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22-04-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個“明確”,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運用,對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書寫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對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后,我們黨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並隨著實踐推進和認識深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從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闡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提高到了新境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定我國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明確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確保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屬性,在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一方面,它全面超越資本主義的資源配置邏輯和利益分配關系,能夠有效防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難以克服的兩極分化、階級對立、資本壟斷、對外掠奪、危機頻發等弊端,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另一方面,它全面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能夠有效克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創造中國發展奇跡的重要制度基礎。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構建更加有效管用、邏輯貫通、銜接匹配的經濟制度體系。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對政府和市場關系這道經濟學世界性難題的中國解答。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此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建立和完善,但仍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大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作出新定位。這一新定位,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有利於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體制保障。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和戰略抉擇。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是我們黨明確當前階段性中心任務的根本依據。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容,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在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基礎上增強底線思維,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前提。隻有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前提條件。另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隻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統籌發展和安全,就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和安全觀的創新發展和有機融合,對於在復雜環境下更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在實踐中得到充分証明。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

(執筆:劉元春)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