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紅色故事的川師學子:潘雅雯

作者:    發布時間:2022-05-23   
分享到 :

“講述經典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大家好,我是雅雯……”去年,一檔專門宣講紅色文化、名為《雅雯講故事》的短視頻節目在抖音、愛奇藝、騰訊視頻、今日頭條等平台播出后引發了廣大觀眾的持續關注,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四川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1年多時間來,這檔時長約5分鐘的短視頻欄目更新了290多期,瀏覽量超過了700萬人次。

《雅雯講故事》欄目的創辦人是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2019級大三學生潘雅雯,她利用節假日先后到北京市、重慶市、四川遂寧市、德陽市、綿竹市,以及成都市雙流區、邛崍市等地,在英雄故裡、英烈犧牲的地方實地尋訪並創作短視頻,給大家講述紅色故事。去年10月,潘雅雯受邀參加了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在北京舉辦的“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全國黨史故事短視頻展播活動,其創作的短視頻作品《“孤膽英雄”胡修道》經過選拔,獲黨史人物類作品二等獎。

紅色故事,點燃心中紅色火種

潘雅雯說:“我父親和哥哥都是黨員,父親常給我講,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但是那時候的認識很膚淺,直到2020年12月,我前往了重慶渣滓洞、白公館,實地感受到紅岩烈士的英勇不屈,非常震撼,深切感受到沒有共產黨、沒有革命烈士的英勇犧牲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此后,潘雅雯開始查閱資料,了解到更多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但她發現,這些經典的紅色故事,身邊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是和她一樣的大學生,有的雖然知道一些,但也是一知半解,於是,她頭腦裡閃出一個想法,如果我把這些紅色故事講給他們聽,那些鮮為人知、震撼人心的英烈故事不就能讓更多的青年一代更直接感受到英烈們的壯舉了。

在家人的鼓勵下,潘雅雯開始籌備,上網查詢資料,然后到檔案館、圖書館參閱相關文件,再通過實地尋訪英雄故裡和故事發生地,梳理出英雄為革命奮斗獻身的人生軌跡,最后創作、拍攝、制作出視頻短片。在實地尋訪中,最令潘雅雯感動的是成都雙流籍紅岩烈士丁地平的女兒丁基鏡,在談到自己父親的故事時,丁基鏡忍不住淚流滿面,在丁基鏡記憶中,父親既是熟悉又陌生的人,因為,為了革命,他常年都不在家,作為他的女兒也是在父親犧牲后,通過一次次尋訪父親的過去,才重新認識父親偉大的一生。潘雅雯說,每一次這樣的交流也是對自己一次心靈的洗滌,讓她更加堅定信念,做好傳承英烈精神、講好紅色故事。

以青春之名,傳承紅色薪火

潘雅雯就讀的專業是音樂劇表演,對演講有一定的功底,但為了更好的傳播紅色文化,在籌辦《雅雯講故事》的過程中,學校老師給了她許多幫助,台詞課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助她糾正普通話發音,提升講述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經過近4個月的籌備,2021年3月,《雅雯講故事》正式面世,通過抖音等平台發布后,引發了眾多網友、各地政府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青年人,看后留言:很適合年輕人看的講述紅色經典的短視頻。潘雅雯也表示,這是她為慶祝建黨100周年獻上的最好的禮物。

隨著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伙伴也陸續加入到她的團隊,他們既有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學生、也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還有影視與傳媒學院的學生……甚至還有校外的志願者,從最初潘雅雯一人到今天的9人,這支傳播紅色文化的隊伍一起前行、攜手努力,隻為一個目標:傳播紅色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生活中的潘雅雯和其他大學生一樣,愛美愛笑愛逛街、吃成都美食,但一提起紅色故事,她眼裡就會閃出不一樣的光芒。“每次聽到烈士的故事時我心裡都有不一樣的感動,就想要把他們的故事傳播出去,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幫助廣大青少年接受黨史教育的浸潤和熏陶,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學子的專業素養和蓬勃朝氣。”

《雅雯講故事》開播已經1年多了,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潘雅雯總是想方設法調整拍攝方案,利用某地疫情平穩的空隙完成實地尋訪拍攝,四川省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另一方面她利用這段時間,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英烈資料的收集整理,因為《雅雯講故事》要一直堅持下去,要根據不同時代的不同審美和需求,不斷提高技能和表達能力,從欄目形式到內容都要不斷擴展和深化。今后,《雅雯講故事》不僅要講述紅色故事,還要緊跟時代步伐,講述鄉村振興、抗擊疫情、創新創業、田園城市等內容,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

(四川師范大學新聞中心 曾恕 張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