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作者:張曉飛    發布時間:2023-01-31   
分享到 :

“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隻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這是黃大年1988年在入黨志願書中對黨的深情告白,他也用自己的無悔選擇和畢生實踐兌現了最初的誓言。

1958年,黃大年出生在廣西南寧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父母的引導下,黃大年從小就對科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嚴格的科學訓練,讓黃大年具備了很好的學習能力。

高中畢業后,17歲的黃大年到地質隊參加工作,開始接觸航空地球物理。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黃大年知道后每晚都在油燈下拼命讀書、復習,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成為恢復高考后的首屆大學生。1982年,黃大年大學畢業,他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選擇留校任教,攻讀研究生並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2年,黃大年獲“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全額資助,赴英國深造。4年后,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后,進入英國知名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12年,成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作為一個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隻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2009年,黃大年接到吉林大學的邀請,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義無反顧返回祖國,與吉林大學正式簽下全職教授合同。踏上祖國的土地后,黃大年作為首席科學家,組織全國400多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開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和“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兩個重大項目攻關研究。7年時間裡,他成為一名工作“狂魔”,帶領科研團隊突破國外高精度探測裝備技術封鎖,推動中國真正進入“深地時代”。

“我是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為實現科技強國夢,他殫精竭慮,經常工作到凌晨,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多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除了加班,他平均每年還要出差130多天,而且乘坐的大都是午夜航班,隻為節省時間多工作。輪到他自己的事情,他卻抽不出時間了。學校幾次催他抓緊申報院士,他婉拒:“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代表單位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准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評獎材料,半頁紙不到,他卻總說沒有時間。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他把所有的心血和愛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事業、獻給了他的學生,卻唯獨沒有自己。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