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高華:勇於擔當敢為先

作者:陳蓉    發布時間:2022-05-20   
分享到 :

從貧瘠小縣到“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浙江義烏的發展堪稱傳奇。這場變局的開端,與一位老人密切相關。他叫謝高華,1931年生,浙江衢州人,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5月至1984年12月期間,謝高華擔任義烏縣委書記。當時的義烏是“一條馬路七盞燈,一個喇叭響全城”的貧困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已經包產到戶的義烏農民開始從事各種副業,在城裡逐漸自發形成小規模的路邊攤市場。雖然義烏素有“雞毛換糖”的走商文化,但在當時,路邊攤市場仍被視為“投機倒把”。

轉折發生在1982年6月的一天。在縣城擺攤經常被有關部門“圍堵”的農婦馮愛倩,在縣委機關大院外攔住了謝高華,責問政府為什麼不讓老百姓擺地攤。當時,謝高華到任義烏才一個多月,馮愛倩的話讓他深受觸動。

此后,謝高華著手對義烏的農民和城裡的擺攤者進行了深入調研。他認為,如果農民從事小商品售賣能吃飽飯,甚至致富,那就高度契合黨中央的精神﹔黨委和政府要順應民意,給市場鬆綁。當時政策不明了,不少干部顧慮重重。在一次縣機關大會上,謝高華明確表態:“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了問題我負責!”

1982年9月,義烏縣委作出決定: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並由義烏縣政府發出通告。這是全國第一份明確認同農民商販和專業市場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義烏小商品市場因在全國率先開放而搶佔了商機。到1982年底,市場已有30多個大類2000多種小商品,吸引了國內10多個省份的客商前來採購。在此基礎上,義烏縣委、縣政府又發出“四個允許”通告:允許農民經商,允許農民進城,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多渠道競爭,進一步為城鄉經濟鬆綁。

1984年,謝高華結合義烏實際首創提出“興商建縣”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隨著義烏撤縣建市,“興商建縣”變成“興商建市”,內涵也不斷與時俱進。謝高華曾回憶說:“當時改革情況復雜,我們也有很多情況搞不清。我就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

1985年,謝高華回到衢州任職,在那裡,他力推烏溪江引水工程上馬,並擔任工程總指揮。一雙解放鞋、一頂斗笠、一把雨傘、一雙套鞋,是謝高華辦公室裡必備的“四大件”。那段時間,他吃在田頭、住在工棚,白天經常和干部群眾一起坐在泥地裡,邊吃飯邊談論工作,晚上又常常開會到第二天凌晨。他帶領一班技術人員,不分晝夜地奔走在烏引工程沿線,對相關情況進行一輪輪論証。1994年8月4日,烏引工程勝利竣工、全線通水,徹底解決了困擾數代金華、衢州百姓的干旱問題。許多衢州干部群眾感慨,沒有謝高華的執著努力,這項被后人譽為“江南紅旗渠”的烏溪江引水工程很難如期完成。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金華,謝高華促成了義烏的商業傳奇﹔在衢州,他興修烏引工程,造福百姓。他始終堅持群眾需求就是第一導向,開拓創新、勇於擔當,兢兢業業、積極作為,始終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頭。2019年10月23日,謝高華因病搶救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88歲。

(來源:《黨建》202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