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倡導者:助推我國高技術進入新階段

作者:陳 蓉    發布時間:2022-05-31   
分享到 :

從載人航天的神舟飛船,到深潛入海的“蛟龍號”﹔從解決糧食自給的超級雜交水稻,到便捷出行的高速列車……這些代表中國最高科技水平、提振國人民族自豪感的科技成就,有一個共同的起點——“863”計劃。

“863”計劃的全稱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該計劃是在世界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期,我國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863”計劃的倡導者,是4位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知名科學家:光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淦昌,航天技術及自動控制專家、中科院院士楊嘉墀,無線電電子學家、中科院院士陳芳允。

20世紀80年代初,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許多國家為了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惜投入巨額資金,組織大量人力物力予以推進。中國如何應對新一輪科技挑戰?在有關部門組織召開的專家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展開了熱烈討論。一部分觀點認為,我們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迎接新技術革命﹔另一部分觀點則認為我們還不具備全面發展高科技的經濟實力,可以先搞一些短期見效的項目,等人家搞出來,再為我所用。專家學者們存在很大分歧,一時難以形成實質性方案。

這種情形,讓王大珩、陳芳允等老一輩科學家充滿憂慮……1986年初的一個夜晚,陳芳允敲響了王大珩的家門。兩人經過一番長談,達成共識:面對新一輪世界高技術挑戰,中國不能再沉寂下去了!

之后不久,由王大珩執筆,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合簽名的《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完成了。收到4位科學家的建議信后,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廣泛、全面、充分的論証后,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這個計劃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簡稱“863”計劃。

根據“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863”計劃確定了7個對我國今后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高技術領域,即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1996年又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

“863”計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出的一個以國家利益為目標的高技術發展計劃,擔負全局性、中長期、重大的戰略任務,帶動我國高技術研究領域實現由點到面、由跟蹤到創新發展的跨越。它積極探索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技術發展道路,培養、鍛煉了眾多高技術人才隊伍,支撐我國在新世紀的科技發展后勁十足,為科技體制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並促進了高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來源:《黨建》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