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先驅者奠定了偉大建黨精神根基

作者:楊勝群    發布時間:2022-07-06   
分享到 :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指示,堅持不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首屆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學術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大紅樓舉辦。研討會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釗學社承辦。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與會者圍繞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孕育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了富有新意和值得借鑒的學術觀點。此稿為《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摘登的研討會部分發言之一。

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主陣地和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創建地。北大紅樓時期時間下限為黨的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醞釀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孕育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獨有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高舉起了民主與科學的旗幟,自身也接受了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洗禮。近代以來,在西方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和蒙昧的斗爭中,民主與科學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精神的標志。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中國打出了民主與科學旗幟,實現了思想的啟蒙,站到了人類社會進步精神的制高點上。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后,他們更多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賦予民主與科學以新的內涵。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與科學精神,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精神基因。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培育形成了人民至上、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等帶根本性的思想工作路線和作風,不斷豐富發展了偉大建黨精神。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探索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實際斗爭過程中,孕育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著復興的問題。北大紅樓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始發地,有這樣兩個重要因素: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開始找到一條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將民族復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升華為“初心和使命”的理性精神。二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投身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實際斗爭,激發了為民族復興奮斗犧牲的精神。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它的鮮明的政治訴求就是民族復興。陳獨秀總結說,五四運動特有的精神,一是直接行動,二是犧牲的精神。陳獨秀還有一句名言“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些說明他們這一批人經過實際斗爭的錘煉,已經具有了為民族復興奮斗犧牲的思想和精神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接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開始形成探索真理、堅持真理和堅守理想的精神品格。五四運動前夜,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地暴露出來,這使中國一部分先進分子不能不想到,中國不能步西方之后塵再走一遍他們的路。俄國十月革命后,他們開始選擇以俄為師,用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主義不僅被封建勢力視為洪水猛獸,而且在新文化陣營內部也引起了質疑甚至反對。幾場論戰不僅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而且澄清了馬克思主義與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社會主義與假社會主義的界線。在這個過程中,李大釗等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現出可貴的探索真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開始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和人民方向,為偉大建黨精神奠定了根基。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地、實際地改變世界。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使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看到了“庶民”的力量,認識到社會主義者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和勞動大眾。“到民間去”,一時成為口號,他們舉辦平民教育講演團到城鄉進行講演,舉辦平民夜校教平民學文化,還專門組織到工人群眾中進行社會調查。天津覺悟社明確提出了“組織農工運動”的任務。五四運動之后,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大都走出了書齋,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毛澤東立志扎根中國這塊地盤,要把中國的問題研究透。他們的這一轉變,是根本性的轉變,他們所秉承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和人民方向,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根本,是中國共產黨精神品格的靈魂。

(作者為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