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歷史必然性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23-01-19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分享到 :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並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這是深刻總結黨的十九大以來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作出的重大政治論斷,是學習領會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聚焦的核心內容。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歷史必然性,對於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凝心聚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從馬克思主義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歷史必然性

“兩個確立”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我們從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和馬克思恩格斯領導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偉大實踐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兩個確立”深厚的理論淵源。

(一)從馬克思主義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中,深刻領悟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核心的歷史必然性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中,蘊含著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和領導開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偉大斗爭實踐中,進一步深化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核心的認識。這可以從四個維度來理解把握。

1.從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維度看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人類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決定著教育及其發展。這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偉大發現。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歷史性貢獻時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這是唯物史觀同過去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區別。在唯心史觀看來,精神決定物質,人們的思想動機、杰出人物的主觀意志或者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是決定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往往把帝王將相或者英雄豪杰等少數杰出人物夸大為歷史的主宰,忽視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比如,德國哲學家尼採強調“超人”的統治和奴役的意志是決定一切的力量。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梁啟超從英雄造時勢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認為“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這些說法顯然並不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實際和客觀規律。唯物史觀把長期被唯心史觀顛倒的歷史事實重新顛倒了過來,成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石,開辟了人類思想史的一個全新時代。在恩格斯看來,唯物史觀的創立猶如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用生物進化學說一舉將長期佔統治地位的“上帝創造萬物”的神話顛倒過來一樣,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與此同時,唯物史觀又承認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馬克思曾引用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的一句名言:“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造出來。”大人物是時代的產物,在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上,大人物由於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能更好地看清楚事物發展趨勢,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對歷史發展往往能夠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馬克思自身就是這方面的生動例証。作為千年思想家和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就是這樣一個由偉大時代創造出來的偉大人物。馬克思誕生在席卷歐洲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和工人運動風起雲涌的偉大年代,領導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工人組織——國際工人協會。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正如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的歷史貢獻時指出的:“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應當歸功於他﹔現代運動當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他的理論的和實踐的活動﹔沒有他,我們至今還會在黑暗中徘徊。”因此,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既要充分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又要充分認識到,作為“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的黨的領袖,在黨和人民事業中發揮著掌舵領航的關鍵作用。

2.從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維度看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馬克思恩格斯領導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則。

1847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接受正義者同盟邀請加入該同盟並按照他們的主張對同盟進行根本性改造,組建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通過起草同盟章程和同盟綱領等重要工作,很好地貫徹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等一系列重要主張。恩格斯親筆撰寫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開篇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主義口號代替其前身正義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同盟章程第一條明確規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第二條對盟員的條件作出明確規定,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服從同盟的一切決議”,明確規定“盟員如果不能遵守這些條件即行開除”。第五條明確規定,同盟的組織機構是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中央委員會是同盟的權力執行機構,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第三十條明確規定,代表大會是同盟的立法機關。關於修改章程的一切提案均經總區部轉交中央委員會,再由中央委員會提交代表大會。這些重要規定實際上是將正義者同盟原來習慣採取少數人密謀活動的方式,徹底改變為無產階級政黨民主集中制的機制,為把共產主義者同盟建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堅強領導核心提供了重要組織保証。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接受並批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章程,並委托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綱領,這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同盟綱領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全面宣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立場、觀點、綱領,一經問世就在實踐上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1850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中用了很大篇幅總結了兩年多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斗爭實踐,既充分肯定同盟自成立以來歷次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通告以及《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關於運動的觀點經實踐証明是唯一正確的觀點,同時又尖銳指出同盟存在的從堅強的組織大大地削弱了的突出問題,並深刻分析其原因在於,大部分直接參加過革命運動的成員都認為秘密結社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單單進行公開活動就夠了。個別的區部和支部放鬆了自己跟中央委員會的聯系,最后甚至漸漸地完全斷絕了這種聯系。其結果是,當德國民主派即小資產階級的黨派日益組織起來的時候,工人的政黨卻喪失了自己唯一的鞏固的基地,至多也只是在個別地方為了本地的目的還保存著組織的形式,因此在一般的運動中就落到了完全被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支配和領導的地位。馬克思恩格斯強調:“這種狀況必須結束”,“工人黨必須盡量有組織地、盡量一致地和盡量獨立地行動起來”,並進一步指出:“革命活動隻有在集中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全部力量”。

我們從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中還可以看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並不僅僅限於黨建領域,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對近代工業大規模生產方式的考察,對這一重要思想作了進一步論述。比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現代生產為例,強調集中統一猶如一個樂隊需要統一的指揮那樣重要。他指出:“凡是有許多個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系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工場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深入考察了近代工業化以來生產方式出現的各種巨大變化,認為無論是有數百個工人照管著由蒸汽推動的復雜機器的龐大工廠,還是火車和輪船,甚至在農業中,機器和蒸汽也越來越佔統治地位,它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聯合活動、互相依賴的工作過程的錯綜復雜化,正在到處取代各個人的獨立活動”,強調“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隻有依靠權威才能組織起來。恩格斯還進一步以紡紗廠、鐵路、航海為例,深刻論述了集中和權威的極端必要性,並強調指出:“能最清楚地說明需要權威,而且是需要專斷的權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裡,在危急關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這些重要論述既生動形象又深中肯綮,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刻理解把握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精髓要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的維度看

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開展無產階級斗爭的偉大實踐中,深化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核心的認識,進一步豐富發展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同巴枯寧等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交鋒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發展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巴枯寧的“支部自治”“反權威主義”等主張的核心,是要求個人絕對自由,鼓吹“無政府狀態”,無條件地反對任何權威,企圖依靠少數人的密謀策略,以流氓無產者和破產的農民為主力,舉行“全民暴動”,消滅國家。馬克思恩格斯領導的與巴枯寧的斗爭,實際上是一場要不要建立自己的獨立政黨和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的嚴肅政治斗爭。在同巴枯寧的“支部自治”“反權威主義”等錯誤觀點的斗爭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強調如果取消具有“權威”的總委員會、聯合會委員會、地方委員會以及各種章程和條例,每一個人都將隨心所欲,各行其是,享有“充分的自治”,就會“搞垮組織”,“把工人的團結變成一句空話”,使共產主義運動變成“宣揚你們的響亮的、然而空洞無物的和學理主義的詞句”。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進一步豐富發展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這集中體現為對巴黎公社失敗的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偉大嘗試,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是多方面的,包括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力量對比的懸殊,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當時工人階級尚處在幼年時期,政治上還不成熟,尤其是沒有形成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有權威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堅強領導核心,在公社內部缺乏必要的集中,運動帶有一定的“自發性”。馬克思恩格斯在高度肯定巴黎公社偉大歷史功績的同時,又深刻揭示了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深刻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馬克思明確提出無產階級要取得反對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必須建立堅強有力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思想,強調“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隻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為保証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革命的最高目標——消滅階級,無產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這些重要思想作為1871年9、10月間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中的重要條文,成為引領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國際工人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則。恩格斯也指出,“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於缺乏集中和權威”,並進一步強調,“如果有人對我說,權威和集中是兩種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加以詛咒的東西,那麼我就認為,說這種話的人,要麼不知道什麼叫革命,要麼隻不過是口頭革命派”。

4.從列寧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的維度看

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並形成了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列寧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成功運用於黨的建設和領導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發展。

在理論方面,列寧深刻論述了黨的領袖、政黨、階級和人民群眾的關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列寧建黨學說中佔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強調黨的領導核心在無產階級運動中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列寧看來,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而“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並強調,“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對於無產階級政黨來說,由於擔負重要的使命任務,面對的是異常強大的敵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方面的要求無疑更加突出,必須更加自覺。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具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意志和行動,隻有按照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黨才是一個“鋼鐵般的組織”。如果不能“培養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信的黨的領袖”,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在組織建設方面,列寧深刻總結俄國工人運動屢遭失敗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必須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主張。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期間,列寧明確提出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組織嚴密的無產階級政黨,要求每個黨員必須承認黨綱,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接受黨的監督和領導。這與孟什維克代表人物馬爾托夫關於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都吸收進來,黨員並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組織化的主張形成鮮明對立。經過激烈交鋒,列寧的建黨思想取得了勝利,並在領導機構選舉中成為多數派。后來,列寧進一步提出馬克思主義政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則和制度安排,強調“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強調面對反革命勢力的進攻,“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而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列寧之所以把鐵的紀律作為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基於對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激烈尖銳的深刻清醒認識。在列寧看來,無產階級專政是新階級對更強大的敵人,對資產階級進行的最奮勇和最無情的戰爭。資產階級的反抗,由於資產階級被推翻(哪怕是在一個國家內)而凶猛十倍﹔資產階級的強大不僅在於國際資本的力量,在於它的各種國際聯系牢固有力,而且還在於習慣的力量,小生產的力量。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專政是必要的,不進行長期的、頑強的、拼命的、殊死的戰爭,不進行需要堅持不懈、紀律嚴明、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和意志統一的戰爭,便不能戰勝資產階級。他強調:“如果我們黨沒有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紀律……那麼布爾什維克別說把政權保持兩年半,就是兩個半月也保持不住。”

在實踐方面,列寧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運用於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並取得巨大成功,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勝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無產階級政黨開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集中統一的堅強有力的正確領導,為戰勝黨內各種錯誤思想和分裂力量、戰勝資產階級政權,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証。這是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正確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經驗教訓的結果,是深刻總結俄國工人運動屢遭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結果,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給我們提供的重要啟示。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在嚴峻的斗爭環境中,能否形成堅強有力的中央領導集體和領導核心,對於保証黨的團結統一、堅強有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奪取革命勝利,至關緊要。

(二)從馬克思主義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中,深刻領悟確立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認為,認識來自實踐,但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強調“隻有革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成為工人階級運動的旗幟”。回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擁有先進的科學理論作為強大思想武器,是取得革命斗爭勝利的重要原因。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人類尋求自身解放指明了正確道路,為世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多版序言中多次深刻闡述了《共產黨宣言》誕生后對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深刻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巨大作用。他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現代工人階級運動的歷史﹔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了在俄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世界社會主義力量得到極大壯大,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飛躍。

馬克思主義在深刻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中國。在近代中國,為了改變中華民族悲慘屈辱的命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和頑強抗爭。但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輪番登場的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諸多主義、主張和方案,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命運問題。近代的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正確道路。在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中國先進分子通過比較,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催生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使我們黨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由此掀開了中國革命嶄新的一頁。毛澤東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二、從我們黨百年波瀾壯闊奮斗歷程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波瀾壯闊,“兩個確立”是從黨的百年奮斗中得出的必然結論。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斷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寫在黨的旗幟上,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保持全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始終是我們黨堅持的一個重大政治原則和顯著優勢,是黨和人民事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一)從我們黨百年波瀾壯闊奮斗歷程中,深刻領悟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黨的領導核心的歷史必然性

在我們黨的奮斗歷程中,伴隨著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黨的領導核心理論和實踐的推進,我們黨走過從不夠成熟到堅定成熟、從不夠有力到堅強有力的成長歷程。梳理起來,這個歷程大致有這樣幾個大的時間節點。

第一,我們黨成立伊始,就明確確立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原則。

從一大黨綱對我們黨的名稱、性質和綱領以及組織章程、組織機構、黨員條件等做出的明確規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很好地貫徹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原則。黨的一大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等重要內容﹔明確規定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實行社會革命以及徹底斷絕同黃色知識分子階層及其他類似黨派的一切聯系﹔還明確規定黨員條件是必須承認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黨的二大制定了我們黨的第一部黨章,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做出更為嚴格的規定。它明確規定:“全國大會及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本黨黨員皆須絕對服從之”,“下級機關須完全執行上級機關之命令”。黨的二大制定的《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明確指出:“凡一個革命的黨,若是缺少嚴密的集權的有紀律的組織與訓練,那就隻有革命的願望便不能夠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行動。”這些重要規定十分清楚地說明,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從革命斗爭的形勢和任務出發,十分自覺地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在遵義會議上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確立新的正確領導,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顯著優勢。回顧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黨是通過不斷總結自身經驗教訓走向成熟的。在我們黨的幼年時期,由於還沒有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特別是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黨中央,沒有形成全黨的團結統一,這是中國革命早期黨和人民事業屢遭挫折甚至面臨失敗危險的重要原因。恩格斯指出:“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通過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我們黨開始懂得掌握革命武裝和開展土地革命的深刻道理。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深刻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稍后,在改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上討論湖南暴動問題時,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我們黨從前的錯誤,就是忽略了軍事,現在應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軍事運動,實行在槍杆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尤其是遵義會議,通過總結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我們黨自覺對黨的歷史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是從延安時期開始的。這反映了我們黨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把握運用規律,推動事業發展的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多次要求全黨學習黨史,並在中央學習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在講話中,毛澤東開門見山地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其標志性成果集中體現為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制定。歷史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系統總結我們黨成立以來,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深刻分析了“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和嚴重危害,高度評價了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對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重大貢獻,充分肯定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歷史決議明確指出:我黨終於在土地革命戰爭的最后時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証。

我們黨還通過總結歷史,對曾經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從思想上進行認真清理。通過開展延安整風,我們黨集中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從思想根源上糾正了黨的歷史上歷次“左”傾以及右傾的錯誤,使全黨受到一次很好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端正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破除了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分清了是非,全黨同志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一致,增強了黨的團結統一。

在此基礎上,我們黨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黨的領導核心,進一步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這一時期,毛澤東集中論述了黨的領導核心問題。他指出:領導核心隻能有一個,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隻有一個核心。強調“實行一元化的領導很重要,要建立領導核心,反對‘一國三公’”。這是我們黨深刻總結黨的歷史,尤其是深刻總結曾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重大損失的張國燾、王明等人的錯誤帶來的深刻教訓中得出的重要結論。在黨的七大召開前夕,毛澤東著眼於革命形勢的發展,進一步全面系統地論述看齊問題。毛澤東指出:“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准看齊,向大會基准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他還深刻揭示了隊伍之所以存在不大整齊問題的根源。在毛澤東看來,“山頭主義的社會歷史根源,是中國小資產階級的特別廣大和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一個地方的革命黨、革命軍隊起來打敵人,就很自然地形成各個集團、各個山頭”。這是當時山頭主義存在的客觀歷史原因,但從主觀方面來看,還存在黨內教育不夠的問題。毛澤東明確指出,黨內教育不足是山頭主義產生的主觀原因,並明確提出要“消滅山頭,使它溶化,全黨都變成一個整體”,強調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教育,“說服同志們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覺性,打通同志間的思想,提倡同志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實現全黨大團結”。

延安時期這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推進,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做了充分的思想理論和組織上的准備。黨的七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隨后召開的黨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標志著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形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最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証。

第四,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們黨進一步深化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認識。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我國也發生嚴重政治風波。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的變化,鄧小平從黨的歷史切入,進一步深刻論述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黨的領導核心問題的由來及其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1989年5月31日,鄧小平同兩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明確提出,要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強調“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國家的命運、黨的命運、人民的命運需要有這樣一個領導集體”,強調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常委會,“這是最關鍵的問題”。1990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再一次深刻指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隻要這個環節不發生問題,中國就穩如泰山。”“最關緊要的是有一個團結的領導核心。這樣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會主義中國將是不可戰勝的。”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展的歷史都告訴我們: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一百年來,在一個個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力挽狂瀾,不斷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黨有著堅強的領導核心,黨中央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

(二)從我們黨百年波瀾壯闊奮斗歷程中,深刻領悟確立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必然性

回顧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可以清楚地發現,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不斷取得新的勝利的歷史。我們黨在百年奮斗偉大實踐中,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有力指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發展,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1.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科學指引。

在我們黨的幼年時期,曾飽嘗教條主義之苦。當時,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一度在黨內十分盛行,有的人“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還有不少的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聖藥,似乎隻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他們或是生搬硬套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或是簡單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城市武裝起義經驗,給中國革命事業帶來了嚴重影響,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毛澤東是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人。毛澤東思想是在同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斗爭中創立和發展起來的。早在1930年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便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后來,他又進一步向全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出發,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科學回答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引。

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鄧小平后來在總結黨的歷史時深刻指出:“中國革命為什麼能取得勝利?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找到了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

2.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黨領導人民創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光輝旗幟。

“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教訓極其慘痛。十年內亂結束后,中國發展又一次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選擇。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張,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領導我們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加深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提供了科學指引。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三、從新時代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偉大實踐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歷史必然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認識上有深化、實踐上有新進展、制度上更加完善,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最根本政治保証,充分彰顯“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決定性意義。

(一)深刻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集中體現在第三個歷史決議概括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的第一個明確,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這個重要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出明確的基本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的“八個明確”中第八個明確的壓軸位置,調整為第三個歷史決議概括的“十個明確”中第一個明確的統領位置,這不是簡單的位置變化,而是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識的深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十六個方面濃墨重彩地總結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偉大成就時,把“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這既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一個標志性重大成就,也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最根本原因。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黨中央是頂梁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在理論上有新認識,而且在實踐中有新進展,完善了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並且把這些新認識、新進展、新經驗進一步上升為制度,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切實貫徹和有力保証。比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明確規定:“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涉及全黨全國性的重大方針政策問題,隻有黨中央有權作出決定和解釋。各部門各地方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可以向黨中央提出建議,但不得擅自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明確要求黨的領導干部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每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和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再比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總體安排中把黨的領導制度明確為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黨的領導制度統領和貫穿其他各個方面的制度,等等。通過這些制度安排,從根本上保証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在國家治理中更好地發揮出來,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二)深刻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保証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帶來的錯綜復雜的形勢,面對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十六個方面分領域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對各個領域的復雜形勢、風險挑戰、深層次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如何有針對性地從理論上、實踐上、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從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

尤其是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集中解決了一個時期以來“黨內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特別是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等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証,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証。

(三)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對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掌舵領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外部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尤其是許多新的風險挑戰,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舉旗定向、掌舵領航,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非凡的政治智慧、頑強的政治品質、深厚的為民情懷、強烈的使命擔當、高超的領導藝術,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全面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革,贏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愛戴,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最根本原因。

比如,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的取得同習近平總書記既挂帥又親征有著十分直接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到地方調研,是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貧,並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去了許多貧困地區,14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都一一走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說:“到這些地方調研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還說,他先后在縣、市、省、中央工作的40多年時間裡,扶貧始終是他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他花的精力最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使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類似這方面的例子還有許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續寫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等等。這些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取得,無一例外,根本原因都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統攬全局、掌舵領航。

(四)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對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引領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充分彰顯了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比如,圍繞如何把一個十四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帶入現代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和沒有任何現成答案的全新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深刻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全面系統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從五個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鮮明特色既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具有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引領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式現代化同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形成了鮮明差異,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深刻把握人類現代化發展規律的偉大創造,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極大豐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深刻理解“兩個確立”是歷史的必然,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在新時代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個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政治論斷在全會上得到與會同志的一致肯定。“大家一致認為,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証。”這個重大政治論斷在全會相關重要文件中得到集中體現。全會公報高度評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証”,號召“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專設一章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做出明確規定,強調“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全黨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也把“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全黨令行禁止情況”作為黨內監督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些重要的制度安排,為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証和制度保証。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載入黨內根本大法。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部分明確規定,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証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証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黨的十九大報告設立專章全面集中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概括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並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部分明確規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大法,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實現了從黨的指導思想向國家指導思想的轉化。這集中體現在,憲法修正案在憲法序言部分將原來的“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繼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后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的高度肯定,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明確了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在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尤其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強調“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歷史決議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是全會做出的重大政治論斷,是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尤其是總結新時代偉大實踐的重大政治成果,進一步深刻揭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最根本原因,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體現全黨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聲,是時代、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鄭重選擇、必然選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提供更為堅強的政治保証。

黨的二十大全面系統總結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並把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分列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十六個方面成就的第一、第二、第三位,深刻揭示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強調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會還全面論述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問題,在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概括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尤其是進一步用“六個堅持”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大會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充實完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歷史定位,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些重要內容是黨的二十大的突出亮點,也是黨的二十大的歷史貢獻。這對於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者:陳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