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作者:郭鵬 林靜    發布時間:2022-06-1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分享到 :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重要職能,具有人才儲備、學科積澱等獨特優勢,是開展國際傳播的一支重要力量。筆者認為,我們應充分發揮高校自身特色和優勢,把握好“講什麼”“怎麼講”“誰來講”的問題,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作出貢獻。

把握好“講什麼”的問題,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好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把握好“講什麼”的問題。中華民族具有講好故事的豐富資源。五千年中華文明薪火相傳、連綿不絕,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寶藏﹔當代14億中華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創造著源源不斷的故事題材。筆者認為,高校師生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著力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人士願意了解中國、期待了解中國,渴望探究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奧秘。我們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和生機,講清楚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講清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的不同必然會有不同的發展道路,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夙願,也是當代中國最精彩的故事。中國夢是理解當代中國的一把鑰匙。要講清楚中國夢是以人為本的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是與世界各國人民美好夢想息息相通的夢﹔講清楚實現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獨特文化魅力的國家,既擁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精華養分,也正創造當下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要講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向世界闡釋和宣介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傳統文化﹔要講好優秀當代文化故事,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價值理念、文藝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我們要講清楚中國自古以來“親仁善鄰”的政治理念、“世界大同”的美好願景、“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質,講清楚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要講好中國勇於承擔國際義務、國際責任的故事,理直氣壯向世界說明中國對全球的貢獻,讓世界知道,“中國好,世界才會好”。

把握好“怎麼講”的問題,真實、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創新表達方式至關重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紅色革命故事之所以能隨著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走向世界,一方面因為紅軍的故事、長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是國際社會感興趣的,另一方面也因為毛澤東同志等黨的領導人在講述故事時,用的是“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

要善於用精准、恰切、新穎的語言。要用語言真實、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故事,堅持事實、形象、情感與道理的有機統一。要進行春雨潤物式的文化濡染,循循善誘、引人入勝,讓聆聽者如品茗回甘,領悟故事深處的思想、話語背后的“道”,更好地讀懂中國。切忌夸夸其談、咄咄逼人,不講策略、不注意方式。

要將“耳聽”與“眼見”結合起來。故事不僅在言談話語中,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裡。可以通過參訪調研、發起論壇、組織研習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帶領外國友人、記者和國際學生深入政府部門、科技企業、知名學府、紅色教育基地、基層農村等社會各個層面實地考察,幫助他們深入直觀地了解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向他們展示真實、立體、全面、多彩的中國。

要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中心,有責任加強理論研究,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使中國故事更好地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和認同。要注意研究國外不同地區、不同群體受眾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找准和外國受眾的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和利益交匯點,精准擇取故事素材和講述方式。要根據受眾群不同的心理訴求和關注點,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

把握好“誰來講”的問題,打造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

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必須打造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高校具有突出的人才優勢,既有專業知識扎實、外語水平良好、學術視野開闊的教師隊伍,也有抱負遠大、熱愛祖國、具有創造力的青年學生群體,能夠很好解答“誰來講”的問題。

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引導和鼓勵教師、學生利用重大活動、重要節點和智庫交流論壇等各種契機、各種平台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要適應國際輿論生態和媒體傳播格局的新特點、新需要,努力培養專業扎實、外語嫻熟、媒介素養高、胸懷天下、熱愛祖國的國際化人才,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要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一手獨拍,雖疾無聲”,我們要善於借嘴說話、借筒傳聲,不斷擴大國際輿論朋友圈。高校有很多外籍教師和國際留學生,他們對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善意有更為切身的體會。幫助他們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國情、熟悉中國文化、感知中國發展,有助於促進他們和中國人民心心相通,推動他們成中國故事的見証者、中國聲音的傳播者、中國形象的推廣者。

(作者分別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語言大學講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