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斗士聶耳,唱出人民大眾的戰歌

作者:陳彩琴    發布時間:2022-06-22   
分享到 :

聶耳,1912年生於雲南昆明,從小熱愛文藝,追求進步。1930年7月,他為逃避當局的追捕,取道越南經香港到上海。在上海,聶耳迅速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我的音樂年

1930年聶耳到上海后,先在雲豐商號當店員,11月加入上海反帝大同盟,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4月他考入黎錦輝創辦的聯華歌舞學校。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給他極大的思想震動,他反復思考怎樣創作革命音樂,以更好服務於民族解放事業。為此,他積極探索左翼音樂理論,發表《中國歌舞短論》《電影的音樂配奏》等文章,批評黎氏低俗的靡靡之音,引起很大社會反響。

1933年初,經田漢、趙銘彝介紹,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年春,在田漢的推動下,聶耳與任光、張曙、安娥等組織建立“蘇聯之友社”的音樂小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其后他奮戰在左翼電影、戲劇、音樂等各條文化戰線,快速成為一名堅強的文化戰士。他在聯華影片公司攝制的《母性之光》影片中扮演一個礦工,並創作插曲《開礦歌》,在銀幕上首次唱出勞動階層的吶喊。

1934年春,聶耳參與左翼劇聯音樂小組,推動左翼音樂運動快速發展。4月,經黨組織安排,聶耳進入英商百代唱片公司,協助音樂部主任任光工作。該年,聶耳在歌作上大放異彩,自稱這一年是“我的音樂年”。他為田漢創作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譜寫插曲《碼頭工人之歌》《打磚歌》《打樁歌》《苦力歌》,在劇中還逼真地扮演了一名老工人。他為影片《桃李劫》創作的主題曲《畢業歌》,為影片《大路》創作的《開路先鋒》《大路歌》,曲調奮發昂揚,節奏富於彈性,充滿著愛國情懷,激蕩著青春活力。

忠勇奮發的藝術斗士

1934年11月,百代唱片公司在政治壓力下,干涉音樂部選曲,聶耳被迫離開百代公司。1935年初,他到聯華影業公司二廠擔任音樂部主任。在此前后,他為話劇《回春之曲》創作《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均為田漢詞)﹔為影片《新女性》創作了一組歌曲(均為孫師毅詞),反映紗廠女工們在勞動生活中逐漸覺醒、奮起的情形及革命女性的勇敢堅決形象。1935年他為影片《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顯示出他作為一個“天才富贍、忠勇奮發的藝術斗士”所具有的熾熱情感。該曲播出后,迅速風行全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極大的精神鼓舞,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國歌。

聶耳在工作中異常努力。他在給親友的信中稱,在負責電影《漁光曲》配音期間“有時也要做通宵”,為趕配電影《大路》的音樂“每天總是三四點鐘睡覺”,為《新女性》配音“有過三天三夜沒好好睡覺的經歷”。正是依靠這種拼搏精神,聶耳在上海短短幾年時間,共創作了42首樂曲,其中歌曲35首,民族器樂合奏曲4首,口琴曲2首,歌舞曲1首,開創了一條風格鮮明的無產階級革命音樂新道路。聶耳創作的樂曲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和民族氣質,洋溢著時代的氣息,奔涌著民族的呼聲。作為一名人民音樂家,他唱出了人民大眾雄亮、豪邁、嶄新的戰歌。

不同凡響的百代“新聲會”

1934年聶耳在百代公司工作期間,他和任光利用百代外國老板賺錢至上的商業原則和不被國民黨政府控制的有利條件,錄制了不少進步歌曲。為加快這些歌曲的傳播,在任光、聶耳的策劃下,1934年10月13日,百代新唱片試聽會舉行,制作請柬中稱“新聲會”,邀請各界名流鑒賞。聶耳的摯友張鶴發表了《參加<新聲會>的感想》,一個名叫溪居的專欄記者在《新夜報》記下了這次不同凡響的“新聲會”聽后感。

出席這次音樂會的大都是上海有名的音樂家、作曲家、文學家、電影從業者以及各報社的新聞記者,全場幾乎坐滿。起初播放的是平戲《三娘教子》,記者心中先是奇怪為什麼這些不愛聽戲的人來到這兒,當翻看說明冊中有許多新灌唱片的現代歌曲、明星唱的電影歌曲詞譜后,才恍然大悟,解開了這個啞謎。

戲曲《三娘教子》后,所聽歌曲都是百代公司新灌的現代歌曲,以聶耳創作的歌曲為主,“歌者口齒皆清,歌曲激越悠遐”,動人心弦、催人奮進。聽到這些悲壯、雄偉、沉著、奮進的歌聲,全場掌聲不斷,人們感到熱血奔騰!《畢業歌》唱出青年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蓬勃向上精神:“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開路先鋒》《大路歌》富於中國情調,《新鳳陽歌》伴以地方色彩濃厚的動人音樂。這些歌曲,確實與當時大多數唱片平庸陳腐的歌調形成鮮明對比,更是《桃花江》《妹妹我愛你》之類的靡靡之音所不能比擬的,是音樂領域“劃時代的作品”,展示了無限光明的前途。

這位記者說,在他走出這個音樂會時,“心中感到一種莫名的喜悅,支配著我全個的心身,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啊,我想不到中國的音樂,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收獲了”。聶耳在1935年初發表的《一年來之中國音樂》也提到這次“新聲會”情形:這些歌曲我們現在都能聽到,它給予我們的感覺和一些流行的歌曲不大相同,這裡沒有“靡靡之音”,有的卻僅是雄勁和壯健。歌詞和曲調,不論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配合得很為恰當,決非一般善於 抄襲者所能辦得到的。

聶耳在百代公司還成立了一支國樂隊(又稱森森國樂隊),完全用中國樂器奏中國曲子,加上科學的組織與和聲,“成為一種中國音樂的新形式,在滬上表演過幾次,曾經轟動一時。”樂隊演奏並灌制了《翠湖春曉》《金蛇狂舞》《彩雲追月》《高山流水》《山國情侶》《花好月圓》等一批有民族特色的樂曲。

1935年國民黨加緊破壞上海革命團體,4月傳出要逮捕聶耳的消息。聶耳經黨組織批准轉到日本擬赴蘇學習,7月不幸在日本溺海,年僅23歲,聞者無不震驚痛惜。為悼念聶耳,8月,上海文藝界在金城大戲院舉行聶耳逝世追悼大會,緬懷他以短暫生命凝就的永恆精神。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2年5月1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