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犧牲”

作者:孫金平    發布時間:2022-08-31   
分享到 :

追溯時光,再回首那場保家衛國的激戰,依舊能感到熱血滾燙。我們始終堅信,無論身處任何年代、遭逢任何對手、直面任何挑戰,都要秉持“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股子精氣神。感動、追憶,敬仰、謳歌,是為長眠在異國他鄉冰天雪地中的18萬英雄兒女,更是為這個民族永遠頑強著、傳承著的不畏犧牲的不朽精神!

這是一場付出巨大代價、卻又不得不打,終獲政治上獨立和承認的歷史全局式戰爭。這場戰爭所蘊藏的秘密及其歷史意義,已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愈加明朗。這本是一場家園保衛戰,又不僅僅是保家衛國,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抗美援朝戰爭更是一場改變了中國國際地位、從而影響世界格局的國際事件。彭德懷曾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歷史學家曾如此記錄道,正是戰場上的卓絕一戰,才使西方乃至整個世界認識到中國這頭睡獅警醒后的磅礡力量﹔正是戰爭后的無窮自信,以及自身綜合實力的突飛猛進,才使得中國長期擁有了一個相對安定和平的外部環境。歷史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假定當年倘若沒有赴朝作戰,中國會怎樣,世界會怎樣。但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唯有勝利才是換來和平的終極之道。故而,以明辨、客觀的心態去審視赴朝作戰,方能了解中國軍隊和中國戰爭史,方能懂得我們腳下的土地。

這是一場以中國軍人的悲烈、無畏犧牲,詮釋舍我而為國為民的英雄主義式戰爭。英雄的壯烈,在於明明可以選擇生存的情況下而堅定英勇赴死,這樣的死亡是犧牲,這樣的犧牲是高尚。戰斗中,有的戰士浴血奮戰,與敵人同歸於盡——那是對敵人的恨﹔防空洞裡,吃一把炒面就一口雪,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因為自己在這裡吃苦,祖國人民就可以安寧生活——那是對人民無限的愛。停戰前夕,雙方陣地上響起最猛烈的槍炮聲,誰都不願意帶著沉重的炮彈和子彈回家,待到停戰那一刻,槍炮聲戛然而止。這時,某部政委抱著一位剛剛犧牲的戰士直掉眼淚——隻要挺過那幾秒鐘,就可以回家了。大愛大恨中,英雄的鮮血洒在了異國他鄉,英勇的魂魄永遠護佑共和國的和平。一次次超越生理極限,一次次完成人類戰爭史上的壯舉,靠的是什麼?是對生的渴望?還是精神和信仰?都有,但是,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敬重,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向往、憧憬,注定了他們的頑強,注定了他們會為理想流盡最后一滴血。也正是靠著他們血肉之軀的舍命支撐,新中國一步步壯大、富強。

這是一場書寫民族精神傳奇、重獲現實發展力量、激勵后人砥礪奮斗的永續傳承式戰爭。黑格爾說過:“歷史題材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作家就能永恆。”抗美援朝這一宏大歷史題材中,屬於今天和未來的,就是其中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飽含理想主義激情、英雄主義氣概、集體主義精神、樂觀主義情懷,是世人理解這段前所未有的傳奇戰史的最佳途徑。這種精神,讓我們領悟了人的潛力、人的毅力、人的創造、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理想的無限可能性,也是把握今天、探索未來的珍貴鑰匙。今日之中國,正發生著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大變革,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面對的嚴峻挑戰前所未有﹔今日之中國軍隊,正進行改革、出新的升華蛻變,挑戰、考驗無窮盡,無數將士仍在砥礪前行。我們緬懷英雄,是為重溫一種精神,獲得一種現實力量——無論在何種條件下都能攻堅克難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心靈財富,也是民族振興最強的時代支點。再聽那震人心魄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置身五千年文明古國跌宕發展的大視野裡,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進程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英雄的精神永續、民族的氣節永存。

哲人說過:“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一批前仆后繼的獻身者,敢於犧牲肉體,而靈魂升至天堂。”倘若有機會重新站在鴨綠江畔、站在三八線上、站在零下30攝氏度的山口,勾勒出烈士們一個個英勇作戰、悲烈犧牲的畫面……就讓我們,致以最標准的軍禮。

(來源:2022年8月24日第1562期《黨史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