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深處的一抹紅

作者:包容    發布時間:2023-01-13   
分享到 :

也許你曾在浪漫綺麗的摩天輪上看見過它,或許你也在車水馬龍的浙江路大橋上注意過它,又或者是在某個看似平常的午后,你恰好路過那扇雖然已經有些掉漆卻依然挺立的黑色老鐵門,關於它的歷史,便經由象牙黑的斑駁倒映至你的瞳孔裡,令人駐足,惹人停留。這裡,就是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浙江北路118號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

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后,中央局成員先后來到上海,在三曾裡辦公,但三曾裡原址毀於一·二八淞滬抗戰。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后輩們在這幢上世紀30年代初的老建筑內建成了紀念館。紀念館於2007年建成開放,總建筑面積1100余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幢樓,東樓的主題是“黨史輝煌,永恆豐碑”,西樓的主題是“紅色歷史,永恆記憶”。

踏足東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組人物群雕,再現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場景。浮雕中的戰士們,面容早已模糊不清,但他們無畏險阻、英勇搏斗的氣概卻是如此清晰磅礡,經由每一處凸起與落下的刻痕直抵人心。

一樓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個微縮版的石庫門模型,這便是昔日三曾裡的模樣。三曾裡隻有三個門牌號,因三家住戶都姓曾,由此而得名。當時,毛澤東夫婦就住在樓下的前廂房﹔蔡和森夫婦住在樓下的后廂房﹔羅章龍住在樓上,中央局開會和辦公都在樓上。樓上還為陳獨秀准備了一張床,有時開會或工作晚了,他就在這裡過夜。為隱蔽起見,住在這裡的“三家人”對外稱“王姓兄弟”。他們共同約定遵守五條紀律:不准到外面上餐館、不看戲、不看電影、不到外面照相、不在街上游逛。看似不起眼的青磚之中,烙印著他們對自我的嚴格要求,以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行至二樓,毛澤東在三曾裡生活時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毛澤東曾兩次到三曾裡居住,1924年2月是他第二次到這裡,與楊開慧帶著毛岸英、毛岸青一同生活。從屋內的陳設中不難看出,他們的生活是簡單且清貧的。但夫婦二人在生活中彼此陪伴,相互照應,不離不棄的鶼鰈情深,為原本寡淡的日子增添了數不盡的踏實與豐厚。

踏遍整座展館,幾乎每一處都是明亮整潔的,唯有在滬北歷史的展示區裡,卻處處張貼著“小心碰撞”的提示詞,隻因此處盡可能地還原了當初滬北遭受狂轟濫炸時的景象。滬北是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的爆發地,繁華不復,高樓傾塌,隻剩下無數斷壁殘垣記載著這座城市的傷痕累累,還有欲說還休的悲壯。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使這座城市光榮而偉大。先輩們拋頭顱、洒熱血的滾燙赤誠,他們曾為這片土地付出過的點點鮮紅,將初心烙印在每一塊紅磚絳瓦之中,鐫刻於時光深處,以及民族的記憶之中。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