心願,不負人民的期待,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從容駕馭各種復雜局面,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充分展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堅強的戰略定力、強烈的使命擔當、深厚的為民情懷、高超的領導藝術,成為眾望所歸、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
  關於做到“兩個維護”的問題。“兩個維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寶貴經驗,是全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最重要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兩個維護”有明確的內涵和要求,這就是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對象是習近平總書記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對象是黨中央而不是其他任何組織。黨中央的權威決定各級黨組織的權威,各級黨組織的權威來自黨中央的權威,“兩個維護”既不能層層套用,也不能隨意延伸。“兩個維護”在本質上是一體的,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首先要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兩個維護”是新時代對民主集中制的創造性運用,同以人民為中心是統一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踐行黨的宗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保証。做到“兩個維護”既要有鮮明的態度,更要有扎實的行動。全黨隻能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決不允許在地方部門單位打著維護黨中央權威的旗號損害黨的民主集中制,使“兩個維護”變形走樣。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牢記,不論做什麼工作、在哪個崗位、在哪個部門、在哪個領域,也不論資格多老、級別多高,都是黨員,都是黨的干部,都是組織的人,第一位的身份是黨員,第一位的職責是為黨工作,重要提法都要同黨中央對標對表。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做到“兩個維護”,才能擁護“兩個確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才能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關於走好中央和國家機關“第一方陣”的問題。中央和國家機關是黨和國家設立的機構,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其宗旨和職責都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它們的性質首先不是做具體工作的業務機關,而是政治機關。不管它們從事的業務和職責分工有多麼不同,但所做的大事小事,都連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都涉及黨和國家機關的作風和形象,都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這裡沒有脫離政治的單純業務,也沒有脫離業務的抽象政治,都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說,在黨的組織體系中,中央和國家機關是處在組織結構的“第一方陣”,離黨中央最近,服務黨中央最直接,對機關黨建乃至其他領域黨建具有風向標作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中央和國家機關處在“最先一公裡”和“第一棒”的位置。如果“第一方陣”出問題,危害會很大,屬心腹之患而非皮癬之憂。如果“最先一公裡”落空,“第一棒”掉鏈子,往后和向下的一切都會變形走樣,甚至會變質變味。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專門研究機構,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黨續寫和傳承紅色家譜、“傳經弘道”的神聖使命,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構建黨的理論研究綜合體系,打造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高端平台,建設黨中央可靠的文獻庫、思想庫、智囊團,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的光榮職責,處於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要始終牢記,政治屬性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第一屬性,政治要求是我們工作第一位的要求。要堅持政治建院的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安排部署,以最高標准、最嚴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和黨的重要文獻編輯好、出版好、研究好、闡釋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要把黨的光輝歷史記錄好、編寫好、宣傳好、使用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不斷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把黨的創新理論對外宣介好,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領袖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崇高使命情懷和偉大人格魅力,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了解和認同。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