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的記憶 永恆的家國

作者:范 晶    發布時間:2022-06-04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

6月3日,2022年“屈原故裡”中國龍舟爭霸賽(宜昌)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三峽大壩前舉行。 新華社發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粽子,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一個粽葉飄香的時節,一個精神傳承的節日。

求吉、納祥、辟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普遍主題。端午節裡,人們或浴蘭包粽,或挂艾賽舟,總有一股濃郁的愛國思緒涌上心頭。

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20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蒲節、龍舟節、解粽節、粽子節、詩人節、女兒節、浴蘭節、龍日、地臘,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史籍資料中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深入人心。而正是因為端午有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注入,才使其成為凝聚中華民族“根”與“魂”的獨特節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2000多年前,當悲憤的屈原仰天長嘆,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入滾滾的汨羅江時,他可能不會想到,從此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患意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創新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執著、“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陽剛血性,以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風亮節,便融入了浩瀚的中華民族精神長河裡。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今天,每逢端午,屈原那飽含家國情懷的文辭,以及背后的文化血脈傳承,便跨越時空,與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愫共振而鳴,激勵人們自覺把個體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最使屈原成為人民熱愛與崇敬的對象,是他的行義,不是他的文採。”弘揚先賢高風,傳承愛國精神,這是端午作為節日存在的根本,也是端午之於時代的意義。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各類可口的粽子,總是餐桌上的佳肴。這粽子,滋養的不只是人們的胃,還有心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情感系於斯、認同歸於斯的民族心、民族魂,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永遠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使命擔當,到“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鏗鏘誓言,再到“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火熱場景……愛國主義始終是神州大地激昂的主旋律、奮進的沖鋒號,是指引中華兒女逐夢前行的燈塔、闊步強國征程的路標。

端午節來臨之際,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官兵與駐地群眾一起包粽子。汪澤仁攝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用不著等待什麼特殊機會。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愛國既是一種本色,更是一種責任﹔既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行動。讓我們以愛國情懷為帆,以實干逐夢為舵,把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志,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將“民族興亡、我之責任”化為行動自覺,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不斷奮斗前行,為民族復興增光添彩。

(來源:《解放軍報》202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