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兼優的上將王新亭
王新亭是我軍歷史上一位重要將領,歷經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走過長征路,亦建功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敢打硬仗、屢建奇功,並長期身兼政治工作,堪稱軍政兼優的一代名將。
從小店員到紅軍政工干部
王新亭1908年出生於湖北孝感王家崗村的貧苦農家。12歲時父親去世,他輟學入當鋪做店員。1930年4月,王新亭離家北上加入紅軍,成為鄂豫皖第1軍第1師的戰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王新亭擔任連隊政治教員,后接任連隊政治指導員,開始承擔軍隊政治工作。
1930年冬,紅1軍主力奉命攻打湖北新洲,解決部隊過冬軍需。11月30日,紅1軍主力冒雪奔襲新洲,夜行25公裡至潘家塘。獲悉國民黨第2混成旅剛從黃安、宋埠南撤至新洲宿營,紅1軍立即行動,攻敵於不備,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新洲城。新洲是個商埠,連隊繳獲了大批槍支、軍需物資以及很多金銀首飾。王新亭用他在當鋪做店員時學到的本事,辨認出很多金首飾,讓戰士送去當鋪賣掉,用換的錢給戰士做了棉衣、發了零用錢,連裡的一些戰士稱他為紅軍的“鑒寶師”。
1931年1月,紅1、紅15軍合編為紅四軍,王新亭任第10師第30團黨務委員會書記。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七裡坪宣告成立,王新亭被任命為第10師政治部副秘書長,參加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向西北轉移,王新亭時任第30團政治處主任,身著單衣、腳穿草鞋,兩隻腳爛得厲害,仍冒著風雪日夜兼程,行軍3000余裡,歷時兩個月,終於征服“巴山天險”,進到通江兩河口。1933年6月,王新亭任紅12師政治部主任,該師擴編為紅九軍后,他又升任紅9軍政治部主任。短短3年,王新亭從一名紅軍戰士成長為紅軍政工領導干部。
1933年9月,劉湘被蔣介石任命為四川“剿匪”總司令,企圖3個月內全部肅清川陝邊區紅軍。10月,劉湘糾集各路軍閥,先后調集140個團25萬余人,發起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面對敵人猛烈攻勢,採取“收緊陣地”的防御方針,分東、西兩線作戰。王新亭同軍長何畏、政委詹才芳率紅9軍在東線作戰。敵軍總攻萬源時,王新亭同指戰員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激戰整整兩晝夜,有時一天要對付敵人五六次以上的沖鋒,大刀砍卷了刃,刺刀也捅彎了,抵住了敵人多次大規模進攻。反六路圍攻勝利后,紅9軍所轄第25師第73、75團分獲“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獎旗。
“三八六旅好兒郎,領導是陳、王”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以原紅四方面軍為主編為第129師,王新亭任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9月,該師開赴抗日前線,王新亭受命隨陳賡指揮的第386旅行動,加強連隊改編后的組織工作。遵照毛澤東以晉東南為“眼位”的戰略部署,王新亭奉命以第386旅政治部主任的名義,率領八路軍工作團和第772團3個連隊,進駐上黨地區,在長治、壺關等縣開展群眾工作,動員千余名青年參加八路軍。王新亭還籌集了大批棉花、布匹和藥品,解決部隊之需。
1938年2月到3月,王新亭作為第386旅政委,和旅長陳賡率部連續進行了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伏擊戰,三戰三捷大獲全勝,八路軍軍威大展太行山。12月,王新亭和陳賡率旅主力再下太行山,挺進冀南平原。他們很快發現,每當我軍襲擊日軍某一據點后,驕縱的日軍必派出騎兵、汽車進行報復。王新亭、陳賡准備利用敵人這一心理,選取香城固西北作為誘伏敵人的“口袋”,打一場平原地區的誘伏戰。1939年2月7日至9日,王新亭派小部兵力連襲威縣日軍,旅主力則在香城固設好“口袋”陣地。2月10日,日軍惱羞成怒,出動9輛汽車,滿載日軍官兵和大炮機槍進入了第386旅的伏擊圈。經過8小時激戰,擊斃日軍250余人,繳炮4門、槍數十支。香城固誘伏戰斗,受到當地百姓稱頌:“三八六旅好兒郎,領導是陳、王,沙灘布下口袋陣,香城四面撒羅網。大汽車冒火鍋,日本鬼見閻王。解解咱們心頭恨,保住咱們好家鄉。”
在對敵進行軍事打擊的同時,王新亭在抗日根據地展開了深入人心的政治攻勢。1941年至1942年,日軍對太岳軍區推行了5次“治安強化運動”並進行瘋狂“蠶食”。為粉碎日軍圖謀,太岳軍區黨委成立對敵斗爭委員會,王新亭任書記,領導發動了幾次規模空前的政治攻勢。1942年8月中旬起兩個月內,王新亭帶領太岳軍區召開各種座談會、講演會、公審會144次,口頭宣傳的受眾達20余萬人,散發張貼傳單、漫畫等宣傳品65種、21萬余份,寫標語1萬余條。一系列政治攻勢充分調動了敵佔區人民群眾,動搖和瓦解了偽軍、偽組織。10月,王新亭在政治攻勢總結大會上提出“十二點意見”,使太岳軍區的政治攻勢更加廣泛、有效地開展起來。
“堅持最后五分鐘,攻下運城過新年”
人民解放軍曾經二打運城而未克。在一打運城中,陳賡奉命撤圍開赴豫西,執行戰略反攻任務。1947年9月10日,王新亭作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受命二打運城,以解除陳謝兵團轉入外線作戰的后顧之憂,切斷山西國民黨軍的南逃之路,策應西北野戰軍作戰。蔣介石、閻錫山把運城作為控制晉東南的戰略要塞,調集1萬余人的正規軍,3個專署、16個縣的地方武裝嚴陣以待,其城防工事更是固若金湯,包括12米高的城牆和深寬各8米的護城外壕,外圍以高碉低堡形成交叉火力網。10月,王新亭率第8縱隊從東、西、北三面包圍運城,准備攻城時遭遇敵軍增援。王新亭奉命撤圍打援,卻被敵破壞了攻城陣地。
三打運城前,縱隊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認真總結了前兩次攻打運城的經驗教訓,並作了運城攻堅戰的再動員,決定王新亭為運城前指司令員、王震為前指政治委員。王新亭注重總結,組織有攻堅作戰經驗的部隊,發揚軍事民主,召開“諸葛亮會”,提出攻城戰法,並動員全體戰士“堅持最后五分鐘,攻下運城過新年”!
敵軍4個旅的援軍驟至。王新亭臨危不亂,決定採取旅長黃定基提出的坑道爆破法。當夜,第7連9名戰士用手挖、用工具刨,終於在27日拂曉挖成5.5公尺長的坑道及容納3000公斤炸藥的空間。黃昏,一聲巨響將城牆炸開20多米的斜坡,突擊營輪番上陣,經過激烈巷戰,殲滅守敵1.3萬余人,終於攻克運城。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4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