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22-11-05    來源:紅旗文稿
分享到 :

黨的二十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貫穿歷次黨的代表大會的主線,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才能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歷史意義,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勝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我們能夠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提升,綜合國力躍升並穩居世界第二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切都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理論,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很不容易的,“我們遇到過困難,我們遇到過挑戰,但我們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智慧書寫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已經走過的10年,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的,發生的變革是歷史性的,對此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從13個方面進行了總結,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從16個方面總結了1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包括: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這個擁有9600多萬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更加團結統一﹔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定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緊緊圍繞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推進各項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力應對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確立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統籌加強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大刀闊斧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全面准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提出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全面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贏得廣泛國際贊譽,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提出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地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些,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完成“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心任務的堅實支撐,也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的最大底氣。

二、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代化強國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擺脫落后面貌,中國人曾努力向西方學習,但是,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

貫穿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篇章的一個基本點,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經過幾代人付出艱辛探索和巨大代價,中國人才找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系統深刻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和本質要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於中國的基本國情。什麼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回到我們的本源上去認識,一定要認清,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是因為這一點,中國式現代化隻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而絕不會是西方那種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充滿著血腥和掠奪的資本主義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天下一家”“協和萬邦”的胸懷,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裡,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隻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於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的使命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人口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奇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為眾多渴望現代化而又想保持自身獨立性的發展中國家開辟了新路,作出了榜樣,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

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毫無疑問,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艱難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和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決定了前行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上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

三、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論管不管用,有沒有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最終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正所謂“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立場,也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使命﹔是發展理念,也是執政理念。

新時代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標准,強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朴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10年間,中國共產黨人書寫了人民至上的嶄新篇章,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厚重的答卷。我們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人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了78.2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4億人,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00多萬戶,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廣泛開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人民當家做主更為扎實,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10年間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於我們能否准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什麼時候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判斷准確,黨和人民事業就順利發展,否則黨和人民事業就會遭受挫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內涵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手段仍然要依靠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偉大實踐得出的基本經驗,是興國之要,必須一以貫之,毫不動搖。

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可以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每一條都是對應著新時代新征程經濟發展的短板弱項,我們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緊抓住發展動力、發展平衡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內外聯動、發展成果歸屬等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著力點,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進程中,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也要注重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的協調發展。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要求,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水平更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強烈,我們要牢牢把握人民的要求和向往,努力交出新時代更加優異的答卷。

四、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實踐者。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

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

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堅持問題導向,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把准問題是思想創新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有些是實踐發展產生的新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其復雜程度和解決難度與過去相比都明顯加大。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斷提出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要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黨的理論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隻有自覺拜人民為師,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擁有的權利、所創造的經驗、所發揮的作用,集中人民的智慧,才能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這樣的理論才能成為指導千百萬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過去是這麼做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也因此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充分貫徹、充分彰顯。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實踐中,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