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專題學術座談會召開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深入理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和深刻內涵,深入推進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工作,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於2023年1月8日舉辦“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專題學術座談會。
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會長張宏志在開幕式上致辭。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原會長閆建琪分別代表老同志致辭,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會長楊明偉主持並做總結發言。
張宏志在致辭中指出,在全黨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堅定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時候,召開此次專題學術座談會,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要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的不同層面,深入研究黨帶領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探求黨對現代化的理論探索、實踐探索過程,加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要求增加理論自覺、行動自覺。研究會要重點從三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從歷史線索上梳理清楚我們黨關於“現代化”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二是從理論線索上辨析清楚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三是從實踐線索上探討如何才能落實好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扎實舉措。
周秉德在致辭中深情回顧並梳理了周恩來同志一生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思考、探索和不懈追求。從青年時代,周恩來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偉大夢想和志向,他放眼世界,漂洋過海去尋求強國富民的現代化道路﹔從革命年代到新中國建設,他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道,不斷探索並親自謀劃和領導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奠基性貢獻,積累了寶貴經驗,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深化研究,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借鑒。
閆建琪在致辭中指出,周恩來擔任政府總理26年,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中國式現代化規劃了方向和道路,他對於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貢獻怎麼說都不為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周恩來是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作為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的一個老兵,希望相關的研究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推向深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12位專家做了主題發言,大家一致認為,研討“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深入研究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和探索實踐,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的理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凝聚力量推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進程。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潘敬國研究員梳理了周恩來通過舉國體制領導制定兩個科學技術規劃的經驗,總結出周恩來科技創新思想的三點啟示:科學研究要克服“沒有全面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國家主導﹔要通過規劃“適當分工”“密切合作”。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程美東教授認為,周恩來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道德楷模,其思想和精神風范以及他的道德形象為國家的政治穩定、政治認同、政治凝聚發揮了獨特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政治保障發揮了精神旗幟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家剛教授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之一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周恩來民主思想中的時代性、民族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對於我們深化周恩來民主思想研究,從中總結提煉中國式人民民主發展的智慧,更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價值。
重慶紅岩連線管理中心書記朱軍認為,周恩來青年時代的世界眼光、革命時期爭取國際認同和支持的實踐、新中國建設中為中國謀求和平發展外部環境的探索,這裡包含的和平與發展思想對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紀亞光教授認為,周恩來民間外交思想和實踐,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一定意義上,也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富於創造力、生命力、影響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彰顯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精神實質。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徐行教授梳理了周恩來最早提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構想和重要貢獻,強調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不但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騰飛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遺產,而且為新中國規劃了長遠的發展前景,打下了較為堅實的經濟基礎。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書記羅永寬教授梳理總結了周恩來在中共長江局時期工作的歷史性貢獻,認為周恩來在武漢開展統戰工作的探索為其在新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為國家爭取人才、吸引人才、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的實踐奠定了基礎﹔武漢這樣的工業大城市也激發了周恩來關於工業現代化的思考。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佘雙好教授認為,周恩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貢獻在於,不僅明確了現代化問題的本質,提出了現代化發展的目標,而且指明了現代化發展的具體路徑,其中關於科學技術現代化發展目標和路徑的思考和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顯著特色和重要體現。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辦一級巡視員萬建清認為,周恩來參與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為我們今天的事業奠定了重要前提和基礎,這些奠基性貢獻,也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礎、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季衛兵認為,對於“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建設現代化的問題,周恩來思考得最多,他強調要立足自身實際探索現代化新路﹔他系統性思考和回答了在現代化建設中如何處理好爭取外援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問題。
淮陰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同友教授認為,周恩來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位主要開拓者、奠基者和推動者,在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特別是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堅守信仰、對黨忠誠、熱愛人民、自我革命等精神風范,成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恩來干部學院副院長鄭超從理論維度、歷史維度和實踐維度梳理了周恩來對“四個現代化”問題的思考,以及對中國現代化道路進行的實踐探索,認為這些思考和探索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方向,都有許多現實啟示,深化了我們對相關問題的認識。
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局長、周恩來紀念館館長劉震生在會上通報了周恩來紀念館開展學術研究的現狀、下一步深化研究和宣傳工作的思考以及1月8日當天該館相關活動的情況。
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會長楊明偉在總結發言中認為,大家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研討了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和未來發展,提出了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相關研究的目標方向和基本遵循。“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從宏觀上研究,涉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從中觀上研究,涉及“四個現代化”和“兩步走”戰略安排﹔從微觀上研究,涉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系列具體思路和發展舉措。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們研究會在各個層面深化周恩來與中國式現代化系列問題的研究,要關注學術研究的現實意義,更要把握好我們開展研究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來自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重慶紅岩聯線管理中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淮陰師范學院、恩來干部學院、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淮安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理事等近百人參加座談會。
(來源:理論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