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指向

作者:金 偉 劉海軍    發布時間:2022-09-26    來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分享到 :

內容提要:

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什麼是“國之大者”,怎樣理解和踐行“國之大者”等基本問題。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是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素養和重要政治能力。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脈絡清晰、逐步深入、內容豐富、指向明確。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揭示了“國之大者”的核心要義,即“國之大者”是事關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大計”、是事關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大綱”﹔蘊含了讓人民生活幸福的價值旨歸﹔明確了旗幟鮮明講政治、站位高遠講格局、勇於擔當講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的原則遵循。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要不斷提高政治能力、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要積極統攬兩個大局。全面總結和深刻把握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對新的歷史時期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國之大者” 中國共產黨 人民 黨員干部

自2020年4月以來,習近平在各種重要講話中反復提及“國之大者”這一概念,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指南。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主要對象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基本要求是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心懷“國之大者”,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全面掌握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基本內容,深入領會其理論內涵,科學把握其實踐要求。

一、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的基本內容

“國之大者”這一概念是2020年4月習近平在陝西考察時明確提出的,他在談到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問題時指出,“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a)。同年5月,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在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形勢、脫貧攻堅戰情況、穩固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之后,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b)。由此可見,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最初都是由相關領域的具體工作引申的,也可以說他所強調的這些重要工作就屬於“國之大者”的基本范疇。

“國之大者”概念固定以后,習近平將其廣泛應用於各種講話中,主要是面向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這一群體。2020年10月10日,他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領導干部在想問題、作決策時,“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c)。12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再次強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更應該“對‘國之大者’了然於胸,明確自己的職責定位”(人民日版編輯部,2020e)。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心懷“國之大者”,“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習近平,2021c)。在稍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他又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對‘國之大者’了然於胸”(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a)。在這些論述中,習近平不僅明確了各級領導干部是胸懷“國之大者”的主體,也指出了把握“國之大者”的基本原則方法。

隨著認識的逐漸深化,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論述愈加豐富。第一,“國之大者”關涉的領域不斷拓展。2021年4月,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把“國之大者”與教育聯系在一起,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b)。在8月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他強調各級黨委要“牢記‘國之大者’”(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e),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在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他又提出,廣大人才要“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f)。第二,“國之大者”的闡釋逐步明晰。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最初論述,都是針對特定情景而關聯使用,並未直接對其進行闡釋,到后期這種情況有了改變。2021年4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明確提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c)。在6月7日至9日的青海考察講話中,他又直接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d)。第三,“國之大者”的位置日益突出。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2021b)首次將牢記“國之大者”與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並列起來,凸顯了“國之大者”的重要位置。11月11日,他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又把牢記“國之大者”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指出在新的起點上全黨必須“牢記‘國之大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屬於我們這代人的這一棒”(習近平,2022)。第四,始終堅持領導干部是把握“國之大者”的主體。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從始至終都主要是針對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正如《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到,黨中央要求黨的領導干部“胸懷‘國之大者’,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為黨盡責”(中共中央委員會,2021)。總之,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脈絡清晰、逐步深入、內容豐富、指向明確。

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演進。“國之大者”的最初表述始於具體領域,后逐步抽象成為單獨使用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經歷了不斷豐富的過程,形成一個包含什麼是“國之大者”、誰來把握“國之大者”、怎樣把握“國之大者”、把握“國之大者”的重要性等基本問題在內的理論體系。

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

習近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國之大者”進行了深入論述,這些重要論述構成了一個內容豐富、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在梳理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揭示其理論內涵,是認識和把握“國之大者”的關鍵。

(一)“國之大者”的核心要義

“國之大者”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也是具體的、明確的。“國之大者”的核心要義體現在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大計”之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大綱”之中。

“國之大者”是事關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大計”。“國之大者”,核心在“大”,也就是事關國家根本利益和發展方向的大事與要事。習近平在陝西和青海考察時都提到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中華民族存續發展的根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大計,當然是“國之大者”。習近平談及“國之大者”時還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b),毫無疑問,抓好農業生產就是“國之大者”。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到了“國之大者”,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b),辦好教育就是“國之大者”。習近平在考察民族工作中也談到了“國之大者”,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樣是“國之大者”。由此推之,凡是關系國家穩定發展的關鍵領域、核心事業、重點工作,就是“國之大者”,而這些正是事關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大計”。總之,“國之大者”鮮明地體現在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大計”之中。

“國之大者”是事關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大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是國家事業發展的引領者。黨和國家的利益、追求、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國之大者”也是“黨之大者”。習近平在論述“國之大者”時反復強調,心懷“國之大者”,就是了解“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中國發展的定盤之星、領航之舵,黨中央總攬全局、把握大勢、指明方向,所謀者正是“國之大者”。比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上,黨中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實施“兩步走”戰略,就是“國之大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戰略布局上,黨中央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共中央委員會,2021),就是“國之大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及時部署,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就是“國之大者”。進入新發展階段,黨中央提出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國之大者”。此外,黨中央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都可視為“國之大者”。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大綱”,代表了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最根本的立場,是“國之大者”的直接展現。

(二)“國之大者”的價值旨歸

習近平明確提出的“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這一重要論斷,彰顯了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價值旨歸的深層意蘊。從根本上說,這是由黨和國家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者,為人民服務是其一貫宗旨。“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習近平,2021b)。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政治品格和最大政治優勢。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最大根由在於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而中國共產黨贏得人民擁護和支持的根本秘訣就在於堅守人民立場,把實現人民幸福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同時,在社會主義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國家是為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載體和工具。讓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國共產黨最高的價值准則,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是經濟社會發展最根本的落腳點。隻有讓人民生活幸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才會更有信心,如此中國共產黨的根基才會更加深厚,國家發展才會取得更輝煌的成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穩步實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人民生活幸福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追求的崇高目標。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新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習近平,2021d)。其次,要讓人民過上更高質量的幸福生活。隨著中國的發展進步,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單純的物質供給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需要了。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安全穩定環境,打造生態美麗中國,高質量地滿足人民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需要,成為時代課題。第三,要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生活幸福,要從關鍵處下手,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最急切的、最困難的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看病問題、就業問題、健康問題等,是影響人民幸福生活的關鍵問題,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民生問題。隻有解決好了民生問題,人民才會有真正的幸福生活,這樣的幸福生活也才會是穩固的、持久的。總之,國之根本在人民,讓人民生活幸福是任何時候都要牢記的“國之大者”。

(三)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的原則遵循

習近平在論述“國之大者”時,把講政治擺在了突出的位置,要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必須堅持講政治的根本原則。同樣,沒有寬廣視野、遠大格局,也無法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所以要秉持講格局的原則,樹立全局意識、長遠意識、重點意識。此外,“國之大者”還是一種責任與使命,勇於擔當講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的重要原則。

1.旗幟鮮明講政治

縱觀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與講政治聯系在一起的。習近平強調,胸懷“國之大者”,就是要講政治,在講政治的思想邏輯和行動邏輯中亮明身份、找准定位。習近平(2021a)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有一些干部對“國之大者”漠不關心,其根源就在於“政治意識不強、政治敏銳性不高,不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講政治,就是在思想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上“講維護黨中央權威、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2020)。具體而言,就是堅持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不動搖、決策部署齊落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國共產黨歷來對講政治十分重視,把講政治看作最高原則和標准。毛澤東曾先后提出,“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13)、“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a),“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b)等觀點,指明講政治的重要性。鄧小平(1993)認為,“到什麼時候都得講政治”。江澤民(2006)指出,“我們黨領導著十二億人口的國家,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推進改革和建設,不講政治不行”。胡錦濤(2016)強調,“在各項工作中要貫穿講政治的要求”。習近平(2021a)總結道:“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可以說,隻有抓住講政治這一根本原則,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

2.站位高遠講格局

習近平指出,要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就必須站位高遠,擁有大視野、大格局。首先,站位高遠講格局,講的是全局。“國之大者”是建立在全國的基礎上,不是一地一域﹔“國之大者”是建立在整體的基礎上,不是一人一事。胸懷“國之大者”,就是樹立全局意識,從大處著眼,踐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習近平(2014)一再強調,“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全局意識至關重要,隻有從全局出發,局部才能得到發展,隻考慮局部而忽略全局,不僅損害了全局,局部發展也無法得到保証。其次,站位高遠講格局,講的是長遠。所謂格局,視野不僅要寬廣,更要長遠。“國之大者”之“大”,呈現的不僅是當下事業的重心,更有未來國家發展的趨勢和遠景。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立足當前思慮長遠,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清國家事業發展航向,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領導干部要善於算長遠賬,不能隻算眼前賬,更不能為了暫時利益損害長遠利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16)。最后,站位高遠講格局,講的是重點。胸懷“國之大者”,就是分清楚重輕、主次、先后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抓重點、抓主線、抓關鍵,在解決重點問題的過程中帶動整體的發展。總之,要樹立遠大格局,從戰略看問題、從大局看問題、從長遠看問題、從重點看問題,如此才能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

3.勇於擔當講使命

“國之大者”還是一種責任與使命,要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就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擔當感和使命感。習近平強調,心懷“國之大者”,就要“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b),為國家、民族、人民奉獻,這是崇高的使命、不可推卸的責任。牢記“國之大者”,就是牢記使命。一方面,牢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贏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后,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面貌大為改觀。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無數仁人志士的畢生夙願,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熱切期盼。牢記“國之大者”,就是“抱定必勝信念,勇於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人民日報編輯部,2021c)。另一方面,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使命。在習近平(2020)看來,牢記使命,“說到底是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執政之根本,為人民謀幸福是永遠的使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人民,始終為人民幸福生活著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艱苦創業,為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繼續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而奮斗,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人民幸福生活邁上新台階。中國共產黨奮斗的一百年,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一百年。

三、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的實踐指向

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為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標准﹔要積極統攬兩個大局,准確把握兩個大局的相互關系和各自的發展變化趨勢。

(一)要不斷提高政治能力

習近平強調,政治能力在黨員干部的各種能力中是第一位的。所謂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習近平,2020)。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抓住根本、保持定力,時刻與黨中央同頻共振,從而真正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

第一,提高政治判斷力。認清政治方向、判斷政治是非、站穩政治立場是政治判斷力的本質表現。政治判斷力位居政治三力之首,是基礎和保障。當今時代,形勢波譎雲詭,各種思想相互激蕩、各種觀念相互碰撞,廣大黨員干部要不為表象所惑、正確判定是非、站穩政治立場。提高政治判斷力,要堅持從黨的立場、方針、政策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要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含糊、不后退、不讓步,增強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要善於從事務性工作中發現政治問題,從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從復雜多元的矛盾沖突中把握政治導向。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提高政治領悟力。政治領悟力,就是理解和領會黨中央意志和精神的能力。政治領悟力越高,政治判斷力和政治執行力就會越強。一方面,必須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方法論,是理解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關鍵。另一方面,要不斷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自覺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具體說來,就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第三,提高政治執行力。政治執行力,就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政令的能力。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最終要體現在政治執行力上。要提高貫徹落實黨中央政令的效率和質量。對黨中央的政令不能拖延、不能敷衍,要不打折扣地執行,“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e)。要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政令的過程中對表對標,不斷校正。政治執行力的強弱,不僅在於發布政令,還在於將政令貫徹到底,即過程與結果相統一。在政令執行的過程中,及時與黨中央最新精神、最新指示對表對標,要及時糾正偏差,一錘錘釘釘,一棒棒接力,一步步落實。要堅持問題導向,提高工作的預見性。要強化擔當意識,直面矛盾,敢於擔責。

(二)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人民,在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中佔有重要地位。堅持人民至上,是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重要論述的必然邏輯進路。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當前我國社會轉型加速、矛盾不斷涌現、利益主體多元化,不同的利益群體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利益維護方式。要在復雜多元的利益格局中分清主次、權衡輕重,以維護好人民利益為前提解決社會矛盾與沖突。對於損害人民利益的事要堅決遏制,對於侵害人民利益的人要堅決打擊。隻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才是真正的心懷“國之大者”。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習近平,2021b),有的只是人民利益。

第二,堅持人民至上,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人民至上,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是重要體現。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提高。然而,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普遍存在也是事實,這固然有著先天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個體環境的原因,但確是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要堅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財富的源泉。要堅守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價值觀。要用體制機制保障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心懷“國之大者”,就要做到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第三,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標准。人民是否滿意,是評價中國共產黨執政成效的根本准則,是檢驗人民至上是否落到實處的唯一標准。廣大黨員干部,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胡錦濤,2016),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工作行事的最高原則。廣大黨員干部,要“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習近平,2014),要“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習近平,2019),能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煩心的事,是人民能否滿意的關鍵。隻有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准,我們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毅前行。隻有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准,我們的工作才能進步,我們的事業才有價值。心懷“國之大者”,人民滿意、人民幸福是標准。

(三)要積極統攬兩個大局

兩個大局是黨中央關於國內國際發展大勢的戰略研判,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的歷史方位,為第二個百年征程提供了基本的立足點。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必須積極統攬兩個大局。

第一,戰略識清兩個大局的相互關系。兩個大局是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互為影響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宏觀背景,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演進。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將深刻地影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趨勢,這個趨勢一定是和諧共生、命運同構、人類大同的,因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2021b)。踐行“國之大者”,需要深刻把握兩個大局之間的相互關系,努力推動二者走入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的局面。

第二,科學把握兩個大局的發展變化。兩個大局本身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具有階段性特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會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和氣象。隨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我國已正式進入新發展階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也邁入新境界。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面貌又將更加不同。我們要動態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認清每個階段的特點、任務和重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同樣,會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而呈現不一樣的特征。比如,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促進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等。要用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思維認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堅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長期的態勢,又把握好每一個具體階段的特征、機遇和挑戰。踐行“國之大者”,既要認清兩個大局的當前特征,更要把握兩個大局的發展變化趨勢。

第三,增強應對兩個大局的能力。統攬兩個大局,關鍵在於增強應對兩個大局的能力,其核心又在於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在政治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經濟上,積極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科技上,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科技創新,正如習近平所說,“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人民日報編輯部,2020d)。在文化上,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外交上,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習近平,2021b)。隻有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應對任何風險挑戰,真正做到踐行“國之大者”。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了新的奮斗目標,責任在肩,使命重大。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闡明了“國之大者”的深刻內涵,蘊含著深刻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它是新的歷史時期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工作的重要理論指導。“國之大者”關系根本、關系全局、關系長遠,要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積極作為、正確作為、有效作為。要深入踐行習近平關於“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以人民為重,立足兩個大局,以堅定無比的信念,頑強奮斗的精神,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奉獻力量。

(作者簡介:金偉,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劉海軍(通訊作者),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來源:本文原載《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