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前后

作者:毛勝     發布時間:2022-09-02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黨的七大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夜召開,肩負著總結以往革命經驗、迎接抗日戰爭勝利和引導中國走向光明前途的歷史使命。為了開好這次大會,毛澤東精心謀劃組織,做了大量細致的准備工作,特別是緊緊抓住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領導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闡明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等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使七大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

總結歷史:主持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在抗日戰爭迎來勝利曙光、延安整風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多次延期的黨的七大,終於有了完全成熟的召開條件。

1944年5月10日,毛澤東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專門討論召開七大的問題,安排起草黨內歷史問題決議、軍事問題報告等工作。會議決定召開六屆七中全會,做好七大的准備工作。5月21日,毛澤東主持召開六屆七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七大的議程、各報告的負責人名單等,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主席團,在全會期間負責處理中央日常工作。由於時局變化,原計劃開兩個月的六屆七中全會,斷斷續續開了11個月。

主持起草歷史決議,是六屆七中全會期間毛澤東為准備七大所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整風期間,毛澤東起草了《關於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確立了歷史決議基本框架。任弼時以此為基礎,1944年5月寫成《檢討關於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的決議(草案)》,這是最早的決議草案稿。稿子寫成后,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員征求意見。1945年春,毛澤東開始在張聞天修改后的稿子上進行修改。在第一次修改中,他將題目定為《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並增寫了“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等內容。在第二次修改中,他強調遵義會議“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此后,毛澤東又作了5次修改,深刻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

討論並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本來是七大的重要議事日程。1945年3月25日,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決定將這個決議改在七中全會上討論通過。為此,毛澤東3月31日在全體會議上作了說明:總結經驗可以說是算賬。不採用大會這個形式來算賬,才能使大會集中注意力於當前問題。這次會議還討論通過毛澤東准備的政治報告和劉少奇准備的修改黨章報告。4月20日,任弼時主持召開擴大的七中全會,原則上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個別意見委托給七大以后的中央去採納修改。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這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創造了充分條件。

著眼現實:領導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

黨的七大召開之際,中國人民最重要的任務是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毛澤東密切注視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具體指導各敵后根據地和解放區軍民准備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

1944年,正面戰場出現震驚中外的豫湘桂大潰退,大片國土淪喪。毛澤東當機立斷,確定開辟河南、發展蘇浙皖、進軍湘鄂西。4月22日,日軍沿平漢鐵路向河南中西部發動進攻的第5天,他就命令八路軍襲擊它的后背,乘機開展豫北地方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斗爭,八路軍和新四軍收復了原被日軍侵佔的大片土地,將華北、華中兩大解放區連結在一起。一個是潰退,一個是進軍,國共兩黨形成鮮明的對照。

毛澤東根據形勢的變化,預計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階段后,八路軍和新四軍完全有可能首先進入大城市。這是黨領導的根據地軍民長期堅持敵后抗戰的結果,也是一種歷史的機遇。6月5日,六屆七中全會全體會議討論通過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級領導“把城市工作與根據地工作作為自己同等重要的兩大任務”來執行。會議決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建議七大的議程中增加城市工作這一項。

1945年春,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展開局部反攻,華北和華中各大城市都處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包圍之中。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正是在這個迎接勝利的歷史時刻,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這場充滿了驚濤駭浪的戰爭,不僅鍛煉了中國人民,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也使全國人民認識了中國共產黨,認識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開創未來:全力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命運

在迎來抗戰勝利的歷史背景下,中國人民普遍希望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改組政府,建設一個新的中國。毛澤東順應人民意願,鮮明提出“聯合政府”的主張。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在國民參政會上代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組織各抗日黨派聯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這個口號一提出來,立刻產生巨大反響,各界紛紛集會,要求成立聯合政府。

黨的七大召開的同一個時刻,國民黨六大也在重慶拉開帷幕。兩個大會,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代表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中國之命運。1945年4月23日,毛澤東在七大開幕詞中指出,“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號召為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

4月24日,毛澤東向七大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系統總結了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由於執行兩條不同指導路線而取得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為了全力爭取光明的前途,他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問題的綱領和政策。當時,《論聯合政府》被印成小冊子廣泛散發,不僅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產生巨大影響,在大后方也引起轟動,很多人“接到后一夜未睡覺,一直看完”。一些正在參加國民黨六大的民主人士看后也稱贊:“共產黨說的頭頭是道,有辦法。”

6月11日,七大在團結、勝利的氣氛中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毛澤東在閉幕詞中號召全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國人民一起,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為爭取光明的前途、建設一個新的中國,提供了堅強保障。

七大結束不久,基於對和平的真誠願望和對局勢的清醒認識,毛澤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親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談判。經過艱苦談判,國民黨承認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盡管這種承認最終沒有落實,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再也不相信國民黨一黨專政下的政府還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光明的前途,越來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到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來源:《學習時報》2022年9月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