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興文庫》看中國道路

訪負責文庫編纂工作有關專家

作者:韓亞棟    發布時間:2022-12-2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近日,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出版。新華社發(中華書局供圖)

連日來,新近出版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頗受關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顯著位置專櫃展出,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各地紛紛舉辦閱讀分享活動暨館校入藏儀式,廣泛激發閱讀興趣﹔各單位精心組織安排,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史為鑒察往知來、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

《復興文庫》是一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編纂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全面梳理和精選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關的重要文獻,系統反映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復興文庫》序言中指出:“在我們黨帶領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這部典籍的出版,對於我們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時代大勢、走好中國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何要編纂出版這樣一套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本著怎樣的原則來進行選編?如何用好《復興文庫》,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記者採訪了負責文庫編纂工作的有關專家。

“編纂出版《復興文庫》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就是要通過對近代以來重要思想文獻的選編,述錄先人的開拓,啟迪來者的奮斗”

翻看《復興文庫》,從《開眼看世界》到《新文化運動》,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到《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為歷史轉折作准備》……已經出版的三編共計37卷、195冊、6190萬字,字裡行間回響著一個古老民族走向復興的鏗鏘足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也是貫穿黨的百年奮斗的鮮明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一代代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和優秀兒女探索、奮斗、犧牲、創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的珍貴文獻。編纂出版《復興文庫》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就是要通過對近代以來重要思想文獻的選編,述錄先人的開拓,啟迪來者的奮斗。”

作為黨中央批准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復興文庫》的編纂工作於2019年1月全面啟動。在中央有關部門的統籌指導下,成立《復興文庫》編委會,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著名專家金沖及任總主編,鄭師渠、張海鵬、陳晉、張樹軍、謝春濤、張宏志擔任副總主編,集合國內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建各編編委會承擔具體編纂工作,中國出版集團所屬中華書局承擔編輯出版工作。

“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東方大國,在一百多年裡實現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從極度衰弱、備受屈辱、瀕臨滅亡邊緣,到奇跡般重新站立起來,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金沖及說:“《復興文庫》正是以中華民族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如何一步一步前進,取得如此光輝成就的進程作為全書的基本內容。”

百年文獻浩如煙海,《復興文庫》本著怎樣的原則來進行選編呢?2019年1月18日,《復興文庫》專家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明確《復興文庫》編纂要“以民族復興為總主題,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和編選邏輯”,提出初步目錄。

“為什麼一百多年前已經瀕臨衰亡的國家,在不長時間內能夠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世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復興文庫》必須緊緊扣住這個主題,而不是一般的中國近現代史資料匯編。這是做好編選工作的前提,否則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裡’。”金沖及說。

為什麼《復興文庫》的編纂提出要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金沖及說:“因為人們的行動從來是由思想指導的。有怎樣的思想,就有怎樣的行動。《復興文庫》全景式展現中華優秀兒女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百折不撓的歷史足跡,集中展現影響中國發展進程、推動民族復興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思想源流和脈絡。不了解這一點,就很難理解人們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行動。”

《復興文庫》精選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關的重要文獻,按1840-1921年、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分為五編。2022年9月,《復興文庫》第一至三編正式出版發行,第四、五編正在編纂,將適時安排出版。

從舊時四分五裂、積貧積弱到如今國臻大治、全面小康,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推進的

《復興文庫》第二編收錄了作家周揚於1943年12月26日發表在《解放日報》的文章《一位不識字的勞動詩人——孫萬福》。文章開篇描繪了一個動人場面:勞動英雄孫萬福從椅子上站起來走近毛澤東,用兩隻手緊緊地抱住毛澤東的肩膀,他沾著口沫的胡須,因興奮而有些顫動,他說:“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賬也還了,地也贖了,牛羊也有了……”

《復興文庫》第三編收錄了毛岸英於1949年10月24日寫下的《給表舅的一封信》,他寫道:“來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慚愧。”“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於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於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推進的。從“倒下去”到“重新站起來”,正是中國共產黨真正把精英凝聚起來,把全民族帶動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根本依托。在《復興文庫》收錄、編選的歷史文獻中,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文件、中國共產黨人的文稿佔主要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積極的倡行者、最堅定的領導者、最勇敢的奮斗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原所長汪朝光結合他參加編纂的《復興文庫》第二編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便在次年的中共二大提出了“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的主張。自此,無論是反帝國主義壓迫的五卅運動,還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和北伐戰爭,無論是作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還是領導推翻三座大山的解放戰爭,共產黨人都站在了為民族復興戰斗的最前線。

中國共產黨讓中國在許多方面躋身當今世界領先行列。翻閱《復興文庫》,可以看到不少反映這一主題的文獻。

《復興文庫》副總主編、第三編主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陳晉分析,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總是從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入手,總是立足於不同的國際國內的戰略環境,總是根據不同的時代條件和要求,總是把握時代大勢、順應時代潮流,來確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來推進偉大的社會革命。每個時期環環相扣、接續發展,一步步走到今天。

“從舊時的四分五裂、積貧積弱到如今的國臻大治、全面小康,我們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今天,中國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國氣象,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主席蔣作君說,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開天辟地,才有新中國建立的改天換地,才有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才有走向復興、實現中國夢的頂天立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堅定歷史自信,走好中國道路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中華民族曾經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在世界上領先的中華文明,對人類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但是當歷史步入近代,中國卻落伍了。面對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各種各樣的主義、方案都嘗試過又都失敗了,大大小小的團體、黨派競相登場又成為過眼雲煙。

魏源的《海國圖志》、徐繼畬的《瀛寰志略》,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奕等人的《奏通籌洋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康有為的《大同書》、梁啟超的《變法通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鄒容的《革命軍》……《復興文庫》第一編收錄的1840年至1921年的歷史文獻,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前,近代不同社會力量在尋求救亡圖存、民族復興道路時所進行的探索。農民階級的抗爭、洋務派的自救、維新派的變革,都沒能救中國於危亡﹔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領導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但仍未擺脫山河破碎、民族受辱的困局。

從浴血奮斗中闖出一條革命之路,從自力更生中鋪就一條建設探索之路,從敢闖敢試中開啟一條改革開放之路,從砥礪奮進中擘畫一條強國富民之路……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於無路處踏出新路、於荊棘中開辟坦途,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

翻看《復興文庫》,回望復興歷程:從曾經“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如今“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蛟龍”入海,從油票、糧票退出歷史舞台,到冰箱電視洗衣機走進尋常百姓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當年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到現在潮涌東方、復興氣象,生活中的變化見証我們所走過的光輝歷程,激發著我們內心的自豪感,堅定著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與決心。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之所以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那是因為她為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能夠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之路——‘中國道路’。”《復興文庫》副總主編、第一編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鄭師渠說。

“《復興文庫》收錄的文獻,把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探索民族復興正確道路的歷史過程比較全面地反映出來了,由此揭示出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弄清楚中國共產黨人是干什麼的、已經干了什麼、還要干什麼,弄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復興文庫》副總主編、第二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說。

張海鵬直言,《復興文庫》是一部值得重視的歷史文獻,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走好中國道路的精神力量。

金沖及感慨:“當我們重讀前人為實現民族復興嘔心瀝血留下的這些文稿時,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從中更加深刻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幾百冊《復興文庫》,既是呈現我們黨在道路探索和理論創新上規律性認識的文獻庫,也是反映這些規律性認識的經驗庫、智慧庫、思想庫。這些,就是我們的歷史自信所在。擁有這樣的歷史自信,就能更加堅定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陳晉說。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今天的中國,已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上。

金沖及說,通過編纂出版這部文庫,希望把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引導人們從歷史中借鑒和汲取智慧營養,認識和把握規律、看清發展潮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鄭師渠稱,要從堅定歷史自信出發,以史為鑒,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好中國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業績和榮光”。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12月23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