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將軍的抗戰歲月

作者:孫宇中 賈娟    發布時間:2023-01-10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就在這一天,中央軍委原副主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老戰士、在抗日戰爭中功勛卓著的張震將軍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101歲。張震16歲參加紅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繼新中國首次授銜被授予中將軍銜后,1988年9月我國再度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177名共和國中將中最后離開我們的一位。全面抗戰爆發后,張震先后擔任八路軍總部參謀、新四軍游擊支隊參謀長、八路軍第4縱隊參謀長、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參謀長等職,協助彭雪楓、鄧子恢等開辟戰場、指揮作戰,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是我軍最優秀的參謀長之一。

去太原做秘密聯絡工作

1937年7月的一個晚上,在抗大學習的張震突然接到上級安排他去中央組織部報到的通知,要求離校時不能帶有紅軍字樣的東西。張震原以為會馬上奔赴抗日前線,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另一項任務——去太原做秘密聯絡工作。原來是彭雪楓“點將”,要張震與自己同往山西閻錫山處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第二天,張震隨彭雪楓離開延安。到太原后,張震化名“中天”,住進新滿城街30號“彭公館”。

8月1日,中央指示彭雪楓等同志,紅軍即將改編,並准備入晉對日作戰,要盡快成立太原辦事處。10日,毛澤東電令太原辦事處立即開設,以彭雪楓為主任。25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正式改編為八路軍。此時辦事處的主要任務是: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交涉並商定八路軍入晉的路線及開進方法﹔入晉后部隊活動地區的劃分﹔作戰原則和指揮關系,以及后勤補充計劃等。在彭雪楓、張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多次交涉,終於促成閻錫山方面同意八路軍由陝西韓城東渡黃河,在山西侯馬上火車到大同集中,然后轉赴察哈爾對日軍作戰。此外,還同意在太原、代縣等地為八路軍補充武器、彈藥、被服等軍需物資。

八路軍主力部隊向山西進發后,辦事處的工作越來越忙,人員也增加了不少。原本空間就不大的新滿城街30號難以滿足大家居住和工作的需要。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辦公地點,張震跑遍太原城,最終找到原成成中學的校舍租了下來。8月30日,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在這裡正式挂牌。張震以八路軍總部少校參謀的身份,負責聯絡、接待工作,並兼任辦事處總務科科長。此后,張震在彭雪楓的領導下與閻錫山部廣交朋友,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

打響新四軍游擊支隊抗戰第一槍

1938年2月,張震奉命率八路軍駐晉辦事處部分工作人員離開山西,前往河南確山的竹溝鎮與彭雪楓會合。到達竹溝后,張震擔任了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協助整編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其間,他與彭雪楓“熱情宴請”豫南土匪武裝段可祥團。推杯換盞之際,張震隻帶一個班就順利解除了“段團”七八百人的武裝。

9月,根據中央關於開展豫東敵后游擊戰爭的指示精神,彭雪楓、張震等率部以新四軍游擊支隊的名義,在竹溝誓師東征。10月11日,東征部隊在西華城北的杜崗與豫東人民抗日游擊第3支隊和游擊支隊先遣大隊勝利會師,合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張震任參謀長。24日,整編后的部隊東渡黃河,橫跨淮太公路,於26日進至淮陽東北的竇樓一帶宿營。自豫東淪陷,日寇殺燒搶掠,漢奸橫行鄉裡,群眾苦不堪言。游擊支隊到達竇樓后,當地群眾歡欣鼓舞,熱情招待。

次日上午,整裝待發的部隊遭遇日軍突襲。張震與彭雪楓緊急磋商,決定採取敵進我進、迂回包圍、側后突擊的戰術,各大隊迅速佔領有利地形,消滅來敵。張震親率警衛連佔領了竇樓西南角的墳地。戰斗中,他身先士卒,手持機槍把迎面的日軍打散。正准備再次射擊時,一顆子彈飛來,穿過了張震的右腿。衛生員簡單包扎后,張震繼續指揮部隊從正面阻擊敵人。同時,彭雪楓率3大隊向敵左側猛烈突擊,打得敵人陣腳大亂,狼狽逃竄。游擊支隊首戰告捷,共斃日軍10余人,繳獲大量彈藥物資。雖然戰斗規模不大,但意義深遠,不僅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更鍛煉了部隊,提升了豫東軍民的士氣。

開辟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

1939年2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進駐永城書案店,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根據中央的指示,會議提出建立豫皖蘇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具體任務。4月,日軍向永城地區反復“掃蕩”,駐守永城的國民黨軍喪失抗戰信心,撤向大后方。於是,張震與彭雪楓等迅速組織建立了中共永城縣委和縣政府。這是游擊支隊在敵后建立的首個抗日民主政權。按照由小到大、由一到多的發展構想,根據地逐漸擴展到蕭縣、夏邑、宿西、渦北等地,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初具規模,與隴海路北的八路軍和大別山麓的新四軍形成掎角之勢。在此期間,張震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動員永城東北的地方武裝魯雨亭部加入新四軍,並介紹魯雨亭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這支部隊成為我軍在豫皖蘇邊區北部打擊日偽軍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9年9月,豫皖蘇邊區黨委和新四軍游擊支隊在渦陽縣曹市集召開第一次黨代會,討論了豫皖蘇邊區的形勢任務,作出大刀闊斧地開辟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決定。此時,距游擊支隊誓師東征已過去了一年。在頻繁戰斗的間隙,張震堅持著文立言、筆耕不輟,相繼撰寫了《東征以后》《周年回憶》等文章。在《周年回憶》中,張震系統總結了開展敵后游擊戰的8點經驗,在新四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由於豫皖蘇邊區地處敵、我、頑爭奪的戰略要地,在敵偽聯合“掃蕩”、頑軍蓄意掀起反共高潮的情況下,根據地中心區域一度易手。為顧全抗戰大局、保存力量,彭雪楓、張震等率部向皖東北地區轉移,在洪澤湖畔戰斗與發展。其間,他與彭雪楓指揮部隊一舉殲滅了向我進犯的頑軍韓德勤部,生俘韓德勤以下官兵千余人。1944年8月,根據中央關於向河南敵后進軍的指示,彭雪楓與張震又率部西進,恢復了豫皖蘇邊區。到抗日戰爭勝利時,這塊由張震參與領導創建、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根據地,成為全國19個著名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之一。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